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開始。”孫有明喊了一聲。
劇組眾人的視線又一次落在顧熠身上。
同樣的場景, 顧熠已經NG了一回。
孫有明向來對鏡頭要求很高,演員的演繹稍有不妥,他就會提醒對方重來——剛剛那一段, 顧熠的演繹層次的確不夠豐富,但作為新人演員, 客觀來說, 他這樣的水準已經不算差。
不過孫有明不滿意,他隻能一遍遍重拍。
孫有明這一刻也緊緊盯著鏡頭。
原先,顧熠演出了沈遙憤怒的情緒,可那股憤怒沒有給人腳踏實地的感受,那是不如人、被輕視的憤怒, 卻不符合沈遙這個角色貫穿整個劇本的形象。
而這一遍——
畫麵中, 顧熠眸如星子,這是一張有憤怒、有堅毅、又有覺悟的麵龐。
“不管祖國需不需要我,我都會回來。”
“它千瘡百孔的模樣, 正是等待我去改變。”
言語擲地有聲,聲音中的堅定倏然間傳遞開來。
鏡頭對準了顧熠的側臉, 也將那張臉所含的情緒完完整整地記錄了下來——
如果隻是憤怒於被輕視, 沈遙就不是沈遙。
在離開時, 他已經做好了放棄一切的覺悟。
這個國家的確處於貧窮弱小之中, 因此, 正是需要他這樣的學成之人歸來。
這一瞬,陽光照了下來,將顧熠整個人裹住, 他的麵龐似乎也被照得無比耀眼
直視著這一幕時,齊妙有種奇妙的感覺——隻要邁過一小步台階,她就能和書中的、從八十年前走過來的沈遙正麵相逢。
胳膊上的雞皮疙瘩止都止不住。
作為書粉, 自己熱愛的角色被如此真摯地演繹出來,齊妙隻覺得心潮澎湃。
哪怕這個鏡頭隻有短暫的幾秒鐘,但……她隱隱能感受到,顧熠的靈魂在這一刻與沈遙共振!
“好,停。”
孫有明目光中也有詫異。
他挑顧熠演沈遙,主要是從形象氣質的角度出發,顧熠沒有拍戲的經驗,孫有明心裡也做好了準備。
一遍不過就兩遍,兩遍不過就三遍,他都要讓顧熠一點一點把沈遙這個角色磨出來。
可……剛剛這一遍,顧熠對情緒的把握甚至超出了孫有明的期待。
他是理解劇本、理解角色之後再加入自己的構想,層次突然間就豐富了起來。
“他……怎麼做到的?”孫有明自己也很疑惑,“我就讓他多理解理解角色而已。”
“可能是忽然開竅了?”副導演道,“顧熠一看就很肯下苦功。”
孫有明擺了擺手,半晌才道:“我原本覺得,沈遙這個角色找上小顧很合適,現在看來,恐怕不隻是合適那麼簡單。”
在孫有明看來,顧熠拍戲的確沒有太多技巧,但他很有悟性。
演員的領悟力是天生的,在鏡頭前,不同的演員對角色的發揮截然不同,有人一點就通,有了年過半百還是瞪眼皺眉那一套。
然而,在孫有明的導演生涯中,如顧熠這般能迅速理解角色的演員也是少數。
……
吳慶春捧茶杯的手驀然一緊。
他剛才還抱著看笑話的心思,可顧熠這一遍演的,他也挑不出半點錯。
“孫導從哪兒找來的新人?”吳慶春眨眨眼,“以前真沒拍過戲?”
就剛剛這一遍的發揮,顧熠可以說是渾然天成,他算是對年輕演員很苛刻的了,卻很難從這個鏡頭裡挑出毛病。
一整場戲裡,演員能有一兩個高光時刻就算不錯的了,剛剛那一幕就可以說是高光時刻。
“聽說確實沒拍過。”
零經驗的演員是一張白紙,那股青澀懵懂的狀態在合適的場景裡就能放光,但出了特定的場景,零經驗的缺點就會毫無保留地展現出來。
《一枚信箋》這樣的劇本用新人其實不太合適。
因為沈遙這個角色自身是很成熟的,他有信念,有抱負,心懷家國天下,演員稍欠缺一些,就很難演繹出角色崇高的感覺。
這畢竟不是男女主牽手都臉紅的青春校園片。
等今天這場戲拍完,演員們都去休息了,吳慶春抽空給經紀人打了個電話。
他和辛如晨不僅都簽約了歲月影視,和辛如晨實際上還是同一個經紀人。
辛如晨如今在年輕演員裡是獨一檔的,雲星獎拿獎的難度太高,他拿了最佳男配,已經被認為要扛起新生代男演員的大旗。
沒選上《一枚信箋》對辛如晨的打擊其實不小。
他走的是實力派路線,長相上確實不如正當紅的偶像演員,但辛如晨一直認為,外表其實並不那麼重要。
但落選《一枚信箋》卻違背了他一直以來的信念。
孫有明是圈內有口皆碑的導演,就連他都更看重長相,辛如晨這樣外表並不出眾的演員又該何去何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