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快更新搶救大明朝最新章節!
淨鞭聲聲,香煙嫋嫋。
西苑萬勝宮中,今兒極難得的叫起了大朝會!
按照明朝的祖製,皇帝最好能天天叫大朝會,每天從天不亮就開始禦門聽政,然後就是各種瞎忙活,直到人定之時(亥時),才回寢宮去為大明王朝播種子孫這才是明君的典範啊!
而朱由檢這位號稱太祖、成祖之後大明第三號的明君雄主,卻是極少大清早起來上個大早朝。如果要仔細算算,他登基將近10年,乖乖上早朝的日子,也許還沒有修仙的嘉靖、做木工的天啟多呢,更彆說張居正活著的時候還挺老實的萬曆皇帝了。
實際上他禦極至今,在北京城內居住的時間,遠不及他在北京城外晃悠的時間。人都不在北京,還怎麼禦門聽政?
就算他在北京的日子,大清早的,他寧願摟著後妃睡覺,也不願意犧牲寶貴的睡眠去聽一臣講廢話。
而今天卻是例外,才結束南巡返回北京的朱由檢,在他回京的第三天,就叫起了禦門聽政的大朝。天色未明,西安門外的轎子、馬車就是一串一串的,白燈籠點得星星點點,穿戴整齊的內閣大老、六部九卿、科道言官已經全部齊集,等著上值朝會。
不過他們這些人,都不是今天這場朝會的主角,朱由檢不是為了他們而起個大早的,而是為了兵部尚書孫傳庭領著的朝鮮王國領議政金瑬和禮曹判書金尚憲。
兩個朝鮮大臣都是年近七旬的老人家,還不辭勞苦,飄洋過海而來。也不知道是累壞了還是想家了?反正大明的那些大臣們哈欠連天的時候,這兩位老爺爺就在那裡醞釀著悲傷的情緒,一副要哭出來的樣子。領他們過來的孫傳庭瞧見他們這樣,也隻得好言寬慰。
“不要緊的,守備南漢山城的毛永詩是本朝難得的悍將,特彆會守城所以貴國世子不會有危險的。”
原來是朝鮮王國的世子被困在了南漢山城,看上去凶多吉少了——上輩子是鮮國王李倧被圍困在南漢山城,而這回因為李信辦事靠譜,親自保護李倧和朝鮮王國的群臣們去江華島躲避,所以被圍在南漢山城的就是自告奮勇,和毛永詩一起擔下斷後任務的朝鮮國的世子了。
不過金瑬和金尚憲這兩個白胡子老爺爺一聽見是毛永詩在南漢山城保護他們的世子殿下,他們眼眶當中的淚花就更多了,隻是咬著牙不哭出來。
因為這位毛永詩之前守城的戰績,實在難以鼓舞人心啊!這家夥幾乎守哪兒丟哪兒除了腳底抹油的本事一流,實在沒有什麼值得信賴的地方了。
兩位老人家終於沒有哭出來,因為西安門大開,上值朝會的時候快到了。
從西安門到萬勝宮的廣場並不算遠,進門之後筆直走,在靈星門外打個彎往南再走不到一炷香,就可以進入萬勝宮的院子裡。
孫傳庭陪著兩個朝鮮老人家,在太監的引領下,一路走著,心思沉沉。
他是本兵,李信從朝鮮發了的緊急軍報他都能看到,而且還能通過書信和李信交換意見。當然也知道日清合作之後,產生了互補效應。倭寇得到了奴賊的騎兵掩護,在戰場上贏得了更多的主動權!
而奴賊也可以利用倭寇的步兵打消耗戰不像以往那樣死不起了!
所以在最近的幾場戰役當中,李信指揮的明朝聯軍一直處於下風,現在已經被迫放棄王京漢陽了。
而大明想要扭轉在朝鮮的頹勢,就必須大舉增兵朝鮮。可是包括孫傳庭自己在內,對於增兵朝鮮的興趣都不大。
因為在他們看來,緩解西北的災情和消化好蒙古才是重中之重!
陝西的旱災、蝗災還在繼續!不過因為過去幾年,已經有上百萬陝北出省“要飯”,所以陝北的災情雖重,但還不至於引起民變。
但是甘肅的災民卻沒多少人出省要飯——從河西走廊往湖廣跑也太遠!所以大部分災民還留在原地,現在旱災、蝗災日益嚴重,甘肅的局勢也日益動蕩。
如果想要化解危機,似乎隻有發動一場西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