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演員而言,飛升的時段要麼是電視劇爆紅後,要麼是電影票房大爆,而放在顧熠身上,則是每一部電影上映後。
是的,每一部。
因為他暫時還沒有失利過。
不管上映前會有多少人不看好,在電影上映後,票房成績總會打臉那些不看好的人。
比如某位成功轉型為網紅的電影大V,他的經典戲碼就是把顧熠狂黑一通再偷偷刪文。
《一枚信箋》上映的時候,粉絲們對此很憤怒。
到了《殺機》,粉絲們也有一點憤怒。
而到了《偶像之死》和《亡國之君》,他們就像看了一場無實物表演,並且期待大V再來一次。
在最開始,大V是和歲月影視合作黑《一枚信箋》,但由於對方對顧熠太過執著,綿延了好幾年,甚至有人懷疑,大V是不是在和孫有明工作室唱雙簧。
對此,孫有明表示,這是對他人格的極大侮辱。
顧熠勸了很久,才讓導演爆炸的心情有所緩和。
從某種程度上說,這個問題是無解的。
除非他某天跑去拍一部票房稀爛的片子,好證明對方的理論是正確的。
但顧熠絕對不會這麼乾。
“慢慢消滅吧。”袁承歎了口氣,“你們很久沒一起活動了。”
“我今年春節都沒休息。”顧熠默默看向袁承。
袁承被他可憐巴巴的眼神打動了:“一個星期,行嗎?”
“OK,成交。”
顧熠先盤點了一下手頭的工作,哪些可以後推的儘量往後推,品牌活動看著隻是數量多,其實頻率並不高,多數活動都是去露個臉就足夠了。
他合作的品牌相對也比較穩定,中途斷了合作的很少。
顧熠成名的這幾年,想和他合作的品牌一直很多,但他的負擔一直很重,對於拓展自身商業版圖這件事並不積極。
主要是專輯和電影這兩塊就能讓他獲得足夠的利潤。
《亡國之君》票房大爆後,顧熠和孫有明商量過,在這之後,他打算走片酬分紅的路線。
業內走這一路線的演員很少,顧熠雖然從《山花》和《星際覺醒》兩部電影拿到了豐厚的片酬,但那本質上是以投資替代片酬,而非一開始就拿分紅。
好萊塢的這套機製相對成熟一些,但通常隻有最大牌的演員才能擁有這一形式的片約。
換而言之,他們都是有票房保障的演員,手裡握著一至兩個係列電影的主演角色。
顧熠這個決定很大膽,但他現在已經成為了頭部演員,完全可以進行嘗試,將片酬轉化為投資對片方而言也並非壞事。
這同樣可以提升顧熠作為演員的選擇權。
他拍攝的電影裡,《山花》的投資是最低的,放到現在,《山花》的總成本甚至沒有顧熠個人的片酬高,若非孫有明和唐懋的交情,《山花》的劇本首先就不會出現在顧熠眼前。
而專輯方麵,開拓海外市場後,又增加了一塊利潤,雖然這一利潤額遠不及專輯在國內的銷售數據,但市場越大,對於組合自身的發展就越有好處。
“工作好累,賺錢好香。”——這是楊艇對目前狀態的總結。
顧熠對此深表讚同。
袁承給了顧熠一周假期,顧熠並沒有去外地,除了和王阿姨她們聚了聚之外,就是每天在工作室躺著。
“這是不是你人生中最懶的一周?”楊艇把可rua放到顧熠肚子上,顧熠頓時覺得身上一沉,有種喘不過氣來的感覺,他認真端詳著眼前的小貓咪:“是不是又胖了?”
“人家瘦著呢,會不會說話?”
“確實胖了。”顧熠用手比劃著,“你看這輪廓,壓在身上的感覺也不對,像顆實心球。”
楊艇趕緊捂住可rua的耳朵:“是壞話,小貓咪不能聽。”
顧熠繼續回答他剛剛的問題:“準確地說,這是我出道以後最懶的一周。”
“好好休息吧,你確實太忙了,大船你彆老打擾他。”
幾人沒事就愛在工作室裡蹲著,聊聊天,聽聽歌,但楊艇特彆愛湊到顧熠旁邊,連橘子都非得在顧熠旁邊吃,還時不時抱著貓去騷擾顧熠一下。
楊艇:“?”
“就我一個人騷擾了,你們都沒騷擾?”
他直接把矛頭對準謝行嘉:“這個人的行進路線比我還離譜。”
然後是何釗:“你自己看笑話就行了,非得找顧老師看。”
對劉鈞源:“新歌大家一起分享就行了,為什麼先給顧老師聽?”
最後是季遲,楊艇沒有批判,隻是用一個冷漠的“嗬”字替代。
他的抗議是準確的。
最後還是顧熠打起了圓場:“主要是我太受歡迎了,沒辦法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