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4. 季馳光:女帝丟失近半疆土? 季馳光:……(1 / 2)

季馳光打了個響指, 看直播的觀眾們都不太理解她究竟要做什麼,但是天幕之下的人們卻發出了驚呼:“天幕!”

天幕上不再是金碧輝煌的宮殿,而是一幅……

“……疆域圖?”

李世民眯著眼睛看了好半天, 最終下了定論。

那幅疆域圖紙的右上方還有一串小字——唐高宗永淳元年。

季馳光:“雖然, 我們現在大家都公認唐朝疆域版圖最大麵積出現在李治時期, 但確切的說應該是李治執政的全盛時期。”

“唐朝的疆域麵積, 在李治的後半段生命中,就已經出現了縮小的情況。”

“這個時候,唐高宗身體情況糟糕,東突厥趁著這個機會叛亂, 重新立國。”

李治的神色冰冷下來:“東突厥……”

武媚娘的眼中帶著冷意,像是淬了冰:“東突厥……居然又是他們。”

趁人之危,趁火打劫……早就該宰了他們。

李治冷冷道:“東突厥當初就不老實,當初敗在阿耶手下之前,一直都是我朝的心腹大患,沒想到, 居然還有死灰複燃的一天。”

“當初許就不該放他們一馬,”武媚娘從李治的懷裡退出來,坐直身子, 聲音清亮,“漢朝時期的匈奴分分合合,最終延續的時間仔細算下來居然比漢朝還要長久,我們大唐……眼看著是難再昌盛下去了,不能再容他們了。”

最後一句話, 武媚娘說得艱難又心酸。

他們夫妻兩個這麼拚命,這麼努力,卻沒想到, 大唐的繁榮盛世即將來臨,落日餘暉也不遠了。

她的孫子……

“要是我們的下一代,也同陛下,同臣妾這般有本事,那臣妾是不怕的,”武媚娘直視丈夫的眼睛,認真道,“但是雉奴,他們沒有。”

所以,他們就算是為了下一代的安定,也一定要儘快解決突厥。

從天幕那裡,他們已經知道了,現如今看著能成大器的長子命不久矣,年少早逝,看了天幕以後,弘兒的病在他們那裡雖然棘手,但是似乎算不上是絕症,弘兒或許還有搶救的餘地。

而他們的二子李賢……似乎是個心存不軌的。

子無用,而且根據最早得知的那些消息,他們也能聽出他似乎還是個被夫人拿捏了的男人。

要是天幕口中的韋後,是個有心機、有手段的女人,李治和武媚娘也不在乎,反正隻要最後得益的是大唐就好。

可偏偏那個韋氏,聽著就是個沒腦子的,甚至連他們的子都不如。明明做了太後,明明攝政朝堂,最後居然連皇宮這一畝分地都犁不平,實在是讓人……

而老四……

李治沒忍住抱怨道:“阿輪家的那個兒子是怎麼回事?”

他都聽天幕扒拉了一圈人選了,好不容易聽出個還不錯的,阿輪教子水平還可以,幾個孫子聽著都還行,尤其是那個排在第的,前半段聽著就像是個明君,結果反轉還能這麼大……對他的刺激屬實有點大。

他口中的阿輪就是李旦,他是後來才改名叫李旦的,現在的名字還是李旭輪。

武媚娘搖了搖頭,她雖然心中焦慮,但是卻也理解李隆基的情況:“年紀輕輕的孩子,又是帝王,是九五至尊,所有人都哄著他……再加上,他執政那些年,聽著也是順風順水的樣子,最後會成了那副模樣,倒也不奇怪。”

有多少人都是這樣,初為皇帝時,英明神武,睿智無雙,因為是新手上路的緣故,沒有經驗,隻能摸著石頭過河,沒有底氣,怕做錯事,自然做起事來也就兢兢業業、小心翼翼了,心裡想著一定要做個盛世明君。

隻是日子久了,皇帝也做順手了,自覺自己做的還不錯,心態一放鬆,也就容易被這花花世界迷了眼睛。

李治也感慨道:“是,當年阿耶走的時候,心裡放心不下我,還特意給我留了《帝範》這份大禮……媚娘也是見過的吧。”

武媚娘頷首。

她不僅見過,還讀過。

感謝太宗陛下的這份大禮,她心裡有了個大概指引方向,處理起朝政來都得心應手許多。

李治莞爾,他一直把那本書放在書房,媚娘常在他書房看書,見著了也不奇怪,隨即道:“還記得序言裡的一句話嗎?”

他誦道:“戰戰兢兢,若——”

武媚娘很自然的接話:“……戰戰兢兢,若臨深而禦朽;日慎一日,思善始而令終。”

她笑道:“先帝,真乃大才。”

“是啊,阿耶是個好皇帝,”李治感慨道,“他這一生都是照著這句話去做的。”

他說著說著,突然有了個想法。

“媚娘……你說,朕要不要把這《帝範》送給阿耶?”

武媚娘:“?”

“要是陛下想……倒也可以,”武媚娘遲疑道,“隻是,也不知道另外一位太宗陛下究竟是什麼時期的他?”

“是啊,朕也很好奇,”李治興致勃勃,原本因為東突厥反叛造成的不快頓時一掃而空,他甚至直接站起來,打算手抄一本《帝範》送給親爹,“啊,說不定你還能看到少年時期的朕呢!”

“少年時期的雉奴?那臣妾不是已經見過了嗎?”

武媚娘笑道。

她十四歲入宮,隻是雖然當時男女大防不嚴,後妃和皇子之間卻還是嚴格的,他們一直都沒見過麵。

直到後來機緣巧合,才見了一麵。

不過當時的李治還很年輕,也還算是個少年。

李治已經站起來往外走了,他回頭衝她一笑:“說不定,還是個沒足歲的朕呢。”

武媚娘掩唇笑道,衝他笑著眨眨眼:“那一定很有趣。”

……

季馳光:“唐高宗在位時期,唐朝國土的巔峰麵積是一千兩百萬平方公裡。”

“而後期,因為府兵製的衰落,所謂強悍的大唐軍隊也逐漸落沒,各地豪強接連反叛。”

“與此同時,原本已經歸附於大唐的突厥再此刻異軍突起。”

李世民在自己的小本本上記下了:如果有機會先乾掉突厥,而且一定要斬草除根。

“突厥的勢力在一瞬間席卷了整個漠北。”

“大唐在北部的領土頓時分崩離析。”

“但是,麵對這樣棘手的場麵,阿武並不是無能為力。”

“公元690年,武則天登上了皇位,改國號為周,史稱武周。”

“這個時候大唐隻剩下了七百萬平方左右的領土。”

“七百萬……等等,七百萬?”李世民感覺抄寫的筆杆子都快握不住了,他兒子的版圖麵積巔峰不是還有一千兩百多萬嗎?怎麼一瞬間就萎縮到了七百萬?

你這跌落神壇的速度也太快了點吧?

宮殿裡的貞觀臣子們也傻了:這從天堂到地獄的速度也太快了點吧。

昨天他們還是盛世大唐呢,怎麼今天立刻就變成了國土減半?

季馳光:這算啥?安史之亂前,大唐可絕對沒有達到過國土減半的地步,要是連這都扛不住,等聽安史之亂的時候……您還是多準備點兒藥吧。

她隻是個普通的主播,一點都不想弄出人命來。

……

季馳光:“不過阿武也不是乾等著吃素的,在她繼位成為女帝後,多次派遣將領攻打吐蕃、突厥等地,其中,表現最為亮眼的將領就是王孝傑。”

“從突厥反叛一直到他們再度歸順,武則天總共用了整整十四年的時間。”

“丟的領土多?”

“沒關係,我們阿武不需要彆人幫著收拾爛攤子,她自己就可以解決。”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