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拿到《孔子遺篇》的名儒之後,大多回去寫文章“衝大儒”了。
一本本剛剛印好的,還散發著墨香的《孔子遺篇》,由坐鎮孔林的孔貞遠親自交到了劉宗周和學生黃宗羲、陳確、張履祥、陳洪綬等人手中。
在孔貞遠看來,有可能會質疑《孔子遺篇》的,也就是劉宗周、黃道周這兩位大儒了。
黃宗羲或許也能提出點質疑,但是他人微言輕,不足為慮。而在劉宗周又比黃道周更能搞事。因為黃道周是理學大師......理學總歸要格物致知以窮理的!
所以理學名儒很難拒絕《子論格物篇》,因為《子論格物篇》可以幫助他們窮理——理學的根基就是天理,而通過格物可以洞悉天理。所以理學自宋朝大興以來,最大的命門就是不會格物。
正因為不會格物,理學的路子才走不下去,心學才會逐漸興盛。
而心學不需要格物致知,因為心學太唯心了。心學發展到劉宗周這一輩,已經到了“獨者,物之本,而慎獨者,格之始事也”的地步了,已經把“心”變成了本源。
《孔子遺篇》如果被證實,那麼心學也就走到頭了!
因為《孔子遺篇》就是論格物的,而且格的是自然之物,而不是內心的那個物。這說明孔子是要格物致知的!
“蕺山先生,”孔貞遠輕輕一歎,“可惜陽明先生沒有看到至聖先師的遺篇,否則他的成就何止一個致良知啊!
不過咱們這一輩儒生,卻恰逢其時,大道出世,大儒唾手可得......萬古流芳,隻在朝夕了!”
劉宗周沒有回答孔貞遠的話,而一字一句的在看手中的《孔子遺篇》,這“遺篇”說真的,不像是孔子留下來的!雖然其用語都模仿孔子,但是行文用詞卻太“明朝化”了......明朝的讀書人可以非常容易的讀懂並且理解其中的內容,而且甚少歧義。
“蕺山先生,”孔貞遠似乎明白劉宗周的心思,“這《孔子遺篇》不是原版的,是後人整理過的......我從萬歲爺那裡拿到的,就是寫在高麗紙上的一本《孔子遺篇》,而非原版的竹簡。但是其中的道,卻都的真的!道是真的,書還能是假的?
以蕺山先生的才華,拿著《孔子遺篇》回去潛心研究幾年,再拿出來的學問,就真的可以傳世了......這可比留下幾句話要強多了。
這段時間,朝中想要做學問的官員,都紛紛請辭還鄉了。錢牧齋昨日就向萬歲爺請辭了!”
跟著劉宗周一起來的黃宗羲哼一聲:“他請辭是為了更好地做官!”
孔貞遠點點頭:“他的心雖不誠,但是學問卻能成......名垂青史,榮華富貴,可以兼得了!太衝,你難道不想?後年才是大比之年,你難道就不行先當上大儒,然後再去迎科舉?”
錢謙益喜歡做官,但也知道取舍。先當大儒,然後再入仕途,入閣拜相就唾手可得了。
所以在看完了《子論格物篇》後,錢謙益第一時間就請辭回家鑽研學問去了......而和他一樣的官,可還有好些呢!一個個官都不要,回去搞學術了,這個《孔子遺篇》怎麼可能假?
劉宗周回頭看著學生,“太衝,你想當大儒嗎?”
黃宗羲居然沒有理睬恩師,而是目不轉睛的在看書!
他已經完全迷進去了,看來用不了多久,就該成為大儒了!
劉宗周歎了口氣:“不知萬歲爺準備怎麼對付衍聖公?”
“衍聖公......已經知道錯了!”孔貞元笑道,“知錯能改,善莫大焉......而且萬歲爺現在也是蒙古大汗,是不會為難蒙古聖公的。”,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