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 195 拍戲中 繼續拍攝(2 / 2)

像一個有尊嚴的帝王那樣。

無論世人稱他為暴君,還是將失天下的罵名全都放在他身上,他坦然接受這個結果。

表演這一段之前,顧熠看過其他演員對類似角色的演繹,魏晟也不止在《亡國之君》一部電影裡出現過,但最終,顧熠還是選擇自己的演法。

這一段他和聶樹生商量過,聶樹生給他提供一個方向,他再根據這個方向去演繹。

顧熠演得很收斂,一個帝國的落幕,正如落日緩緩跌落天際,魏晟是無奈的,他就像一條在砧板上不斷掙紮的魚,他以為仍有挽回的機會,但事實上,那個機會根本就不存在。

除此之外,魏晟也是有身為帝王的尊嚴的。

向叛軍乞求他做不到,但他畢竟成為了為這個王朝送終的人,祖輩們一路征戰推翻前朝,到他這一代,他並沒有守住。

《亡國之君》對魏晟的描寫角度和其他作品不同,它沒有把魏晟寫成一個小醜,隻是一個守不住江山的帝王罷了。

在電影的一開始魏晟就不是小醜,那麼,在故事的最後,顧熠也不需要把他演成一個小醜——懊悔、痛哭流涕……《亡國之君》故事線裡的魏晟並不是這樣。

“停。”

這段劇情結束,聶樹生拍拍顧熠的肩膀:“你先去休息休息。”

顧熠拍《亡國之君》這麼久,他最滿意的其實是這一段。

顧熠以往表演最大的特色是——他演繹的角色很有感染力,他總能用自己的方式打動觀眾。

《亡國之君》已拍的部分足以證明他的感染力,無論是和大臣的交鋒,還是慷慨陳詞時,那是言語構成的感染力,能讓觀眾站在他的角度去思考。

而這一段則是無聲的感染力。

哪怕一句話不說,他也能用自己的眼神與姿勢勾勒出魏晟這個角色的形象。

於演員而言,這是最艱深的學問,也是最難得的天賦。

而在劇組的其他演員看來,顧熠越來越貼合魏晟這個角色,他原本就很有表演功底,到現在,他的功底越來越深,他隻是坐在那裡,就自帶一股厚重感。

《亡國之君》劇組上下很難想象由其他演員來演繹魏晟的場景,年紀相符的演員裡,再沒有誰比顧熠更合適。

縱然劇組裡有數位老戲骨,他們把每個角色演繹到了極致,但顧熠絲毫沒有被比下去,他勾勒出的魏晟是最適合《亡國之君》的魏晟。

“聶導,這個角色沒找錯人吧?”

聶樹生輕輕頷首:“嗯。”

電影能不能成功,選對演員很重要,從票房上說,聶樹生不能保證《亡國之君》一定大賣,但從完成度上說,《亡國之君》已經儘力了。

“顧熠的片子票房一般都不壞。”

聶樹生卻道:“票房好不好不是演員決定,從一開始就是導演的問題,演員都是導演選的。”

進電影圈這麼多年,聶樹生導演的電影票房一般都不壞,不過不管票房如何,他從不把鍋往演員身上甩。

電影不行,先是導演不行,其次是劇組不行,如果演員不行,拍片的第一天劇組就該心中有數,不可能到票房慘敗才突然發現演員不行。

……

顧熠這場戲,聶樹生那場是過了,不過顧熠還是不放心,盯著瞧了好一會兒。

聶樹生:“……我都說你行了。”

他對演員的表現一向嚴格,顧熠在他這過了,表演就是沒有問題。

這場戲是劇本裡的最後一場,聶樹生當然想有一個好的收尾,不可能對顧熠放低要求。

這場戲拍完了,顧熠再回過頭拍前麵的戲份,相比一開始,拍攝的節奏的確快了些,但他也越來越得心應手了。

“很好。”

“剛剛那個鏡頭有點不對,重來一遍。”

聶樹生僅提醒了一回,顧熠就知道自己的問題出在哪裡,他重拍了一條,這條果然輕鬆過了。

在劇本中,吳昆死後,魏晟在民間的聲譽敗壞到了極致,而朝廷中如吳昆這樣的直臣依舊存在,魏晟隻能以最強硬的方式推行自己的政策。

然而,朝中、民間阻力仍是重重,就好像冥冥之中有什麼在阻礙著他一般。

魏晟殫精竭慮,卻依舊難尋良策。

顧熠著重演繹角色的掙紮感,或者說,一種宿命感。

這段時間,顧熠演起戲來是比剛開始輕鬆一些,不過揣摩角色依舊挺費心思的,而且他不能飄了,或者意識到自己其實演得挺好的,一旦出現這種情況,他必然會被聶樹生提醒。

“好難。”顧熠悠悠歎著氣。

“凡事開頭難,然後中間難,最後結果難,吃蘋果。”

顧熠感覺身心俱疲,連蘋果都懶得啃了。

嚴錫澤的戲份基本殺青了,對方拍完之後,顧熠還得在劇組待上一個多月。

最近劇組這邊已經很冷了,顧熠開始不想早起,好在電影隻剩下最後一點戲份,等這些拍完,顧熠就能愉快地……回學校搞研究。

拍《亡國之君》和搞研究究竟哪一項更難,顧熠目前也難以判定。

年底還有江視TV安排的各項活動,還有頒獎典禮,在他缺席的情況下,季遲他們已經儘量替他完成的活動,但顧熠不能一直把擔子交給隊友。

到了12月底,《亡國之君》的拍攝接近尾聲,顧熠這邊隻剩幾場戲要拍。

聶樹生讓演員們一鼓作氣拍完,顧熠也憋足了勁,打算一口氣拍到殺青。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