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春宵一刻值萬金,賠錢!……(1 / 2)

穿成首富之女後 辛宸 7282 字 6個月前

第十三章春宵一刻值萬金

整個京城今日都熱鬨非凡。

真如古詩所雲:青雀白鵠舫,四角龍子幡。婀娜隨風轉,金車玉作輪。躑躅青驄馬,流蘇金鏤鞍。齎錢三百萬,皆用青絲穿。雜彩三百匹,交廣市鮭珍。從人四五百,鬱鬱登郡門。(注1)

從一早東宮迎親的人馬出來,就有許多人上街看熱鬨,以致出動了整個京都守備軍的人手,用以維持秩序,以免衝撞了太子的婚禮,或是被人渾水摸魚趁亂鬨出事來,皇上降罪下來,他們就算再多個腦袋也扛不住。

所有人都知道,今日是太子殿下與首富沈萬年之女的大婚之日。

彆的不說,光是先前禮部下聘和沈家為太子妃送嫁妝的兩場大戲,就足夠見過場麵的京城百姓們津津樂道地說上兩年。

畢竟,當今皇帝皇後是結發於微末之時,待開國登基之日,兩人孩子都有好幾個了,自然不會有大婚場麵讓京城百姓開眼。

至於二皇子和三皇子的婚禮,由於當時太子生病,又屢屢發生準太子妃出事的狀況,太子決意不娶,讓兩個到了婚嫁年齡的弟弟先納妃。

皇帝雖然封了他們親王之位,讓他們得以親王之禮迎娶新婦,可礙於太子之事,都未曾大舉操辦,兩人娶的一個是前朝降將之女,一個是永平侯之女,嫁妝也是規規矩矩的一百零八抬,遠沒有沈家十裡紅妝那般的大手筆。

就連禮部送去的聘禮,也不到太子妃的一半。

秦王和晉王得知禮部送去的聘禮數目時,也曾眼紅了一陣,再看到沈家送來的嫁妝,就徹底沒了脾氣。

父皇的算計,他們作為兒子的,如何不懂?自家的王妃有什麼樣的家底,他們也不是不清楚,比不了還要硬比,再眼紅下去,若是讓皇帝和皇後知曉,就不是趕出京城去就藩那麼簡單了,隻怕還得挨上一頓鞭子才能出門。

故而哪怕明知道今日太子大婚的場麵可以說是大昭開國以來最盛大的一次,他們心中再多羨慕嫉妒,也不敢生出半點恨意。

尤其是晉王,他一時糊塗,讓小舅子許出個側妃之位去挖太子的牆角,結果揮出去的鋤頭反砸了自己的腦袋,沈家油鹽不進不說,還被父皇知曉,將他拎去好一頓訓斥,罰他在太子大婚之前不得出府,參加完太子的婚禮後,就立刻滾去封地,非詔不得回京。

此時此刻,幾位親王,比誰都希望太子的大婚大操大辦,最好是辦上七八九十天,讓他們能再京城多待一日就算一日。

畢竟,封地再好,那也是天高皇帝遠,若是皇上有什麼旨意,等到了他們那,什麼都晚了。

身為皇子,不能在皇帝身邊親近侍奉,那就算有再大本事,再多心思,都是白搭。

更何況,大昭朝雖然分封親王郡王,對皇室子弟多有優容,但那藩王的封號並非實封。

以前的分封製下的諸侯國是獨立王國,諸侯王雖然對天子是從屬關係,但在自己國內是一國之主,享有官員任命權和設立軍隊權,一旦天子勢弱,諸侯坐大,就容易出現弱乾強枝,君臣易位之事。

而大昭初立,皇帝分封宗室子弟為王時,一是聲明非皇室子孫不封王,絕無異姓王之說。

二是藩王對地方官員和將領無節製任免權,地方官員和將領的任免轄製皆歸朝廷所有。

三是藩王直屬軍隊人數不過萬,在藩府之外,不領有封地和臣民,無收私自征收稅賦的權力,而是由朝廷頒給“宗祿”。

除了藩王直屬軍隊之外,朝廷還派有護軍住在在藩王封地,負責保護藩王,亦有監視之責,以免再生前朝那些什麼“七王之亂”“八王之亂”的禍事。

若是太子無事,以他的人品威望,諸位皇子自然不會生出二心,早就死心塌地去就藩當個土皇帝逍遙自在。

可如今太子體弱多病,請了無數名醫診治,都無力回天,隻說他最多能熬到而立之年,卻沒說他最少能活多久。

這就讓已經成年和快要成年的諸位皇子和他們身後的派係都蠢蠢欲動,誰也不想在這個時候離開京城,無法及時收到消息,更無法近水樓台,先得到父皇的寵信。

所以太子大婚,就成為所有人關注的焦點。

從禮部下聘,到沈家送嫁妝,到今日太子親迎,每一個細節,甚至連太子乘車和上下肩輿的動作,都被人仔細觀察,認真揣摩。

所有人都想親眼看一看,號稱弱不禁風的太子,能不能堅持完成大婚禮製,這一次他沒有克妻成功,是不是說明那沈家女的命夠硬,那會不會反噬到太子身上?若是太子在婚禮上勞累過度而暈倒,那可就熱鬨了。

皇後的擔心,正是無數人在心底描摹的想象畫麵。

可誰也沒想到,太子接到太子妃出閣之後,竟然大大方方地同乘輿車,雖說在回宮的路上兩人分乘金輅鳳轎,但儀仗隊抵達東宮之後,兩人下車換乘肩輿,又在一起。

在肩輿上,太子緊靠著太子妃,太子妃也毫不避諱地扶著他讓他倚靠,此舉雖不合禮數,卻也無人敢非議阻止,隻能眼睜睜看著這對新人大秀恩愛。

瞪起眼看著這一幕的諸皇子和皇親國戚們,“熱鬨”沒看成,狗糧倒是被塞了一嘴,堵心堵肺,堵得人說不出話來。

等到了東宮內庭,由司禮監代皇帝以冊寶授予太子妃,太子攜太子妃在階前三拜,以謝天子。

禮畢之後,兩人便由司禮引導,在東宮承明殿前對拜行禮,由太子邀太子妃入殿行合巹禮。

東宮眾臣和前來觀禮的皇親國戚、文武百官,則由帝後在光明殿設宴款待,有好事者算了一下,太子殿下這一路“行”來,不是乘肩輿就是坐車,親自下車步行的距離,隻怕還不足百尺,可見帝後對太子用心之重,才會如此小心翼翼地照顧他的身體,避免所有會讓他疲累的環節。

而太子妃也足夠大膽,敢在這等正式的場合,當眾扶持太子,親昵之狀,根本不合禮製。

可皇帝皇後都沒派人阻止或訓斥,甚至默許她的舉動,旁人哪裡還有說三道四的勇氣。

前殿的樂聲喧囂,遙遙傳入東宮之中。

此時此刻的承明殿張燈結彩,太子和太子妃都已經換下了身上的禮服,各自穿著常服在內殿就座。

執事者舉饌案於前,女官取四金爵,酌酒以進。(注2)

兩人舉杯對飲,又用過飯食,行罷合巹禮,終於到了大婚之日的最後一步。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