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 萬更掉落(1 / 2)

四爺養崽日常[清穿] 嶽月 22387 字 11個月前

葡萄酒天然發酵的時間需要二十多天, 十阿哥和十阿哥對釀造葡萄酒的事十分上心,還跟康熙請示就住在葡萄酒莊園裡麵。

整整一個月,他們兩人每天都巡視葡萄酒的莊園,也看老師傅們種植葡萄和釀酒。

這時候開始種, 釀造的自然不可能等這些葡萄結果, 是從其他地方運過來的。

葡萄運輸的耗損極大, 好在已經派人把三年以上的老葡萄樹移植過來。

護理得當的話,當年就能結果,隻是產量不如在原來的地方。

需要休養生息,次年結果就能跟原來一樣多了。

十阿哥還把師傅對葡萄酒釀造的過程從頭到尾都記錄下來, 十阿哥則是記錄了葡萄樹移栽種植的打理。

隻依賴這些老師傅是不行的, 回頭這些人要不乾了, 知道過程還能讓彆人接手。

另外就是記錄下來, 也能琢磨一下如何能更好提高釀酒的技術, 以及栽種葡萄能增加結果的辦法。

老師傅們做了幾十年都一樣,隻口口相傳, 按部就班,從來沒想過改變。

要想做得更好, 就需要記錄下來,仔細分析還有什麼能夠提高的地方了。

一個月後,第一批葡萄酒釀造出來。

不過暫時還不能飲用, 需要放置一個月來二次發酵,口感才能更好。

老師傅認為放置兩個月後的口感最好, 十阿哥在第一個月的時候跟十阿哥嘗了半杯, 口感確實一般。

等第二個月的時候,喝著就已經跟西洋人送的葡萄酒非常相似了。

這讓兩人更有信心,還把其中一桶葡萄酒帶回宮中。

第一批葡萄酒就此釀造出來, 康熙十分高興,特地召了幾個阿哥過來一起陪著痛飲。

大阿哥自然來不了,阿哥、四阿哥、五阿哥、九阿哥和十二阿哥都被叫過來了。

唯獨十四阿哥沒來,康熙還覺得奇怪道:“之前叫小十四過來喝酒,他每次都第一個到,今天怎麼不願意來了?”

十阿哥就笑著說了之前十四阿哥醉酒後發酒瘋的事:“十四弟這是怕喝葡萄酒後又發酒瘋,壞了皇阿瑪的興致,所以不敢來了。”

九阿哥也笑著道:“十四弟還跟兒臣說,以後再也不喝酒了。”

康熙聽得好笑道:“真的嗎?小十四居然要戒酒,準備滴酒不沾了?”

他還是讓李德全把十四阿哥叫了過來,親自一問。

十四阿哥連連點頭道:“皇阿瑪,兒臣再也不敢喝酒了。兒臣酒品不好,喝酒誤事!”

難得他有這樣的覺悟,康熙就道:“你之前是喝多了,隻喝一杯也無妨。”

他說到這個份上了,十四阿哥偷偷看了幾個兄長一眼,隻好跟著落座,被塞了半杯葡萄酒,低頭喝了一口有點驚訝道:“這是十哥和十阿哥讓人釀造出來的葡萄酒嗎?喝著跟西洋的葡萄酒差彆不大,挺好喝的。”

十阿哥聽著就笑了:“十四弟這話實在恭維我了,這酒喝著跟西洋那邊還是有點差彆,再等一個月,這味道就更好了。”

十阿哥也點頭附和道:“確實,老師傅說放置兩個月的口感更好,我卻覺得再放一放會更加好了。”

十四阿哥喝得很珍惜,一小口一小口地喝,生怕一下子就喝完了。

看他喝得如此小心,康熙都要看不過去了:“你這叫抿酒,不叫喝酒了,喝完還給你再添半杯。”

康熙喝了一口葡萄酒後也道:“確實跟西洋那邊的葡萄酒有點差彆,卻也不太大,挺好的。”

畢竟兩個兒子吃住都在酒莊足足兩個月,第一批釀造出來的葡萄酒其實康熙並沒有太大的期待。

如今他親口喝了,發現第一批葡萄酒就能釀得這麼好,對以後釀造的酒水就更有信心了。

“不錯,以後朕的葡萄酒就靠你們了。”

十阿哥和十阿哥連說不敢,眾人也跟著喝了起來。

四阿哥喝了一杯就放下了,其他人見了,也不好意思多喝。

康熙見狀就無奈道:“老四你這是做什麼,怪掃興的,難道不喜歡這葡萄酒嗎?”

他這麼一問,十阿哥和十阿哥就緊張看了過來。

四阿哥連忙笑著解釋道:“並非如此,兒臣想著這是十弟和十弟特意帶進宮來獻給皇阿瑪的第一批葡萄酒,意義非凡,想著嘗嘗就好,反正以後不還有更多的葡萄酒嗎?不急在一時。”

這話叫康熙笑了:“也罷,以後的葡萄酒少不了你們。”

回頭康熙把葡萄酒送去給皇太後和後宮嬪妃都嘗了嘗,餘下一些就召了幾個熟悉的傳教士進宮來。

傳教士一喝,還以為是西洋進獻的葡萄酒,沒太大的反應。

唯獨其中一個傳教士出自法蘭西,家裡也有酒莊,對這葡萄酒的味道尤為敏感,一喝就察覺有點不一樣來。

他聯想到康熙突然召見,進宮後隻請他們幾人喝葡萄酒,實在有點奇怪。

這法蘭西傳教士給自己起了個名字叫張誠,這時候就問道:“尊敬的皇上,這葡萄酒喝著不像是法蘭西的酒莊所出。”

康熙聽著就笑笑道:“張誠你這舌頭挺厲害的,一嘗就知道了。確實,這是朕的酒莊出的第一批葡萄酒,味道勉強過得去。隻是第一回,下回應該能更好了。”

其他傳教士大驚失色,沒想到有一天這邊也能釀造葡萄酒!

張誠並不意外,康熙如此聰慧,對西方的學識一點就通,學得極為通透,還能讓人仿造出不少東西來。

隻是葡萄酒而已,裡麵的技術並不複雜,康熙能派人複製出來就不意外了。

不過張誠也能明白這些傳教士的詫異,畢竟不少葡萄酒都是由他們的母國派人不遠千裡送來。

因為康熙喜歡葡萄酒的關係,葡萄酒進口是年年在增加。

如今康熙底下已經能自己釀造出葡萄酒,還會買進口的葡萄酒嗎?

這樣一來,如此大的好買賣就得沒了!

有傳教士低頭又喝了一口,原本想要說葡萄酒完全不及自己母國的。

然而他一開始說就算了,如今聽說這葡萄酒是康熙派人釀造的時候才開口說這葡萄酒不好,實在是太刻意了。

一開始沒察覺出來,不就是葡萄酒的差彆不大嗎?

康熙在上首自然看出傳教士糾結的神色,就笑笑道:“如今葡萄酒莊園還在起步當中,釀造出的葡萄酒並不多,跟你們的買賣暫時也不會斷。”

有康熙的保證,得知葡萄酒買賣不會因此沒了,在座的傳教士偷偷鬆了一口氣。

唯獨張誠明白,康熙說的是暫時,並不是一直會繼續買西洋的葡萄酒了。

暫時這邊的莊園還沒能把葡萄酒量產起來,等產量起來了,就沒西洋的葡萄酒什麼事了。

最多康熙偶爾買上那麼一點,當做是換換口味,那數量就要大幅度下降。

張誠琢磨著得寫信告知法蘭西國王,儘早想想有什麼彆的買賣能夠接過葡萄酒的缺口。

不然這邊出口到法蘭西的瓷器、絲綢和茶葉數量巨大,沒了葡萄酒買賣來平衡,那麼法蘭西的金銀就要源源不絕送到這邊來了。

康熙可不管這些傳教士的煩惱,炫耀完自己莊園新一批的葡萄酒,沒讓他們喝太多就打發人出去了。

幾個傳教士跟張誠私下嘀咕道:“要多喝點,我就能品出跟咱們的葡萄酒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務必讓尊敬的皇帝明白,咱們的葡萄酒能更好!”

張誠看了幾人一眼,隻覺得他們還真拎不清。

康熙擺明是覺得西洋葡萄酒太貴,可能也擔心哪一天兩邊鬨翻了,他就沒葡萄酒能喝了,還不如自己圈一片土地做莊園來釀造。

自己動手,豐衣足食,就不用擔心西洋人什麼時候斷了葡萄酒。

他們不想著怎麼換個更好的買賣來替代葡萄酒,還想改變康熙的主意,做夢呢!

這位皇帝什麼時候能輕易改變主意了?

想想康熙的幾個兒子,不但做了玻璃畫的買賣,還做出了冰鎮葡萄酒杯的冰池來。

洋商每次競價都搶瘋了,哪怕隔差五才出一件,就已經讓阿哥們賺了個盆滿缽滿,更彆提是阿哥身後的這位皇帝了。

四阿哥讓洋商競價了一段時間,冰池賣了一部分,就開始派人送去江南了。

這也是九阿哥幫忙遞的話,京城的洋商雖然多,江南也不少,這些洋商認為四阿哥不能顧此失彼!

反正都是讓人送錢,哪裡的洋商送錢有什麼不一樣?

隻是在京城的賣得多了,四阿哥才轉戰江南。

他在那邊也置辦了一個大院子,給江南的洋商發請帖,還要驗資。

驗資這個建議,還是葉珂給四阿哥提的。

一來可以證明洋商的實力,二來能證明他們的身份。

要是有人渾水摸魚進來搞破壞,冰池是瓷器,壞一點就等於廢了。

當然這是以防萬一,要一一查清楚這些洋商的身份實在太費勁了,還不如驗資,看看他們的鈔能力如何。

而且他們來競價,身上帶的銀錢不夠,那不如讓出位子給其他洋商。

這確實是個好辦法,不會放過任何一個有錢的洋商,競價的話價錢就能更高了!

當然這驗資的手段也讓有些洋商不滿,他們哪怕不買,去競價的時候過過眼癮也好啊!

以後回國了,他們還能跟人吹噓一番,要假裝自己競價隻輸了一籌,那就更好了。

既有麵子,又是吹噓的樣本。

如今這吹噓的機會都不給,他們能樂意嗎?

四阿哥一向不會慣著這些人,反正不驗資就不讓進去,讓那些隻是想進去看熱鬨的洋商都擋在門外了。

能進去的洋商美滋滋的,隻覺得自己的財富足夠被奉為座上賓,也是極有麵子的事了!

有些洋商的錢袋不夠厲害,於是就另辟蹊徑,給四阿哥送消息。

葉珂感覺這些不愧是商人,腦子真靈活,居然想到財富不夠消息來湊!

不過大多都是不怎麼重要的消息,所以沒能蹭上這個福利。

唯獨有個洋商遞來的信箋裡麵,提到一件很有趣的事。

四阿哥最近在書房裡看這些信的時候,如果弘暉在府裡,都會叫上他一起看。

很多事光靠四阿哥直接說,弘暉很難明白,還不如在實踐中學習,弘暉能記憶更深一點,又能學以致用了。

信箋送來的不少,四阿哥都看一遍,讓弘暉自個看一遍。

弘暉很快就挑出一封信來,指著上麵說道:“阿瑪,這人提到江南最近的一件事。就是當地天主教宣布,讓教徒不能祭拜先人。”

葉珂在旁邊聽得挑眉,這江南的天主教管得還挺寬的。

康熙因為對傳教士都挺寬容的,讓他們能夠在國內傳教。

傳教士都很識趣,都說不管信什麼,隻要向善就行。

這地方的傳教士看來腦子不太好,居然想要教徒摒棄祖宗,這可能嗎?

四阿哥對弘暉點頭道:“此事我已經派人去江南查探,很快就有確切的消息傳來。”

隻是個洋商開玩笑說的趣事,四阿哥不會完全當真,卻也不能當個笑話看過就算了。

要是真的,這傳教士就不能留了。

沒幾天江南打探消息的人傳信回來,這事居然是真的!

四阿哥立刻進宮跟康熙稟報此事,康熙聽到後大怒,派人把江南這個叫鐸羅的傳教士趕出大清。

這還不夠,康熙派人四處查探各地傳教士有沒亂來。

好在除了這個腦子不好的鐸羅之外,其他人還是知道在彆的國家收斂一二。

四阿哥卻覺得隻把人趕出去還不夠,還得派人去羅馬跟教皇談談。

說是談談,當然是讓教皇管束一下底下的傳教士,要是再出鐸羅這樣的人,那他們就沒必要繼續留下了。

要不是康熙喜歡這些傳教士能說說西洋的一些學術,四阿哥早就把一些不怎麼安分的傳教士通通趕出去了。

使臣最後選了兩個人,一個是法蘭西的傳教士艾諾,一個是精通法蘭西語和葡萄牙語的禮部官員樊守義。

兩人坐船從澳門出發,穿過馬六甲海峽到西班牙,還去了意呆利然後到達葡萄牙,再到羅馬見了教皇。

前後經曆了四個月才到達,可謂艱辛。

羅馬的教皇大吃一驚,沒想到大清的使者千裡迢迢過來告狀。

他聽說鐸羅的事後也嚇了一跳,再重申自己從來沒讓鐸羅如此行事,又連連表示歉意。

羅馬國王得知後召見了兩人,讓他們帶著自己的使者回去跟康熙道歉,也澄清此事。

葉珂也沒料到康熙不滿這個叫鐸羅的傳教士任性妄為,就大費周章派使者去羅馬找教皇告狀。

她感覺這個舉動隱約有點熟悉,等下,不就是四阿哥之前做過的嗎?

四阿哥看著哪裡不順眼,感覺不高興,立刻寫折子跟康熙告狀!

康熙一個不高興,就派人去找教皇告狀!

隻能說這不愧是兩父子,行為模式都一模一樣了?

讓他們不高興,那必須不能藏著掖著,要讓所有人都知道他們不痛快了!

教皇都不敢反對,這些傳教士要還亂來,就彆怪他們不客氣了!

消息傳遍各地,各地的傳教士立刻夾緊尾巴做人。

教徒要拜祖先?那必須能拜啊!

想要給先人拜祭,放在其他的最前麵,那必須可以啊!

哪怕讓傳教士跟著一起過去拜,那都沒問題!

當然這件事有的人覺得小題大做,隻把那個傳教士趕出去就足夠了,沒必要大費周章跑到羅馬去告狀,光是船隊的花費就不菲。

也有想法更極端的,就該把傳教士通通趕出去,更不該接納太多西洋的東西,閉關不讓他們進來就更好了。

四阿哥在書房裡也跟弘暉提起這件事的後續處理,打算手把手教導他這件事的想法。

自然一開始,四阿哥會問弘暉心裡是怎麼想的,更讚同哪一邊?

弘暉想了想道:“阿瑪,兒子覺得皇瑪法既然讓西洋的東西進來,必然有好用之處。當然也有不妥的地方,但是每件事不能一概而論。”

他又比劃道:“就跟刀劍一樣,用在壞人手裡就能傷人,用在好人手裡就能救人。但說刀劍就是壞東西,那就是偏見了,刀子要怎麼用是持有者的事,西洋這些知識和物件也是如此。掌握在誰手裡,用在什麼地方才是最重要的。”

所以弘暉並不讚同那些完全否定西洋的人:“把人都趕出去,就像是全盤否定了對方。看似是厭惡他們,更像是蒙住自己的雙眼,不想看見就好了。”

因為不喜歡,所以都不想看見,就通通趕走,然後把人關在門外,對自己根本沒有一點好處。

四阿哥微微頷首道:“那些說小題大做的人,你又是怎麼看的?”

弘暉板著小臉道:“怎會是小題大做?這事明明對方做的不對,我們要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其他人見了,很可能覺得咱們不當一回事,他們下次就還敢做了。”

甚至可能提出更加無理的要求來,一點點試探他們的底線!

要是他們毫無反應,那麼這些傳教士就可能得寸進尺了!

四阿哥聽後,微微笑道:“不錯,正是這樣。”

“一開始沒有表達出我們的憤怒和不滿來,以後他們就會越發過分了。有些人覺得小題大做,咱們就是小題大做怎麼了?”

“占理的是我們,就該比誰都要憤怒,隻是千裡迢迢去告狀而已,沒讓教皇賠償,我們已經足夠客氣了。”

當然,雖然他們沒提,教皇還是給了足夠的歉意,讓使臣帶了一船隊的黃金回來。

都說教皇有錢,是真的不一般的有錢。

這黃金壓得船隻沉了不少,一路小心翼翼回來,生怕遇到海盜。

不過他們也不用擔心,畢竟教皇更擔心,特意請羅馬國王派出船隊護送他們回到馬六甲海峽後才回去。

如此,使臣平安回來,還帶來了一船隊的黃金。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