更可怕的是,一向比較風調雨順的淮南、江南,也開始鬨起了災,一會兒是乾旱,一會兒又是暴雨造成山洪暴發......總之就是一句話:老天爺不賞飯啊!
在這種情況下,兼領戶部尚書的畢閣老的麻煩不是少了,而是更多了!
除了鬨災、救災的一大攤子事兒,畢自嚴還被朱由檢想出來的將進士、舉人名額和納稅掛鉤的事情搞得焦頭爛額。
陝西、淮北、河南東部那些鬨大災的省份一方麵交不上多少稅,一方麵又想讓本身的士子參加科舉——災又不是他們的錯!怎麼就不讓他們考科舉呢?
這些地方的士紳和官員找不著朱由檢,就隻能找幾位閣老理論,而畢自嚴更是左右為難......他和彆的閣老不一樣,他不能旗幟鮮明的站在那些受災省份那邊。
因為沒有受災的省份的士大夫們都盯著那些進士名額......特彆是有糧的湖廣和四川,有錢的南直隸(淮南、江南部分)、浙江、江西、福建、廣東等地,都搶著替陝西、河南、淮北的災區交稅!
畢自嚴能不頭疼嗎?他如果支持災區士子,那麼那些不受災或是受災之後依舊有錢的省份(地區)就不願意多交稅了。
如果他支持那些有錢的省份(地區),那災區的士子和官員還不恨死他?
而且畢自嚴是山東人,他老家這幾年也越來越旱,說不定今年鬨災的名單上就有山東了......
當然了,最讓畢自嚴頭疼的問題,還是在糧食總量不足的同時,朱由檢還要求在襄陽、南陽兩處儲存“備災糧”......崇禎五年、六年已經是災年了,應該開倉放糧,哪有反其道而行之大肆收儲存糧的道理?
“陛下,去年和今年的災害是多了些,”畢自嚴道,“但是湖廣大熟,還是可以補上缺口的,如果朝廷可以暫緩囤積備荒之糧......”
湖廣大熟其實是朱慈烺在湖廣要飯的結果!
因為湖廣其實是有糧食增產潛力的——湖廣在冊的田土數目多達2.2億畝!如果全部播種,並且精心打理,即使在平常年景,一年收到4億石穀子都是可能的。
這就是湖廣熟、天下足啊!
另外,湖廣還有大量的坡地、山地沒有得到開墾......如果這些土地中有一部分種上蕃薯洋芋,一年多收個兩千萬石可以果腹之糧。
可是湖廣的糧食產能在上輩子的崇禎年間,卻沒有得到充分利用!
這是因為湖廣被李自成、張獻忠的流寇襲擾破壞,大量的土地拋荒,以及北方的饑民缺乏購買力——湖廣人少田多,所以糧食生產主要是為了滿足市場需求,市場沒有需求,農民當然不會種那麼多許多了!
所以朱由檢給湖廣加稅和囤積備荒糧的政策,實際上大大刺激了湖廣的糧食生產。
另外,幾十萬上百萬的陝西、河南要飯兵被湖廣的17個州府收容後,都分配了坡地,還得到了蕃薯洋芋的種子,所以湖廣的蕃薯、洋芋產量也大大增長。
不過對於崇禎十年後的“大明劫”而言,糧食就沒夠的時候......絕對沒有這兩年湖廣多了點糧食,就可以不要“關糧米”的道理。
朱由檢搖搖頭道:“天道難測,所以國不能無隔年之糧......如今國家所有的府庫義倉當中存糧不足,根本不能應付連年大災。而南洋、暹羅、安南、占城、真臘、呂宋等地都有可以種糧的沃土......朕大興海貿,不為收取關稅,就是為了能用咱們的布匹、絲綢、茶葉、鐵器,以及其他的手工之品,換取他們的糧食。
所以朕的貿易狀也不能用錢來換,而用半船米換一年的貿易之權!如果持有貿易狀的商人可以滿載一船大米而來,朕可以高價收購餘下的半船大米。”,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