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 第 65 章(1 / 2)

四爺養崽日常[清穿] 嶽月 23730 字 11個月前

葉珂想到南瓜喜熱, 在京城或者周邊一年隻能種一次,但是在南方溫暖的地方,一年就能種兩次了。

南瓜的產量也還不錯, 不過得看土地的情況。

差一點的土地和肥沃的土地,種出來的產量截然不同。

葉珂記得現代的時候, 南瓜的產量一畝大概在三千斤, 不過如今的田地肯定是達不到這個數, 哪怕一千斤就足夠讓人驚豔了。

多得在各地設了藥鋪的緣故, 她也能搜集不少當地的消息。

尋找南瓜也就非常順利, 在找到南瓜的同時, 葉珂其實更想找到紅薯。

算算時間門, 紅薯如今暫時是在福建出現,卻也未必。

畢竟是從東南亞被商人帶回來, 要通關的話很可能會經過廣州的海關。

葉珂已經讓廣州那邊藥鋪的管事多番留意, 就不知道她讓人留意的消息會不會讓四阿哥知道了。

但是東西還沒找到,她也不好說紅薯是個好東西,畢竟自己怎麼知道的呢!

葉珂隻能讓藥鋪管事留意一下跟南瓜一樣的好作物, 看看能不能送過來,也能嘗嘗鮮。

因為南瓜在京城這邊大受歡迎,很多地方種了, 酒樓也開始出現南瓜的菜式。

葉珂也才得知四阿哥底下居然有一家酒樓,不過沒怎麼用, 進項不多, 勉強打個平衡。

就跟雞肋一樣存在的酒樓,估計因為四阿哥經常出外,也沒什麼心思打理,隻要不虧本就繼續經營著。

葉珂索性在酒樓的菜單上添了南瓜, 又讓酒樓的小二把南瓜的功效跟客人說說。

比如南瓜能夠潤肺、益氣、化痰和消炎止痛,對脾胃虛弱的人尤為有效。

她還特地問過鄧大夫,得到肯定,這才決定在酒樓推廣。

南瓜做的菜式不但好吃,對身體也好,價格並不是特彆貴。

既能做菜,又能做湯做粥,還能做點心,一個南瓜就能做多種菜式,酒樓的客人漸漸就多了起來。

葉珂讓廚房試著做了南瓜派,看著還不錯,吃著甜甜的,又十分鬆軟,比南瓜餅要更好吃一點。

她打算把這個加入新菜單裡麵,又讓廚房多做花樣,要是味道不錯的話就會添進菜單,另外給他們一份獎賞。

廚房的人十分積極嘗試,做出了一道南瓜蠱。

南瓜中間門挖空了,把南瓜肉切塊後和肉一起蒸。

南瓜邊緣再雕刻一下,有著漂亮的形狀,裡麵吃著有菜有肉,清淡又不油膩。

葉珂吃著十分不錯,就給了這個做出南瓜蠱的廚子獎了一筆錢。

今兒她讓廚房做了這個南瓜蠱做午飯,跟四阿哥剛用完飯,外頭春嬤嬤就說廣州那邊送信和東西來了。

葉珂一怔,難道找到了嗎?

四阿哥就問道:“送的什麼,讓人送過來。”

春嬤嬤的麵色卻有點為難道:“主子,這東西帶著泥,拿上來實在有些不雅。”

葉珂心裡想著肯定是了,催促道:“先拿上來給我看看,信呢?”

春嬤嬤先把信箋送上,然後出去吩咐人把東西抬進來。

四阿哥也有些好奇是什麼,就見小廝抬著一個大籠箱,裡麵確實是帶著泥的根莖,不由皺眉。

見他皺眉的樣子,葉珂就解釋道:“路途遙遠,這東西帶著泥巴運送才不容易壞。”

她已經粗略看完信箋,明白廣州那邊的管事確實幫忙找到了紅薯。

這東西從海關是不可能進來的,是從底下收上來。

因為之前葉珂想要有趣作物做菜,才找到了南瓜,給了那人很多的賞賜。

於是南方不少想巴結的人就到處尋覓,然後找到了這個。

得知藥鋪是葉珂開的,自然就送到管事麵前。

管事不敢做主,就先讓人千裡迢迢送過來。

葉珂過去拿起一塊看了看,想掰開卻掰不動。

四阿哥就接過來道:“我來就好。”

他兩手輕鬆用力就掰開成兩半,葉珂看著是黃心的,並非紅心,就不知道味道如何。

她跟四阿哥解釋道:“爺,這東西聽聞跟南瓜一樣,在南邊有人種著,不過種的人不多。”

“隻是這東西好種,說是在沙地上都能種活,卻不知道真假。管事聽說後讓人送了這些來,聽說味道也是甜甜的,就是得嘗嘗才知道了。”

四阿哥點頭道:“那就先讓人試試,煮上一點,剩下的送去莊子上種一種。能種在沙地上,這倒是個好東西了。”

畢竟災荒才過,以後天災不會少,缺的不是土地,而是糧食。

但是天災的時候,人口急劇減少,種地的人少了,很多田地就要荒廢。

田地荒廢後得養一養,少則一兩年,多則三五年的肥力才能回來,實在太費時間門。

如果在沙地上能種,貧瘠的荒地就更能種了。

哪怕產量少一點,隻要能種就好,多少能讓災荒的地方,田地能夠慢慢恢複起來。

葉珂回想了一下紅薯種植的方法,傳統的方式是直接把紅薯埋在地裡,等長苗後挖出來分開定植。

這樣做是防止紅薯苗都長在一塊地方,吸收的營養不夠,很可能隻存活一根苗,這就太浪費了。

挖出來分開的話,紅薯苗也能有足夠的空間門和營養。

不過這種方法雖然可以育苗,卻要浪費大量的紅薯。

紅薯是食物,就這麼種下去,災荒地方還缺糧的人看著就可惜,還要耗費不少。

最適合的辦法,就是用紅薯藤來育苗。

把前一年種植的紅薯藤留下,選出最強壯的藤蔓,剪成一段段,然後埋進厚厚的沙子裡麵,讓它強製休眠。

等春天的時候再取出來種下,藤蔓的活力就不會減少太多而不能發芽了。

可惜運送過來的時候,紅薯還好,紅薯藤按照她的吩咐送來了一些,不知道能不能還有活性,隻能試一試了。

葉珂給四阿哥一說,他點頭道:“那就用紅薯和藤蔓都試試,種上一茬,收獲後看看產量如何。”

看看紅薯種下育苗,跟藤蔓育苗,哪邊出苗能更多。

四阿哥交代特地開辟一塊田地專門試著種紅薯,讓人留心觀察和記錄下來,回頭也能更清楚這種作物的特性如何。

每隔一段時間門,莊子上會有人送紅薯的消息過來。

四阿哥對葉珂笑道:“這種作物要能種起來,產量不錯,還能任何地方種上,你就是大功一件了。”

“皇阿瑪在宮中反複試種了水稻,將近十年,水稻不斷改良後如今十分穩定。前年在熱河那邊試種,去年在天津試種,今年據說在江南那邊派人種一種。”

這事葉珂知道,康熙剛登基的時候在豐澤園的稻田裡發現一株水稻鶴立雞群,比其他都要早熟兩個月。

於是他就把這株水稻收藏起來,後來在豐澤園反複篩選良種,如今有了這種能比其他早熟的水稻,還命名為禦稻種。

“可惜在江南時候種的第一茬,底下人不夠儘心,種植的時間門晚了。皇阿瑪原本讓李家人接手,如今換成了曹家,想必第二茬能成功了。”

事不過三,要是這種新水稻在江南種植失敗了兩次,第三次就更沒有信心。

所以這第二次必須種出來,還要大成功才是。

足見康熙對曹家的信任,才會把這個大任務交給他們。

“要是皇阿瑪得知有了新作物做糧食,一定很高興。”

四阿哥對紅薯的種植很上心,索性帶著葉珂去莊子上住一段時間門。

弘暉對紅薯也很感興趣,一並跟著去。

他每天從莊子去皇宮上課,下課後就會去田地裡看看。

種下的紅薯確實很快發芽了,紅薯藤也是。

不過紅薯藤的活性一般,有些沒有發芽,反而是在田地裡腐爛了,可以作為肥料。

發芽後挖出來再分開重新種下,這紅薯還分了好幾個地方種的,肥沃的土地和貧瘠一些的土地都種了一部分。

出苗率有所不同,差彆卻不是特彆大,證明紅薯在貧瘠土地上種是可以的。

一個月左右,地下就開始結薯,四個月就能收獲。

在溫暖一些的平原地方,一年種兩次是可以的。

更暖和的比如南方的地方,一年種三次都行。

伺候田地的老農對紅薯很上心,每天早晚都會去看看,恨不得能立刻種出來,看看產量如何。

弘暉看著心癢,四阿哥就劃拉了一小塊田地給他,跟著種了紅薯,數量卻不多。

出苗後,他也是一個個挖開,然後分開種下,弄得渾身都是泥巴,卻特彆滿足。

弘暉還說道:“可惜紅薯種植暫時不能對外說,不然能帶弘昇過來一起種了,看誰種的紅薯更多更好。”

葉珂聽著笑了,看來弘暉跟弘昇的關係很不錯,種紅薯的事都想著他。

“今年得種出來看看,明年就能讓弘昇一塊過來種了。到時候這塊田地劃拉開,你們兩個分開來種一種。”

弘暉笑著應下:“額娘,這個好,明年我帶弘昇過來。”

然後他又道:“不過我算是捷足先登了,紅薯先種了一次,明年再種就熟練了,跟弘昇比試的話,算是勝之不武了?”

葉珂好笑道:“那要不再帶上弘曙過來種,他們兩個生手比試,弘暉手把手教導他們,這不就公平了?”

弘暉點頭道:“這個好,不過我也得種一塊地,到時候這裡分成三塊就行。”

紅薯種植比葉珂想象中要順利得多,一個月後挖開地下看了看,確實已經開始結薯了。

結的薯不大,數量卻不少,再等三個月後紅薯的數量就會多了起來,讓人十分期待。

還沒等紅薯成熟,江南那邊就傳來好消息。

曹家這次種的新水稻大獲成功,原本在京城要種五個月才成熟的新水稻,在江南隻需要兩個月多點就可以了,減少了一半的時間門。

如此一來,江南一年能種兩季,產量就能多五成,這個成果相當驚人,也是大成功了。

康熙龍心大悅,大手一揮重賞了曹家。

為此也有人提出異議,覺得曹家是不是虛報了水稻成熟的時間門和產量。

畢竟這讓人太不可思議,明明五個月才種成的水稻足夠厲害了,已經提早了兩個月,如今竟然還能再縮短兩個月?

曹家會不會為了報喜,才謊報了成績呢?

這事曹家可能預計到了,早有準備,報喜的時候還送上了厚厚的記錄。

上麵都是新水稻種植的時間門,畝地數量,種植的位置。

就連種植位置的平麵圖都畫出來了,還標注了地方。

所以種植的位置是絕不能造假的,尤其是畝地的田數,在官府登記在冊。

種了多少畝地這是實打實的,至於產量的話,也是請了當地的父母官和長老一起見證。

從田地收割到稱重,每一環都有人盯著,都不是曹家人,證人的數目也不少,怎麼都不可能弄虛作假了。

葉珂心想曹家的地位已經如日中天了,根本沒必要作假。

不過未免有人大做文章,曹家這位當家相當謹慎,居然從頭到尾都有人記錄,收獲的時候還有不少證人在。

這些證人都是當地有名有姓,有名聲在外之人。

他們為了自己的名聲,絕不會幫著曹家作假的。

如此就讓所有的異議平息了下來,曹家這功勞是實打實的了。

康熙趁熱打鐵,準備把新水稻繼續往南推進。

在新水稻推進的同時,第一茬種下的紅薯終於結果了。

四阿哥帶著葉珂過去,打算親手拔出第一茬的紅薯來。

他選了一株看著就健壯的,扒開後底下結的紅薯確實多,足足有兩個拳頭大,數了數有八個。

葉珂也選了一株扒拉,比四阿哥的要小一點,也有六個。

弘暉特意挑了一株看著相當瘦弱的,扒開後也有三個紅薯。

四阿哥看著弘暉,露出讚許的神色來:“不錯,連最瘦弱的植株都能結果,這紅薯確實不錯。”

他們又去貧瘠點的田地拔出了幾株紅薯,結的果子要小一點,數量也少一些,卻沒有完全不結果的情況。

強壯和瘦弱的植株都拔起來看過,數量有差彆,煮過後紅薯的味道沒什麼不同。

四阿哥之前已經讓蘇培盛帶人試過了,知道紅薯沒毒,不過吃多了會有些不雅。

隻是飽腹感相當強,作為主食十分不錯。

紅薯既然種出來了,四阿哥就把這幾個月的記錄一並帶進宮給皇帝過目了。

康熙見四阿哥進來,不由笑道:“老四你又躲懶,跑到莊子上住了好幾個月,這是種出來了?”

四阿哥之前跟康熙稟報過,說葉珂從南邊收到一個有趣的作物,想試著能不能在京城種植。

不然好幾個月他帶著葉珂住在莊子上,偷摸著種東西,不說康熙其實也能知道。

隻是具體種的什麼就不清楚了,四阿哥一向坦蕩,就說能種出來的話一定送進宮來給康熙看看。

如今四阿哥顯然是真種出來了,臉上帶著淺笑道:“皇阿瑪,兒臣擔心這東西在南邊能種,到北邊就不好種了,於是先在莊子上種了一茬。”

他把記錄呈上,仔細說了紅薯種植不需要多肥沃的田地,產量相當不錯,蟲害也不厲害,就算在貧瘠的田地也能結果。

就是數量可能會少一些,結的紅薯味道卻絲毫沒有變化,吃一個就能飽了。

四阿哥還帶了幾個紅薯進來,康熙拿在手裡把玩,看不出這個根莖到底有什麼特彆的地方。

不過他看了記錄,要真如四阿哥所說,這東西在災荒的地方種下就十分適合。

尤其一些田地貧瘠的地方也能種,就能開拓更多的田地了。

康熙讓人送幾個紅薯去禦膳房煮了,做法很簡單,就是蒸熟了,或者丟進火裡煨熟。

等太監試過毒後,康熙就和四阿哥分吃了紅薯。

這時候的紅薯甜度並不如後世改良過的,卻還是帶著一點點很淡的甜味,吃下半個後明顯感覺肚子有點飽。

這東西好種,到時候價格不貴,確實能做新糧食。

四阿哥又道:“葉珂還試著讓廚房做了紅薯粥,還有紅薯餅等等,味道也挺好。”

這東西簡單做能吃,做成菜和主食也可以。

康熙點頭道:“看來南邊有不少好東西要慢慢挖掘了。”

四阿哥附和道:“正好葉珂的藥鋪在廣州那邊有分店,讓人說是有什麼有趣的作物就送去鋪麵,管事就會送到京城來。”

當然是管事先篩選過了,要是京城有的東西,就沒必要千裡迢迢送過來了。

康熙頷首道:“用老四家的名義去收點有趣東西,這主意不錯。”

要他或者四阿哥大張旗鼓收東西,那就不大合適了。

四阿哥笑著點頭道:“是,葉珂是讓管事說她經營了一家酒樓,想有點新鮮東西做菜。”

這就不會有人想要巴結葉珂或者四阿哥,送來不是作物的東西,比如珠寶金銀什麼的。

管事可能都拒絕了,但是被彆人見了,或者禦史知道後,隻怕還說四阿哥彆有用心了。

如今隻是為了給酒樓添上有趣的菜式,想要新鮮作物而已,倒也不過分紮眼。

康熙微微一笑道:“老四素來周全,這事就如此辦吧。”

他有點期待,回頭葉珂又能收到什麼有趣的作物呢?

葉珂還以為要等很久才能收到其他的新作物了,沒想到很快就有人獻上。

她看著竹筐裡的東西,不由納悶,這不是玉米嗎?

這東西其實不算新鮮了,在前朝的時候四川等地已經開始種。

因為是從國外傳過來的,也叫玉麥,當地還會叫苞蘆和包穀。

葉珂就問春嬤嬤道:“你見過這東西嗎?”

春嬤嬤搖頭道:“奴婢沒見過,主子,這作物也是跟紅薯一樣能蒸著吃?”

葉珂點頭道:“是,也能剝開做菜吃。”

她問了院子裡伺候的人,隻有一個從南邊過來的丫鬟知道這是玉麥,家裡曾種過,吃著有點甜,也是好東西。

葉珂知道玉米在乾隆和嘉慶的時候各地種植才開始推廣,暫時看來都在西北種的居多。

她拿去給四阿哥看,四阿哥倒是知道這個玉米。

“西北總督曾送到京城來給皇阿瑪,我是見過的。當地說是種了不少,也是個容易種的作物。”

不過如今的玉米還沒改良過,所以玉米粒沒那麼飽滿,坑坑窪窪還帶點瘦弱,看著就不怎麼好吃,也難怪不怎麼容易推廣出去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