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33(2 / 2)

其中,黔首們看那些被提到的名字:二鳳、凰後、秦始皇,這些人是不是做的很好呢?

不過,有些人非常不理解,為什麼還要給秦始皇呢?哪怕前麵有人說過秦始皇不是暴君,但長久以來的觀念亙古在大腦裡,想要快速改變是不容易的。

但作為秦朝的黔首們對此感到高興,哪怕心裡還有些不理解,可也明白在神跡中,他們的陛下很得人心。隻是,在這樣的情況下,黔首們希望生活能夠越來越好。

而六國之人對於神跡裡提及的事依然覺得神跡太過偏心,為什麼要把壽命捐贈給那個暴君。為什麼不捐贈給他們呢?

跟他們持有同樣想法的還有乾隆和康熙,雖然被神跡提到名字不錯,說明壽命長。但讓他們也把壽命捐贈給彆人,這是說明他們也跟李隆基一樣昏庸嗎?

這事情乾隆和康熙以及嘉靖等人絲毫不認,他們認為自己又沒有像對方那樣被叛軍攻進都城。

他們死盯著神跡投影,希望對方給個交待。

然而,交待沒有,安史

之亂後續的內容卻是有。

【秦始皇的小寶貝:我支持@月上柳梢你的建議。李隆基這狗頭真不知道咋說,明明是他派出去的人,對方兵敗,結果就把鍋直接甩給對方的身上。當時,他還說要禦駕親征,結果跑的比誰還都快。尤其是在得知高仙芝放棄陝州,退到潼關後就直接下旨哢嚓了高仙芝跟他先前派出去的封常清。

本來嘛,叛軍那邊多是經驗老道的老兵,還是騎兵,高仙芝這邊是新征進來的老百姓,你要老百姓還是步兵去對抗叛軍的騎兵,還是老兵,這不是推著百姓去死嗎?典型的送人頭。就因為怕影響形象,什麼都不管。

結果哢嚓了那兩個人前線就沒有統兵的人了,然後他就想起哥舒翰,讓對方去。哥舒翰不願意,李隆基憤怒了,這樣你來我往之下,李隆基的疑心病又犯了。哥舒翰逃回潼關,誰知被二五仔給綁了送給了安祿山。這時候安祿山已經在洛陽稱帝,而隨著哥舒翰被捉,潼關也失守了。

李隆基也開始逃跑之路,拋下大臣和百姓,帶著妃子從長安跑了。第二天大臣們來上朝才知道皇帝竟然跑了,而百姓、富商、官兵們一聽說皇帝跑了,也開始逃跑,長安也就此被攻陷。後麵就是有名的馬嵬坡之變了,逃跑路上,有人說是楊國忠作亂才引發的安祿山謀反,待楊國忠死後,又開始說是為保定軍心,殺死楊玉環。於是楊玉環也死了。】

即使神跡不再再說,眾人都能想到,長安失陷,會變成什麼樣子。

看著這些的李世民隻覺得痛心,眼前仿佛是呈現出相應的畫麵。

長安啊,大唐的都城,就那麼扔下跑了?

將百姓性命置於何地?皇帝是有這樣當的嗎?

再次想到“國都六陷,天子九逃”這句話,李世民隻覺眼前一黑。

一次都是這樣了,還要經曆六次?!

深呼吸口氣,李世民不敢去想象經曆六次如此事件的大唐最終會變成什麼樣子。

如果可以,他真的想要親自去問問他是怎麼想的。

尤其是在說明禦駕親征,又逃跑,將天子的信譽置於何地?

長孫皇後見他的神色有些不太好,關心的說道:“陛下,要不要休息一下?”

“不用。”李世民反手握住長孫皇後,平緩著氣息眼神銳利的盯著神跡,“我想要看看究竟還有什麼樣的荒唐事。”

長孫皇後能夠感覺到李世民此時的狀態有些不太好,但也沒有辦法阻止。

無奈之下,隻能跟著他去看神跡。

【天真不複:我真的要哭死了,該死的李隆基。要不是他太過自信,也不會發生安史之亂。要不是他太無能,沒有辦法平息叛亂,還拋下大臣百姓,帶著妃子跑了。要是沒有這些事,太子也不會登基,也不會有後麵那些慘烈的事情。本來太子事情做的好好的,剛有點起色,該死的李隆基卻又舍不得放下手中的權力,也不關心叛軍帶來的影響。到了後麵,為了應對安祿山的叛軍,從安西調兵,還一去不複返,也沒有任何的補充,以至於僅剩下滿城的白發兵。但凡能夠將那裡放在心上,怎麼可能變成這樣?】

【大橘喵喵叫:還有還有睢陽之戰,依然安史之亂時,因為死守睢陽,導致最後內沒有糧草外沒有援兵,這樣來來回回交戰了四百多次,守軍們不是餓死就是疲憊不堪。以至於最後張巡殺了自己愛姬,食人之行為我不評價這事放在現代和古代是以什麼樣的目光去看待。我隻知道,如果沒有發生安史之亂,這樣的情況就不會發生。所以李隆基真是該死啊!】

【一口一個仁尼:他做的事情又何止這些啊!婉兒,我的婉兒!不僅修史書,對婉兒的形象進行修改,還推翻了婉兒的墓,這樣的行為著實讓人覺得無恥。】

【萊昂:更無恥的你還沒看呢,所以李

隆基為什麼不死一死呢?】

“是啊,為什麼不去死一死呢?”一時之間,有些人下意識的跟著神跡內的文字一起說道。

但很快的,那些人連忙捂住嘴,左顧右看擔心被人發現。如果是私下說,周邊沒有人,還不會被發現。可若是被旁的人聽到就好了。

不過,也有的人說出來就被當事人給聽到了。

站在他身邊的大臣悄悄挪開,以避免被牽連。

將這幕看在眼中的李隆基心裡很不爽,明明是神跡裡的那個唐玄宗所做的事情,和才登基的他又沒有多少關係。

於是,他克製住情緒,麵帶微笑的對著大殿的群臣說道:“朕也覺得神跡裡麵的那個李隆基該死,大家有話就說,不用在意。”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