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誰還不會抱大腿呢?(1 / 2)

穿成首富之女後 辛宸 6919 字 9個月前

送君千裡終有一彆,送個糟心的弟弟嘛,十裡長亭已經算不錯了。

要不是為了拿到晉王封地內的開發權和通商權,沈青葉真是連十裡長亭都不想去。

好在,晉王經過皇帝的敲打和太子不冷不熱的“客氣”後,老實了許多,看著也沒有先前那般礙眼,尤其是在答應沈青葉提出的條件時,那叫一個痛快,痛快得讓沈青葉都有點兒不好意思下手太狠了。

她甚至都沒敢回頭看太子。

生怕看到他搖頭或失望的眼神,嫌棄她對他的親弟弟如此心狠手辣。

可由始至終,太子都沒有阻攔她提出的條件,更沒有阻攔晉王點頭答應,始終微笑著看著他們雙雙用印,簽下這張足以讓最多十年後的晉王後悔到吐血的文書。

然後笑盈盈送彆弟弟時,太子伸手摸摸已經比他還人高馬大的弟弟的腦袋,頗有幾分憐惜。

“以後說話做事,三思而後行之。自己在外麵,再出事可沒有人能幫你了……”

“大哥!”晉王的眼淚唰就落下來了。

他是真的感動了,後悔了,狠狠地抱住太子,低頭在他肩膀上蹭了一下,難得認真地悄悄在他耳畔說道:“對不起,大哥,我一定也會替你找藥,求佛祖保佑你長命百歲!”

這一刻,他是認真的。

看老爹的態度,他算是想明白了,就算沒有大哥,這帝位也不會落到他的頭上,而能夠護著他幫著他的,隻有大哥。

或許,以後還會加上一個大嫂。

與其等著其他爭得你死我活烏眼雞似的兄弟上位後來對付他,倒不如求佛祖保佑太子能長命百歲,他也能跟著做個平安富貴一世無憂的王爺。

皇帝的一頓鞭打加臭罵,殘酷的缺糧現實,讓晉王終於明白,做人蠢點沒關係,就怕死心眼貪心自己夠不到的東西,實力不足腦子不夠的時候,做得越多死得越快。

像現在,放下貪念,雨過天青,太子還是好大哥不說,他還多了個有錢的好大嫂。

除了大嫂,有誰肯用糧草來換那些連草都長不出來的荒山,他早就讓人打聽過,那幾處地方,除了出產些能燒的黑石炭之外,根本沒有銅鐵之類的礦產。

而那黑石炭燒起來麻煩不說,煙大灰渣多,據說煙氣還有毒,哪裡比得上無煙無味的銀絲碳,白送他他都不想要的。

至於運城的鹽湖,那本來就是官營由皇帝直接派人管轄,他每年的俸祿有一半都是折成鹽引,賣給誰不是賣,現在換給大嫂,還能直接多得些糧草,省心省力,比賣給那些鹽商不知多合適。

沈青葉也沒想到這看著精明霸道的大個兒,談起生意來……簡直就是個小白。

或許是因為他懂事後,皇帝已經成為一方霸主,他生長在太子的庇護下,長大後又被封為親王,跟著皇帝出征時也是無往不利,幾乎就沒受過什麼挫折。

最大的痛苦經曆,或許就是被他的父皇抽打的那幾下鞭子吧!

不過這樣也好,都交到她手裡,也省得晉王不識貨,白白糟蹋了好東西。

早在北宋年間就有人開始使用石炭和石油,隻不過後來宋朝滅亡,很多技術在戰火中失傳,加上當時開采的技術達不到,導致這些能源的利用率低下不說,還容易出事故,反倒成了窮人的專用,並沒有得到上層的重視。

同時,因為秦漢唐三代在關中定都,人口大幅增長之後,消耗的木材量成為天文數字,導致黃河中遊地區從原來的林地變成了黃土高坡。

晉王封地所在的關中之內本就貧瘠,戰亂年代無人維護水利設施,得不到灌溉的土地連年旱災,就算運城有鹽,也換不掉足夠的糧食,導致這裡的人口流失嚴重,更難以抵禦來自北方蠻族的侵襲掠奪。

皇帝將自己的幾個親兒子,都封在了北關重鎮,除了親王名下的一萬親兵之外,還有封地所在的三鎮兵馬統領權。

晉王從十四五歲就開始跟隨皇帝出征,很清楚自己在沒有這些將官任免權的時候,就隻能像兵部一樣,靠糧草軍餉來調動這些邊軍的積極性,沒糧就沒人,沒人守邊,他到了封地要不了多久,北蠻殺過來,就是他的死期。

沈青葉沒在救命糧上宰他,已經十分仁義。

從上次沈老爹向太子“捐贈”十萬石軍糧開始,幾個皇子就明裡暗裡拉攏沈家的結果,讓沈青葉意識到皇帝對北方邊關的重視,將親兒子“踢”去北關,是嫌棄還是重用且不管,有幾位嫡皇子坐鎮邊關,這糧草軍備,顯然不能像以前一樣將就著能省則省。

可大昭國是從前朝的廢墟上重建而起,如今百廢待興,各地的天災不斷,都需要朝廷賑濟,而糧食的產量有限,常平倉早就空了,皇帝就算有心想要平定北方蠻族之亂,也沒糧食做底氣,隻能先讓兒子頂上扛著。

看出朝廷缺糧,民間也一樣缺糧,沈青葉問過沈老爹之後,得知江南也沒多少餘糧,一旦買空了江南糧倉送去北疆,皇帝有糧就會在北方用兵,勢必導致糧價上漲,苦得還是百姓。

所以沈青葉從沈老爹安排軍糧開始,就開始讓沈氏的商隊從南方收糧。

沈萬年並不意外她居然會知道在十萬大山以南,甚至百越以南,還有不少的小國,四季如春,一年可種兩到三季稻,雖然稻米的口感遠比不上北方粳米,但一樣能填飽肚子。

沈氏商隊常年往來於此地,將中原的絲綢瓷器和茶葉等運往這些南蠻小國,換取糧食和一些南方特產。

沈青葉隻說是在賬簿和商隊的記錄上看過,沈萬年也未曾追究,便任由她安排此事。

如今有了皇帝賜予的出海令,沈氏的船行可以繼續建造大型海船,而以前的中型穿,正好用於沿著海岸線南下,前往這些南方小國收糧。

若從陸路購糧,從南方運糧一路要翻過十萬大山,數千裡之遙,跨數省地界,要過無數關卡,更不用說這一路上人馬的吃穿嚼用消耗巨大,最終耗費的人力物力超過糧價數倍,故而其他人就算知道南蠻糧多,也很少有人去打這個主意。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