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 055 票房數據 被碾壓?(2 / 2)

好在群裡已經有小夥伴去看過《一枚信箋》了,“橙皮”試探性地問了一句:“電影好看嗎?”

“超好看的!我吹爆!我現在已經打算去二刷三刷了,傻X院線不給場次啊啊啊啊!”

“不是粉絲濾鏡,是真的好看,看電影時的感受出了電影院很難描述,但是真的超級超級好看。”

“我去電影院的時候,邊邊角角的位置都坐滿了。”

“顧老師原本在我心裡就是超人,現在——他是我唯一的神。”

“橙皮”再去網上看網友反饋,幾乎是清一色的好評,就算有人在陰陽怪氣,“橙皮”點開對方主頁,對方最近參與了辛如晨和《瀚海》的超話。

粉籍都確定了,對方的反饋完全可以無視。

“橙皮”也覺得很無語,《一枚信箋》和《瀚海》的排片對比明眼人都能看出來,就算這樣,辛如晨粉絲還在演著高高在上。

瞧瞧這些人都在說什麼?

辛如晨幸虧沒演《一枚信箋》,不然就演不上《瀚海》這樣的大製作了。

二者是以一換一的關係嗎?

《瀚海》票房碾壓《一枚信箋》,《瀚海》牛逼。

那不然呢?

她家附近的院線全是《瀚海》,彆的電影有場次嗎?

這一瞬,“橙皮”的母語真的是無語。

好在有網友們對《一枚信箋》的好評,“橙皮”隻希望她的互聯網嘴替會說就多說幾句。

一邊刷著好評,一邊搜索附近哪家影院《一枚信箋》的排片多,和“橙皮”同樣動作的網友不止一個,“橙皮”看到不少人在網上怒罵院線。

“橙皮”也想罵,但她的用詞實在太單調,罵不出什麼品味。

……

《一枚信箋》的排片率著實算不上高,電影上映前後,孫有明特意和院線方麵打過招呼。

他是圈子裡成名已久的大導演,在獎項和票房兩方麵的成就都不低,即便《一枚信箋》不是典型的商業大片,按孫有明的地位,10%上下的排片率還是低得驚人。

可即便孫有明打過招呼了,院線方麵依然隻願意把排片提到12%,且排片的增長並沒有動《瀚海》和《獵物》的份額,反而把這周上映的幾部小成本電影給擠掉了。

《一枚信箋》成本有限,畢竟除了孫有明這個導演外,男主角顧熠是純粹的新人,女主齊妙藝齡雖長,在電影裡擔主的經曆卻很少,吳慶春在演藝圈裡也算不得大人物,總結起來說,《一枚信箋》的片酬開支可以忽略不計。

電影的拍攝在西北影視基地,特效的確用了一部分,但孫有明拍戲拍了這麼多年,省錢的本事是電影圈裡數一數二的,《一枚信箋》的拍攝成本大概是四千多萬,沒有破五。

可成本低歸成本低,不意味著孫有明不憂心票房。

一部《一枚信箋》他倒是虧得起,可以後他其他電影的排片都和《一枚信箋》相似,他要怎麼在電影圈立足?

孫有明很快就打探到了原因。

他和副導演兩人相視無言,半晌才道:“8個億的成本啊。”

《瀚海》對外宣稱成本5個億,但在孫有明看來,5個億都拍貴了,可實際上,《瀚海》的拍攝成本居然是整整8個億。

其中還包括了院線方麵的投資。

為了擠占暑期檔市場,《瀚海》片方還給院線做了讓步,一部分的票房歸院線。

投資大,宣傳成本也不低,加上給院線方麵的讓利,《瀚海》片方也擔心票房不能回本,吃相不免難看了些。

《獵物》那邊院線也不肯讓,畢竟《獵物》在海外口碑還不錯,分賬比例早已和院線方麵約定好了。

在這種情況下,《一枚信箋》成了犧牲品。

副導演安慰孫有明:“咱們這片子票房低,宣傳也不貴,回本沒那麼難。”

當初邀請顧熠演沈遙的時候,孫有明純粹是從角色的角度出發,沒想過要靠顧熠的人氣去帶動票房。

再說那時候顧熠的人氣也不如現在。

可事實上,有顧熠擔任主角,又有《一枚信箋》原作的人氣加持,電影排片雖低,上座率卻是當日所有電影中的最高——足足是《瀚海》的兩倍多。

《一枚信箋》上映的第一天深夜,各大平台的票房統計也陸續出爐。

在40%的排片加持下,《瀚海》票房依舊狂攬近2億,《瀚海》的上映日期比《一枚信箋》早一天,上映兩日,《瀚海》已經拿到了5億多票房。

《瀚海》片方每過一億就會發出慶祝海報,上映不過兩天,電影的慶祝海報就換了好幾回。

辛如晨的粉絲更是提前打出了頭號小生的宣傳語,辛如晨原本就有雲星獎在手,再憑《瀚海》提升商業價值的話,同齡的男演員中,幾乎沒有人能和他抗衡。

而《一枚信箋》——票房數據揭曉的時候,孫有明等幾位主創臉上都閃爍著茫然。

“這數據……是真的?”

排片量不行,排映的場次更是眾所周知的垃圾場次,孫有明對《一枚信箋》第一天的票房其實不抱期望。

上午電影的實時數據排名也不起眼,孫有明乾脆不看了,就等著看一天的總數據。

結果,這一天,《一枚信箋》的總票房是——8862萬。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