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另外一方麵,為了擴大他自己的權力,陳祗和宦官黃皓交好,逐漸成為了劉禪麵前的寵臣,甚至被任命為尚書令。”
“雖然,這個時候論起地位,他依舊不及大將軍薑維,但是薑維常年領兵在外,不在劉禪跟前晃悠,所以在朝中的權勢一時之間門還真壓不過陳祗。”
“劉禪對陳祗寵信到了什麼地步?”
“陳祗的諡號是忠。”
周瑜打翻了茶水。
他不敢置信道:“就這麼一個諂媚宦官的人……諡號是忠?”
季馳光想想就無語:“蜀漢忠心的大臣不少,諸葛亮咱就不說了,這是公認的。費禕的追諡是敬侯,蔣琬的追諡是恭候……都比不上這個忠字,史書上還記載‘後主痛惜,發言流涕’,對陳祗的去世痛心疾首,甚至到了一提起來就要淚流滿麵的地步——你對你相父都沒這麼好啊!”
阿鬥的冷汗又要流下來了。
他已經感受到了身後相父的凝視:陛下,您這是在乾什麼?
阿鬥:我、我也不理解未來的我為什麼會這麼做啊,他是個傻子吧!
阿鬥是真的不懂。
是,或許那個人是很忠心,但就算那個人再怎麼忠心,蔣琬、費禕可是相父留給他的人才,怎麼諡號給的還比不上那個諂媚黃皓的陳祗呢?
諸葛亮:那還不是因為現在天幕給你透題了?天幕要是不說,你個小傻子能把這兩個奸佞當忠臣良將當一輩子!
黃皓就不說了,能混到皇帝身邊,還能混得頗有地位,智商明顯要比阿鬥高。
至於陳祗,諸葛亮聽過他的名字,費禕提過,似乎是個人才。
阿鬥的心理他能明白。
費禕死得突然,沒留下什麼繼承人給阿鬥,但是他手下的人卻是經過他的肯定的。阿鬥不知道怎麼選人,肯定先選這一批……隻是恐怕費禕自己也沒想到,呂乂可靠,陳祗卻不是。
能被費禕提拔為侍中,肯定是有才華的,要不然也不能暫時接替了董允的位置。
但再怎麼有才華,再怎麼堅持北伐也沒用!
諸葛亮眼神冷漠。
走這種旁門左道的人,是絕不能叫他爬到高位的。
要不然,以後的人有樣學樣,朝廷怕是就要烏煙瘴氣了。
“陳祗活著的時候還好,雖然他與黃皓關係好,但是另外一方麵他也在抑製著黃皓的權力。畢竟蛋糕就這麼大,黃皓都吃了他吃什麼?但等到陳祗去世……黃皓的權力進一步膨脹,甚至開始排擠在外征戰的薑維。”
“黃皓在幾位老臣還活著的時候過得相當憋屈,他每次一想討好劉禪什麼,才剛有點苗頭,就會被暴脾氣的董允指著鼻子罵。”
“等幾個老臣都去世了以後,他就和主子劉禪一起開始放飛自我了。”
“阿鬥以為黃皓的身家性命握在自己手中,是最可以信任的人,所以對他最信任,即使薑維上書請求處死黃皓,也隻是讓黃皓給薑維道了個歉,自以為解除了兩人之間門的誤會。”
“但他也是熟讀史書的人,怎麼就不知道蒙毅兄弟和趙高的故事?”
突然被cue的蒙毅:“?”
“蒙毅和蒙恬都是忠臣,但是卻因為趙高的讒言冤死獄中,薑維長年在外,對於劉禪來說,自然不比黃皓跟在身邊來得親近。”
“薑維直言進諫,未能一擊致命,自然不敢再久留,於是出於自保考慮,薑維從此屯兵在外,鮮少回去。”
“但他這一走,黃皓主導下的朝廷開始群魔亂舞了。”
諸葛亮扶額,長歎不語。
阿鬥見他這樣,還以為他頭疼,急得圍著他的相父團團轉,一邊問“相父你是不是頭疼”一邊又指揮著小黃門去喊太醫。
“快快快,相父一定是頭疼了,太醫!”
諸葛亮:“閉嘴!”
阿鬥自閉:“……哦。”
諸葛亮看了一眼他,這一眼又引得他長籲短歎起來。
這怎麼搞?
他死之前把全部事情都想好了,唯獨沒料到阿鬥這死孩子那麼能活。
你怎麼不遺傳點你阿父的天縱英才、雄圖大略,偏偏把他的長壽基因遺傳走了呢?
他已經能猜到那個蜀漢的結局了。
一個深受皇帝寵信的人能做的事情太多了。
他能把蜀漢從內憂外患裡拖出來,黃皓就能把蜀漢重新送回內憂外患的境地裡!
那個世界,伯約那孩子也避走了……朝堂上恐怕沒幾個能臣了……
不是黃皓一個人的錯。
他或許是引子,但不是最深層次的原因。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他們蜀漢這些年……外敵日益強大,且內部勢力傾軋不斷,他活著的時候還能壓住所有人,他走了以後……
諸葛亮沉沉的吐出一口氣。
……
“薑維避而不出,黃皓一家獨大,貶賢良,斥忠臣,本就積重難返的蜀漢越發不濟。”
“景耀六年,魏國有意出兵蜀國。”
“薑維得知消息後,立刻寫信給劉禪,但是不管是劉禪還是黃皓,都沒當回事,以至於群臣甚至都不知道還有這件事情。”[1]
“結果,沒想到,魏兵真的來了。”
季馳光的聲音放輕了。
蜀漢群臣大多痛苦的閉上了眼睛。
他們已經能猜到大概會發生什麼了。
“薑維帶兵駐守在劍閣,擋住了鐘會的十幾萬大軍。”
“劍閣天險,即使蜀兵數量少於魏兵,守住關隘亦不是難事。”
“但是……”
【chuya的兔子:但是對麵不按常理出牌啊!】
【殼破咩die:我舉報!對麵鄧艾不講武德!】
“魏國將領鄧艾……他抄路從陰平向成都進發,薑維這頭要抵擋魏國主力大軍,沒能攔住另一邊的鄧艾。”
“劉禪派了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去對敵。”
諸葛亮心頭一跳。
“諸葛瞻雖然是諸葛亮的兒子,卻沒繼承他父親的軍事才能,因為失誤,沒聽勸告,坐失良機,最後戰死綿竹。”
“他戰死之前,鄧艾其實已經向他許諾,隻要投降,他可為琅琊王。”
“但他沒有投降,而是斬殺來使,率軍出戰,雖死猶榮。”
“諸葛瞻之子諸葛尚聽聞兵敗,不願逃走,而是衝入敵軍,以同歸於儘的姿態死在了魏兵刀下。”
諸葛亮淚流滿麵。
他很愛諸葛瞻這個兒子。
曾經給兄長諸葛瑾寫信的時候,他就同哥哥感慨過,自己的瞻兒很好,很可愛,但他一方麵喜愛這孩子,另一方麵又怕這孩子過於早熟,失了孩童的樂趣。
還有諸葛尚,他還沒見過諸葛尚,這個剛烈的孩子如今還沒出生,但他卻已經能想象出他的音容笑貌了。
一定、一定是個很可愛的孩子。
和他的父親小時候一樣可愛。
“相父……”
阿鬥怯怯的站在一邊,想說什麼,卻又不敢說什麼。
季馳光的聲音聽起來格外飄忽空靈,但是內容卻那麼沉重:“綿竹之戰後,魏軍長驅直入,但是此時蜀漢主力尚存,奮力一搏,未必沒有出路。”
“但是,阿鬥投降了。”
“琅琊王的位置沒有動搖諸葛瞻,一個安樂公的位置卻動搖了劉禪。”
“當薑維好不容易要逼退鐘會的時候,劉禪命他投降的詔書發來了。”
“即使薑維和其他浴血奮戰的將士們恨到拔刀劈石,也隻能從命。”
“但他沒認輸,鐘會有自立為王的心思,薑維也有利用鐘會的心思,他想借鐘會的野心複國。”
“但是,他的計劃暴露,薑維被滅滿門。”
“與他聯合的劉禪長子劉璿也被殺。”
“薑維本來是魏國人,他因為被猜忌不得不降蜀漢,卻得到了諸葛亮的另眼相看,知遇之恩,他以死相報。”
剛在自家院子裡把二弟揍了一頓的孫策擦了擦手,看向天幕,唏噓道:“此真英雄也。”
“蜀漢的臣子或許是三國中最忠心的那一批臣子。”
“但可笑的是,三國開國君王的後代中最有膽量的居然是魏國的曹髦。”
“他或許有勇無謀,但他卻是所有君主中唯一一個有勇氣帶著自己人試圖和司馬昭同歸於儘的。”
“諸葛瞻父子戰死。”
“薑維一家被滅門。”
“太子劉璿被殺。”
“北地王劉諶帶著妻子兒女,在祭祀劉備的昭烈廟拔劍自刎。”
“張飛之孫張遵在諸葛瞻父子死後,帶領軍隊,自殺式地突入了敵營,戰死殉國。”
“趙雲之子趙廣,跟隨薑維抵禦鄧艾,戰死。”
“傅肜之子傅僉,被叛徒出賣,獨守關城,死守關城,戰死。”
“霍峻之子霍弋,願意投降的原因隻有——讓劉禪平安活著到達魏都,要不然,他便和魏軍血戰到底。”
“而他的主公劉禪,也確實平平安安的到了魏都,成了安樂公。”
“但是讓所有蜀漢的忠臣寒心,讓所有蜀漢的英魂蒙灰的是,他在司馬昭和蜀中舊臣麵前說的那句——此間門樂,不思蜀。”
諸葛亮猛的抬起了頭。
孫策嚇掉了手裡的手巾。
郭嘉手裡的酒杯也落在了地上。
郭嘉:“……哇哦,我還真有點同情那位諸葛孔明了。”
現在應該沒被氣死吧?
真慶幸,他對漢室沒想法。
不過文若……
郭嘉轉頭去看好友,大驚失色:“文若!文若你怎麼樣?!”
荀彧已經捂著心口倒了下去。
“大夫!快叫大夫!”
同一時間門,諸葛亮已經陰著一張臉,拿出了阿鬥的童年陰影小皮鞭。
阿鬥:“……”
但是沒想到,諸葛亮擦擦鞭子,又把它收了起來。
阿鬥的心裡燃起希望:嗚,他就是知道相父疼他。
結果……
諸葛亮收好鞭子,看了門口的小黃門一眼:“去拿兩根炮製好的荊條來,要蘸鹽水的那種。”
阿鬥:“!”
諸葛亮還嫌不夠,又補充了一句:“再拿幾根藤條來。”
荊條打人,能把人打得血淋淋的。
但是要論疼,還是藤條打人更疼,而且看不出多少傷痕。
他是選了荊條,但是現在正往皇宮趕的應該還有不少老同僚,得給他們留點選擇的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