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 漢朝番外(三) 劉徹衛霍篇番外……(2 / 2)

她有錢,她當年嫁的是太子,館陶公主風光嫁女,自然不會克扣她的嫁妝。

竇太後也疼她,臨死前特意給她留了不少私房。

劉徹與她也有過一段年少情濃的時光,金銀賞賜從不吝嗇。

所以哪怕搬出來住,陳氏的日子過得依舊寬裕瀟灑,又背靠大山,無人敢惹,反倒比先前在母親眼皮子底下呆著的時候輕鬆多了。

後來出門踏青的時候,救了一個儒生,兩人結為夫妻。

劉徹剛知道的時候還皺了皺眉頭。

受天幕的影響,他對儒生現在不太感冒。

而且按照陳阿嬌那個脾氣……

居然會喜歡一個儒生?

難以想象。

不過後來他派人去深入調查後才慢慢理解。

那儒生也算是名門出身,是荀子的後人,雖也是儒生,但並不迂腐。相反,他頗有祖先遺風,比起儒學,更通法學,是難得的兩家兼修的人才。

劉徹也曾經遞信去問陳氏,有沒有興趣叫她的夫君入仕。

沒想到陳阿嬌也就看了一眼,就把信給了她夫君,最後回信還是那位荀郎寫的。

這位荀家的郎君倒是很誠實的對他致歉,表示謝謝陛下的好意,但自己誌不在此,和娘子孩子一起平平淡淡的過日子才是他想要的。

是的,孩子。

兩人結婚的第三年,陳阿嬌生下了她的第一個孩子。

現如今膝下已經有了二子一女。

劉徹溜達到陳阿嬌家門口,順路就逛了進去,結果正好碰上陳阿嬌的小女兒的生辰,又留下喝了一杯生辰酒。

曾經的夫妻現在的姐弟相逢一笑泯恩仇,陳阿嬌關心了一番表弟的生活起居,又送了好些生活用品,絮絮叨叨的念叨了好久,這才把人放走。

逃出生天的劉徹揉了揉耳朵,和身邊的衛青嘀嘀咕咕:“阿姐生完孩子後是越發喜歡念叨人了。”

不過這樣也挺好的。

劉徹放下揉耳朵的手,回想著陳阿嬌現如今的生活,不禁露出笑容。

挺好的。

雖然煩人了點,但總比她先前住在長門宮裡那副了無生趣的模樣有好多了。

……

幾個人走過了不少地方,兩年後才回到了京城。

霍去病和衛青陪著劉徹看完陳阿嬌後就回去了,他們身上都還掛著官職,事情也多,也就是不放心劉徹才一直跟著,現在見他適應的挺好,兩個人也就放心的回了京城。

他進城的時候,適逢霍去病大勝而歸。

劉徹站在人群裡,眯著眼睛看著霍去病騎在高頭大馬之上,身後跟著押送匈奴單於的囚車,風光無限的進入長安。

整座城池都陷在歡呼的海洋中。

每個人臉上都帶著歡欣的笑容。

每個百姓都努力往前擠,想要看清囚車上蜷縮著的匈奴單於的臉。

匈奴單於誒!

傳說中超級凶殘的存在,居然就這麼被冠軍侯抓到了?!

長安百姓驕傲的挺起了胸膛:我們也是見過匈奴單於的人了!

劉徹也被人潮帶著往前走。

百姓們臉上熱情真摯的笑容和歡呼也感染了他,劉徹也舉起了手裡不知道被誰在什麼時候塞進來的小旗子,跟著百姓們一起揮舞著歡呼:“冠軍侯!冠軍侯!”

站在酒樓上正欣慰的看著自家外甥的衛青一個沒留神就掃到了這位:“……”

他現在是發現了,自己這雙眼睛有時候就是太亮了,時不時發現一些不該發現的事情,當初無意間闖入外甥的大型社死現場是一回事,現在發現陛下嚴肅外表下的另一麵又是一回事。

不過……

衛青也不禁露出一個輕鬆的笑容。

也難怪陛下這麼高興,畢竟……

他的目光放到了囚車中的匈奴單於身上,身心皆放鬆下來。

匈奴單於被抓,剩下的,不過是烏合之眾。

這一次,單於被抓得匆忙,沒來及確立繼承人,聽說匈奴那邊的幾個有繼承權的貴族已經打得頭破血流了。

去病這次回來,也是為了讓他們放鬆警惕。

畢竟這麼大一個外敵放在那裡,即使匈奴人內亂亂得再怎麼厲害,隻怕也會先調轉槍口一致對外。

先讓去病回來,讓匈奴貴族們放鬆下來,有足夠的精力內鬥,等他們鬥得精疲力儘了……

衛青笑容溫和。

那就是他們收割勝利果實的時候了。

衛青目送著外甥昂首挺胸的進城。

然後目光定在了霍去病身後不遠處的一個人身上。

是個熟麵孔。

衛青曾經在酒席上見過兩眼。

是李老將軍的孫子李陵啊。

這孩子也上戰場了啊。

說起來,李廣老將軍雖然這輩子都沒封侯爵,但是他的兒孫們倒還都挺爭氣的,前有奪旗破陣的李敢,後有用兵熟練的李陵,都是好孩子。

這一次,李陵的功勳也不小,封個列侯有些困難,但是關內侯絕對夠了。

都長大了啊。

衛青看著遠去的外甥,心裡難得升起一種“我好像也老了”的情緒。

這天下,是他們年輕一代的了。

……

漢懿帝二年,冠軍侯霍去病大破敵軍,俘匈奴單於。

懿帝以匈奴單於祭高廟。

第二年,匈奴的政權鬥爭進入了白熱化階段,幾個匈奴貴族的勢力皆是傷亡慘重,已經從簡單的政治鬥爭上升到了流血事件。

不是今天誰帶人去屠了對家的兩個部落,就是被屠的對家拿著刀殺上門。

在好不容易有人反應過來,春季已到,漢軍可能不日將至的時候,霍去病已經帶著三萬的精銳連夜奔襲,直往龍城而來。

不出一月,龍城已下,匈奴再次大範圍向北向西遷徙。

霍去病乘勝追擊,與隨之趕來的大部隊彙合,把匈奴在漠北的殘存勢力一網打儘,逼得匈奴剩餘人口不得不全部西遷。

匈奴,這個大漢多年的心腹之患,徹底被消除。

再也不會有什麼南匈奴北匈奴,也不會再有和親的公主。

在劉徹滿懷自豪的把這件事情告訴季馳光的時候,不知道在哪裡旅遊的季馳光給他發了好幾尊合金打造的巨大雕像。

每一尊雕像刻的都是少年時期的霍去病,或躍馬高坡,或持槍傲立。

用的是合金裡堅硬度數得上的鎢鋼,打磨得極為耀眼。

劉徹摸著雕像,按照季馳光的要求,把這幾尊雕像分彆擺在了狼居胥山、姑衍山和龍城,派人日夜看守,最後一尊,劉徹把它放進了自己墓邊那塊給霍去病準備好的陪葬墓中。

他沒有仔細去查看,所以也不知道,其中一尊雕像的下麵刻了一朵嬌豔欲滴的玫瑰。

那尊雕像被他放在了霍去病原定的棺槨擺放位的旁邊。

而隨著歲月的流逝,千年後,考古人員打開這座塵封已久的陵墓,在少年將軍的身邊,發現了這座工藝水平遠超漢代的雕像。

也發現了那朵曆經歲月依然雕工精湛的玫瑰。

其中一個人撓撓頭:“不會吧,漢代記載中天幕所贈的神秘雕像居然真的存在嗎?”

那所謂的天幕,也真的存在過嗎?

漢朝是曆史上有名的強盛朝代,高皇帝開國,呂後接力,在文景兩帝的推動之下逐漸繁榮,最後在武帝手中走向極盛,武帝退位後,懿帝在衛霍的輔佐下帶著大漢繼續攀登高峰,漢朝曆經九百年,可以說是史書上最耀眼的一筆。

不過,武帝和懿帝兩朝的史書內容和彆的朝代總顯得格格不入。

什麼天幕,什麼後世技術,看起來就格外玄幻不真實。

偏偏當時的科技發展突飛猛進,一下子快進了起碼兩百年,讓史學家們研究這段曆史的時候總是相當痛苦,摸不著頭腦。

你說天幕是真的吧……那也太不科學了!

可你說天幕是假的吧……這科技水平突然拔高這麼多,怎麼看都不正常啊!

考古隊的工作人員之一喃喃:“我們手裡這雕像拿出去……教科書恐怕都要改寫了。”

天幕之說的真實與否之所以一直都是史界謎團,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天幕所帶來的大部分都是技術,難以作為實料驗證。僅有的被記在史書上的實物雕像還下落不明失蹤多年,隻知道其中的三件被擺放在冠軍侯征戰過的著名地標上,剩下的一件的下落在當年也是個謎。

沒想到是被冠軍侯帶進了自己的墓裡。

遠在天堂的霍去病:我不是,我沒有,你彆胡說!

這部分陪葬品是陛下安排的,我什麼也不知道啊!

“不過這朵玫瑰是什麼意思?”

在另一個位麵,已經脫離了季馳光的身體遠遠關注著這裡的係統,露出神秘的笑容。

【玫瑰啊。】

【那是因為……】

【他對她來說,是荒蕪土地上最後盛放的玫瑰啊。】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