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6. 彈幕:九五是真的! 劉徹:什麼?居然……(1 / 2)

李世民默默收回了自己已經到半空的手。

他本來是想安慰的攬住觀音婢的肩膀的, 結果……

李世民:可惡啊,秦小政為什麼那麼會搶戲?!

……

季馳光:“能頂著壓力讓阿武進宮,能在舅舅的壓迫下還堅持讓阿武做皇後,兩人沒感情?誰信?”

【獨幽:麻麻, 我磕到了!我磕到了真的愛情!】

【薛定諤的貓:

我的房間——一團糟,

我的水平——一團糟,

我的人際——一團糟,

我的一生——一團糟,

但是!我的CP——完美!】

【這人怎麼狗話連篇:實不相瞞, 其實我一直都有一個隱藏身份沒有說——我早就應聘了太極宮的侍衛一職!今晚我就是為愛情徹夜站崗的保安!誰也彆想闖進去!除非踏過我的屍體!】

武媚娘看著天幕文字區的群魔亂舞,和李治對視一眼, 夫妻倆皆在對方眼中看到了無可奈何。

“天幕的文字區域, 真是一如既往的……活潑。”

李治猶豫斟酌著道。

武媚娘噗嗤一笑:“但是很有意思不是嗎?”

她的笑容明媚輕快, 帶著李治已經許久未見的那份明朗意味,李治也不禁軟和了神色,握住武媚娘的手, 笑道:“是, 很有意思。”

夫妻倆在朝政和權力間逐漸疏遠的內心重新敞開, 兩人之間的堅冰也慢慢融化,武媚娘靠在李治懷中,輕輕閉上了眼睛, 嘴角的笑容溫柔和煦。

……

季馳光:“好啦, 我們接著往裡麵走吧。”

她們今天的目的地還沒到呢。

【瓏夏:我們要去哪裡?】

【銀白色:乾陵最有看頭的難道不就是無字碑和述聖紀碑嗎?】

【鶴歸:我好像知道了……但不確定, 可能是我想的那個……六十一蕃臣像?】

季馳光肯定道:“對, 就是這個。”

她又走了一段時間的路,然後在一片斷了頭的石像麵前停了下來。

【秦始皇的寶貝:救命,這頭怎麼都沒了, 看起來真的怪滲人的。】

【小葡籽:天啊……這是有什麼仇什麼怨?專門砍人頭……人乾事?】

季馳光:“這些石像總共有六十一座,六十一蕃臣像,代表著六十一個來朝見大唐的番邦使者。”

“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

“大唐之所以能被人懷念這麼多年,之所以能和大漢並稱為強漢盛唐,那是因為大唐曾經的盛世氣象。”

“隻有盛世才能孕育出這麼有氣魄的詩歌,也隻有盛世才能孕育出李白那樣狂放不羈的詩才。”

“六十一蕃臣像,代表著唐高宗的開疆拓土之功。”

季馳光感慨道:“其實五個封禪的皇帝裡,唐朝的兩個皇帝常常被人認為是德不配位——他們的本事確實很大,但是和前輩們比起來,尤其是和他們的爹/太爺爺比起來——唐高宗和唐玄宗就顯得不太夠看了。”

“但是,拋開親爹的光環,如果李治不是李世民的兒子,如果他是其他任何一個朝代的皇帝,我覺得他去封禪,都沒人能說出一個不好的字眼來。”

“李治本身的功績是完全足夠的。”

“永徽之治隻是貞觀遺風?那唐朝最大版圖難道是和你開玩笑的嗎?”

“李治時期的大唐,東起朝鮮半島,西臨鹹海,北到貝加爾湖,南至越南橫山。”

“李治所治理的版圖麵積位於唐朝巔峰——我真想把這件事寫個報告扔在那些說李治昏庸無道被女色所迷的傻子的臉上,你們大宋那麼閒,好色之君也不少,我也沒見你們有誰能殺出這種版圖麵積的 。”

【昭明:支持!這裡點名去“北狩”就沒再回來的某兩個皇帝,雪鄉二聖中的某個色中餓鬼我可沒看出他還有這種本事。】

【修竹:都說缺什麼才在乎什麼,大宋——尤其是南宋的文人這麼在乎這些,不就是因為他們沒有嗎?除了拉踩,他們還能乾什麼?】

【乳大送:就跟他們一個勁強調女人要守節要老實一樣,讓人無語死了。】

【完顏九小癟:笑死,我也沒看他們南宋的文人多有骨氣——少部分除外,這裡點名一個秦老賊。】

【再掏一點兜兜:北宋的時候還好,後麵是真的走火入魔,估計是靖康之恥導致的……媽的,哲宗要是能和完顏構一樣收個養子就好了,他要是有個養子,哪裡輪得到完顏父子來發瘋敗壞家底?】

“砰——”

很好。

一腳踹翻了書桌的趙匡胤冷靜的想。

老子後頭,不僅有個“耶律恒”,還有個“完顏構”,甚至後世人還嫌不夠,最後升級成了“完顏父子”。

他嫌惡的看了眼同樣怒火中燒的趙光義,踢了他一腳:“趙老,你的後代還行不行了?”

一個兩個都廢物成這德行——嘖,趙光義的種果然不行。

趙光義的臉上臊紅一片——既是氣的,也是羞的。

他惡狠狠的踢了趙恒一腳。

完顏父子他打不到,還踢不到你這耶律恒?

趙恒:“?”

等等,議論重點難道不是完顏父子嗎?為什麼還有我的事?

……

“李治的一生,和武則天就是密不可分的。”

“他們攜手前進,一起鏟除了權臣帶來的壓迫,一起努力消除著世家帶來的威脅,一起改革科舉,一起上朝下朝。”

“即使是後來夫妻情淡,李治最信任的人依舊是武則天。”

季馳光找了個沒有太陽的地方坐下。

她的聲音很平靜,也很柔和:“李治有風眩症,也就是所謂的風疾,這是李唐家的遺傳病。這導致李治雖然有雄才大略,雖然有宏圖大誌,但是很多時候卻難以實施,但好在,他還有個得力助手。”

“唐朝上元二年,李治的頭風更加嚴重,甚至到了不得不休養的地步。”

“而在這個時候,他想到的第一個人並不是他已經長成的嫡長子李弘,而是他最信任親近的妻子武則天。”

“李治召集群臣,主動提出讓天後——也就是當時的皇後武則天,臨朝攝政。”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