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6章 大清又要完啦! 四(1 / 2)

搶救大明朝 大羅羅 3968 字 9個月前

,最快更新搶救大明朝最新章節!

朱由檢的大營,就設在渤海岸邊,兩座夾著大路而立的小山包的山陰處,距離清河河口大約二十餘裡。

這座大營巧妙的借用了名為板石山和鳴珂山的兩座小山包的山勢,以山為牆,以兩三之間的山口為通路,營寨下得極為開闊,還在兩山之巔立了山寨,既可以用來觀測敵情,也可以防止清軍突襲占領兩山。大營後方是一條名為沙河的小溪,雖然多日無雨,卻也沒有乾涸,倒是方便了飲馬放馬和數萬大軍的日常用水,而且還能稍微阻擋一下迂回偷襲的敵人。

這處明軍大營的防備並不嚴密,溝渠不深,壁壘不堅,不是所謂的硬寨。營地的守備,完全靠板石山、鳴珂山的掩護,以及跟隨朱由檢北上的萬餘騎兵所提供的警戒。敵人趕來,隔著老遠就能發現,正好出營野戰上一場!

因為之前雙方的騎兵交鋒已經分了高下,大清這邊的滿洲鐵騎不敢出動,而蒙古騎兵在短短數日之內就損失了不下2000!

在明軍帳前騎兵的洋馬黑槍之下,八旗蒙古的馬隊根本不是對手,隻能縮回清河北岸去了。

而這一次跟著朱由檢從旅順北上的明軍,總共有四萬多人,分彆是帳前騎兵的八個團,帳前軍的一個炮兵團,平遼軍的四個步兵團、一個輜重團,還有剛剛由北洋水師海運過來的薊州軍的兩個步兵團。總共就是八團騎兵、六團步兵、一團炮兵、一團輜重兵,約四萬餘人。

以數量而論,清河河口以南戰場上的明軍,大約隻有清河北岸日清聯軍的三分之一。

但是兵務精,不務多!

明軍的數量雖少,但卻是真正的精銳。哪怕是平遼軍和薊州軍的六個團,也因為孫傳庭、史可法的整頓,以及大量補充進來的帳前騎士軍官,而得到了全麵的提升。

至於帳前騎兵的八個團和帳前炮兵的一個團,更是不得了,軍官是清一色的侍衛團出身,士兵則是一水的少年兵出身——那些二十歲出頭的帳前兵,都是入役十年以上,不僅精通武藝,而且還能寫會算!

這是一支識字率百分之百,有理想,有抱負,也知道為何而戰(為了當騎士升貴族算是個好理由嗎?)的半近代軍隊了。

此時營地當中,正是一片人喊馬嘶。從前路哨探下來輪值的帳前騎兵,紛紛歸營休整。之前打頭陣的三個“洋馬團”都在養精蓄銳,準備決戰,所以出動的是五個“草馬團”(不是草泥馬,而是草原馬)。

草馬團裝備的都是從大蒙古國買來的良馬......大明和蒙古之間向來是有馬市的,大明用絲綢布匹食鹽鐵鍋換蒙古人的馬。不過在朱由檢牢牢控製漠南草原之前,雙方都不好好的進行交易。蒙古人賣“菜馬”,大明則賣爛鍋。而在朱由檢把征服察哈爾餘部之後,這種情況就完全改變了。兀良哈大貴妃自己都是朱由檢的,哪兒敢用“菜馬”蒙事兒?而朱由檢則放開了對所轄蒙古各部的禁運。彆說一口上等的鐵鍋了,就是想買24斤黑鍋炮,那也是一句話的事情!

另外,現在朱由檢的七個貴妃斡爾朵都引進了先進的養馬技術——說起來難以置信,號稱馬背民族的蒙古人其實不怎麼會養馬!蒙古人養馬的辦法就是“隨便養養”,不怎麼注意選種育種,通常就是大群放養,隨便馬兒自由戀愛,生下什麼算什麼。

當然了,這也和他們馬太多有關。現在光是朱由檢的七個貴妃斡爾朵就養了兩百萬匹馬......那麼多的馬,要全都搞封建包辦婚姻,那還不得麻煩死了?

所以“最懂養馬”的朱由檢,就讓這七個貴妃斡爾朵在塞罕壩草原、金蓮川草原、土默特川草原等地辦了七個天馬場,每年從七個貴妃斡爾朵中選出各50匹公天馬和500匹母天馬(選上了當然會給厚賞)到七個天馬場圈養——這些相比其它蒙古馬更高更強壯的蒙古馬(自由戀愛繁殖出來的馬就這樣,高矮胖瘦啥都有),從此就失去了在大草原上馳聘的自由,隻能在木柵欄裡麵充當生育工具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