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6章 這才是父慈子孝(2 / 2)

搶救大明朝 大羅羅 4203 字 11個月前

“父皇的教訓,兒臣定當牢記。”朱慈烺道。

朱由檢又道:“春哥兒,你聰明好學,身體強健,所以朕對你的要求也高。不僅要博學多才,而且還要精通其中兩種對於為君治國最要緊的學問。這兩種學問,一是用兵;二是聚財。

朕也不大會聚財,這得你自己琢磨。不過朕可以和你說說用兵,君王用兵,分為將將和將兵那些給咱們上課的儒生,通常是不懂將兵的,所以隻是拿著史書上善於將將的例子來忽悠咱們。

但是不會將兵,是將不了將的漢高祖斬白蛇而起,平秦滅楚而有天下,其間多少次廝殺,多少次臨陣,如何不知兵的話早就死了。

漢武帝武帝太初元年,初置建章營騎,又取從軍死事之子孫,養羽林官,教以五兵,號羽林孤兒。武帝能做這樣的事情,說明他也是知兵的。至於後來的漢光武、魏武帝、晉宣帝、宋武帝、唐太宗、宋太祖直到本朝的太祖、成祖還有朕,誰不是既能將將,也能將兵?所以從你開始,今後我大明的國本,儘可能要知兵能戰。”

“兒臣知道了,兒臣一定好好學習知兵之法。”朱慈烺道。

朱由檢笑了笑,然後將目光轉向下麵還在曬太陽的“質子軍”兵將們,點點頭:“今天還不錯沒有人暈過去,這樣的兵可以上陣了!”

穿著幾十斤重,又不怎麼透風的甲胄,在太陽底下曬上兩三個時辰,對於體力和意誌力而言,是極大的考驗。如果身體素質不佳,非曬出人命來不可。

而這種看上去很不“人道”的訓練,對於方陣步兵而言,又是必須的——步騎之鬥的關鍵,根本不是抵擋騎兵衝擊或是騎射,而是一陣一陣的抵擋敵人的車輪攻擊。

騎兵是可以在戰場上進行快速機動的部隊,而步兵一旦結陣,就很難運動——扔掉盔甲,換上刺刀和燧發槍的線列步兵機動性也不差。但是披著重甲的古代步兵是不可能和戰馬在戰場上比腳力的。

所以在步騎(哪怕騎兵下馬戰鬥)交戰中,步兵往往處於被動挨打的地位,打不打的主動權在騎兵,打哪裡的主動權在騎兵。

因此騎兵可以休息,可以輪番上陣,而步兵則需要長時間的披甲列陣(也可以休息,但是時間比較短,卸甲的風險很大),而遭到騎兵重點進攻的部分步兵,則需要在長時間的持續戰鬥。

沒有體力,是根本乾不好步兵的!

而朱由檢親自挑選出來的這些“質子”,雖然都不是什麼好人,但是身體素質還是過關的——這年頭y片還沒留下,紈絝子弟也就是秦淮河上“劃劃船”,年紀大了當然傷身,年輕的時候卻也扛得住。所以朱由檢還可以花幾個月時間把他們操練出來。如果換成晚清的八旗子弟,煙癮一犯全趴地上了,那就真沒辦法了

不過朱由檢放著一大堆政務不怎麼管,跑到鳳陽訓練這幫質子兵的目的,也不是真的要把他們當成士兵來用。

而是要讓他們知道老祖宗吃的苦是什麼樣的,知道怎麼訓練一個步兵,隻有知道了這些,才有可可能肩負起大明帝國之興亡,成為一名合格的明軍軍官。

有了這些勉強堪用的明軍軍官,朱由檢就可以開始整頓和裁撤南直隸的衛所了。

現在,是時候全麵終結早就廢了有二百年的衛所製度了。

隻有廢除了衛所製,明朝的軍事才能迎來全麵的振興——光是北方九邊之地有點新軍可不行,大明那麼老大,以後還要出國要飯,靠帳前諸軍怎麼都不夠啊!

所以廢除衛所製,同時在衛所製的廢墟上建立新軍,就勢在必行了。

而要順利廢衛所,建新軍,就不能一腳踢開那幫勳貴和世襲武臣。因為其中的確有許多堪用的將官和壯士。隻是占比不高,得用點集和招募的辦法,把他們挑選出來。

而點集南直隸的勳貴、武臣,除了為官紳一體納糧交稅和攤丁入畝掃清障礙,就是為了將還堪用的勳貴武臣曆練出來,為國所用。,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