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伊。”林羅山應了一聲,就轉過頭,將德川家光的問題丟給了“諸葛索尼”。
索尼當然是有辦法的,而且這辦法還非常簡單。
“隻需用滿洲之鐵騎與日本之槍兵、火銃兵配合使用,就可以互相取長補短,戰勝明軍了。”
他的話很快就被林羅山翻譯成了日語。
這麼簡單?
德川家光一愣,“這樣就行了?”
索尼看見家光的表情,不用林羅山翻譯,就笑著點點頭,道:“大致上就是這樣,不過具體實行起來,還得詳加斟酌。比如現在明軍步軍方陣中的火銃兵占比通常在三成左右,而日本國的鳥銃兵在步兵中的占比似乎少了一點。
還有......不知貴國有沒有可以隨同步兵、騎兵在戰場上運動的可以發射3斤左右彈丸的火炮?也不需要太多,有個幾十門就足用了。”
索尼這一代滿洲人是非常善於學習的,要不然他們也不會打出那麼大的局麵。
在被明軍擊敗了幾回後,他們已經找到了對付明軍的辦法,就是師明長技以製明!
明軍的長技是什麼?不就是火炮犀利、槍陣堅固、騎兵陰險,以及炮、步、騎協調配合嗎?
當大清天兵學不會嗎?怎麼可能?即便學不到百分之百,百分之八十還是能學到的。
但是大清國族的人口太少了,200萬都勉勉強強的,而且還把許多漢人、朝鮮人、蒙古人算進去了。即便這些外族人都是可靠的,也僅僅隻有200萬之數,怎麼跟2億人口的大明拚火銃和大炮?
所以麵對火炮犀利、槍陣堅固、騎兵陰險的明軍,大清其實已經無能為力了......就算他們學會了明軍的戰術,也不可能在硝煙彌漫,炮子銃子橫飛的戰場上打出很高的交換比。
而那種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勝利,大清又能承受幾場?勝都勝不起了,何況被打敗?
因此日本的加入,就是大清生存下去的希望所在了。
“鐵砲我們還有一些,鐵砲兵之所以隻占各藩軍隊的一成,因為這個是幕府所規定的數目,”德川家光聽了林羅山的翻譯的索尼的話,就斟酌著說,“至於幾十門發射3斤炮彈的火炮,總有辦法可以搞到的。”
幕府對於下屬各藩的軍力也是有嚴格限製的,大致上一萬石表高(賬麵石高,實際上要多很多)最多可以擁有200名藩兵,其中鐵砲兵隻能有20名。
當然了,各藩的常備兵力不可能有那麼多......一萬石表高有200兵,全日本1800萬石表高不得有36萬大軍!
不過各藩還是會儘可能按照表高所對應的軍力上限儲備武器裝備,以備不時之需,而德川幕府自己的武器儲備就沒什麼限製了,數量自然更多——畢竟現在才是西曆的1635年,距離大阪夏之陣才過去20年。
戰國之夢,還在無數武士和浪人們的心中,其中也包括德川幕府第三代將軍德川家光,當然也包括那些不死心的西南強藩。
德川家光斟酌了一番,對索尼道:“你說的火炮,幕府會向荷蘭人購買,還會設法仿製。另外,幕府將會很快組成朝鮮遠征軍,在年內就會有20000大軍到達九州北部,其中6000人將會裝備鐵砲。明年春天,還會有另外一支數萬人的遠征軍準備完畢!
如果清國可以出兵進攻朝鮮五道的背麵,幕府可以在風向合適時,渡海遠征朝鮮。作為幕府出兵的條件,朝鮮的全羅道、慶尚道應該劃歸日本國所有!”
聽完了林羅山的轉述,索尼大鬆了口氣,這個日本將軍的心倒是不黑,隻拿兩個道,還留下三個道給大清國,看看朝鮮之役可勝了!,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