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4章 大蒙古的聖公,長生天的道理(2 / 2)

搶救大明朝 大羅羅 3866 字 9個月前

儒家的天理,不就是草原上的長生天嗎?

和那個實際上不相信儒家道理的逆子不同,朱由檢是真正的儒生在他看來《孔子遺篇》真的是孔聖人傳下來的道!而這個道,現在也是他的天命,所以他有義務為儒家傳道!

而儒家的道,其實也是有難有易的。其中格物致知是最難的道,甚至比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加一塊都難。

因為格物的道,探究的是宇宙萬物的本源,格物格好了,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都是容易的很——崇禎當然不知道生產力約發展,他的家天下就越難整。他這兩輩子都是個要飯皇帝,吃夠了匱乏的虧,當然想要發展生產力了!

而簡單的道,則是天理人欲、天人合一的那一套。就是整個天理之說去騙下麵的小老百姓,讓他們聽話守規矩而已。而為了讓下麵有錢有勢的人配合,天理又和孝道聯係在了一起,而孝道又帶出了宗法。而孝道和宗法,又構成了中國封建社會的基礎。小民被宗族控製,而宗族在科舉製度下通過培養舉人、進士和天子建立從屬關係。如果沒有科舉,則會變成豪族,就猶如東漢到隋唐的這一段。如果實行分封,則會變成封君封臣總之,萬變不離其宗!

在儒門堵了鬼神的道以後,中國的封建社會怎麼變化,都需要孝道宗法來支撐。

現在朱由檢要用封建的辦法控製草原,並且向西域擴張,當然要把天理或長生天捧出來,用來構建一個等級森嚴的分封製下的宗法社會。

所以必須要有一位蒙古聖公!

“孔胤植,你不用擔心草原上的苦寒,”朱由檢笑道,“朕不會讓你一大把年紀還往絕漠以北走的不過你得在歸義城建立聖公府,再從北宗當中挑選1000名粗通儒術的少年,同去歸義聖公府,先學幾年武藝和蒙古的文字語言以及朕刪改過的儒學,然後再去漠南、漠北各處建立學校,傳播儒家的道理。”

“可,可是蒙古人都信喇嘛教啊!”孔胤植對草原上的事情也不是一無所知,人家蒙古人信的是喇嘛,不信儒學。而且喇嘛很凶的生活中元朝的祖宗們見了那些喇嘛都是要繞著走的。

“草原上的人本來信長生天的,”朱由檢道,“隻是雪域上的喇嘛們努力傳教,才有了現在的局麵這教,他們能傳,咱們就不能傳了?咱們不傳,那麼大明封在草原上的藩臣,早晚都會入了喇嘛教,到時候就不認朕這個大明天子了。

還有,《孔子遺篇》你仔細看了嗎?這遺篇不僅可以格物,也可以用來弘法論道的!”

《孔子遺篇》裡麵有太多可以用來辯論的法門了,講道理是不輸喇嘛的。

《孔子遺篇》用來弘法論道?孔胤植心說:難道要用鴻儒大炮去弘法?

朱由檢頓了頓,“孔胤植,傳法弘道,難道不是你家的份內事嗎?北孔南孔,多少都享受國家的優待,世人的敬仰可是你們又為國家,又為世人做了什麼?在位貪鄙,無功而受祿,可不是君子所為啊!所以從現在開始,你們孔氏的北宗南宗,都要負擔起傳播儒學的責任。北宗去草原傳道,南宗要下南洋弘法!”

總之,無論北宗南宗,混吃等死的好日子都沒了!

想要保持現在的待遇,就得在草原、在南洋建立公府,再派出子弟仗劍持槍,去弘揚儒家正氣,幫著遠在草原、南洋的大明封臣建立封建秩序。

朱由檢又一指五大三粗的孔胤植,道:“山東多壯士算上他,挑100個這樣孔家少年,跟著朕,朕親自教導他們長生天的道理!回頭也讓南宗挑100個,教導出來後,他們就是儒學北進南下的急先鋒了!”,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