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 季馳光:告訴我,你想不想揍他? 李隆……(2 / 2)

你的前車之鑒在這裡,彆在朝堂上玩平衡了,小心和這個一樣翻車。

康熙有沒有被李隆基的翻車案例感染到從而開始反思,李世民是不知道了,他隻知道自己快被氣瘋了。

但是季馳光可不知道她的二號男神的血壓已經岌岌可危了,這邊,她還在說另外一件事情:“所以惡因釀惡果,李隆基的報應終於來了。”

“但是和他一塊兒莫名其妙遭到痛苦的還有大半個大唐的百姓。”

【不奶狗幣:特麼的,百姓何其無辜,碰上這麼個皇帝,這才剛過幾年好日子啊,一轉眼,好日子就到頭了。】

【小葡籽:我是真的會謝……隻希望這些百姓去世以後不要立刻投胎,安史之亂可是要持續整整八年的。】

【瀟湘水斷:怎麼說呢……安史之亂其實並不隻是安祿山一個人的問題,所以主播之前也說如果殺了安祿山,或許能夠推遲十年……因為安史之亂其實是當時種種社會矛盾疊加以後的產物。】

李世民突然精神一振,掏出自己的小本本,嚴陣以待:快說!什麼矛盾?朕五年內就給你解決掉!

【雨翊淩瀾:這個如果要展開說就很複雜了,統治階級自身內部就有很大的矛盾,然後還有均田製的破壞,百姓的流離失所,統治階級自身的豪奢淫逸……說到這個問題,還有人記得杜甫死了的那個兒子嗎?】

【力挽狂瀾明景帝:這誰能不記得呢?慘成這個樣子的也是絕無僅有了,不過怎麼突然提起他?那個可憐的孩子,希望他以後不要生在安史之亂這種見鬼的時代……有才之人懷才不遇,奸臣當道……嗚,憑什麼我們二鳳命這麼短?李隆基居然活了這麼多年……嗚嗚嗚,杜甫要是能活在貞觀之治的時候,他也不會發出這種感慨了。】

季馳光本來是打算直接講安史之亂的,隻是沒想到會恰好提到杜甫,她猶豫了一下,最後還是決定將安史之亂往後移,先把杜甫說一點,正好也解釋部分安史之亂爆發的原因。

季馳光深吸一口氣:“安史之亂爆發,完全是有預兆的。”

“不止是安祿山,安祿山隻是導火索,但他並不是最深層次的原因。”

已經下旨讓人去把安祿山押送到京城的李隆基愣住了。

怎麼會?

安史之亂不就是安祿山跟史思明搞的鬼嗎?

不是隻要除了他們兩個,大唐就能安枕無憂了嗎?

季馳光:那你可真是想屁吃,我覺得把你給除了,大唐才能真正無憂。

……

季馳光:“李隆基……他站得太高了,他已經忘了自己當年也是那樣卑微的活在自己祖母的手下,忘了自己曾經也對那些不幸的人感同身受過。”

“杜甫被稱為詩聖,他的詩被稱為詩史,為什麼?因為他深刻的解讀了社會的黑暗,因為他完完全全的將社會的矛盾用他的詩歌描寫出來。”

隨著她的話音落下,天幕再一次翻湧,出現了新的場景。

那是一個清瘦的中年男人,他穿著一身灰色的單薄長衫,在冬日裡匆匆趕路,白雪落滿了他全身。

他看上去衣衫襤褸,但是行為舉止間卻透著一股文氣與書卷氣,像是任何一個不得誌的落魄士人。

而他此刻,正在嘗試著攀登被冰凍住的山路。

雖然滄海桑田,風景已然大改,但是嬴政還是一眼就認出來了:“是驪山?”

等等?

那邊鑼鼓喧天的乾什麼呢?

嬴政瞪著眼睛看著那彩旗招展的宮殿。

不是,這不是我們家陵墓的地方嗎?

你們在這裡建行宮?

居然也不嫌晦氣嗎?

季馳光:怕什麼?有李隆基就已經是大唐最大的晦氣了,以毒攻毒,說不定你們還可能被他晦氣到呢。

……

那文人登上高峰,回首望去。

宮殿那裡有著密密麻麻、訓練有素的羽林軍日夜巡邏,他甚至能夠隱隱聽到達官貴人彼此交談說笑的聲音,還能聽到來自太監的尖細嗓音——

“陛下賞……”

文人慘淡一笑,他伸手試圖去將自己的衣帶重新係牢,但卻發現自己的雙手已然凍到不聽使喚了。

而那遠處的華清池,冒著濃鬱的熱氣,看著就很溫暖。

文人長長的歎了口氣,沒有說什麼,轉身繼續趕路。

他要趕緊回家。

見一見那已經闊彆多年的妻兒。

係統非常貼心的在他的頭上也蓋了個戳——杜甫。

李世民驚訝:“這就是傳說中的詩聖杜甫?”

有這樣的詩才,居然如此落魄嗎?

杜甫不再顧盼四周,而是埋頭趕路。

他在風雪裡走了很久,終於回到了家,可當他帶著欣喜和忐忑推開門的那一刻,臉上的表情徹底僵硬了。

家裡全是哭聲。

是的,哭聲。

這一天,杜甫見證了世間最極致的繁華奢靡,也見證了普通人的苦澀與無奈。

在唐玄宗與達官貴人們遊覽華清宮的時候,他的小兒子,餓死在了家裡。

武媚娘睜大了眼睛,在那一刻,這位一生要強的女人,也軟了雙腿,跌坐在了地上。

李治顧不得頭疼和惱火,下意識驚呼一聲:“媚娘?!”

“臣妾沒事……”

武媚娘深吸兩口氣,平緩了心情,冷靜道。

“隻是被驚住了而已。”

她扶著宮女的手,慢慢從地上站起來。

隻有扶著她的宮女知道,皇後殿下的手在不住的顫抖,而且掌心冰冰涼涼,仿佛出了一身的冷汗。

而天幕在這一刻又分成了兩塊。

其中半塊,是杜甫的絕望畫麵。

他跪在地上,淚流滿麵。

麵前是骨瘦如柴,被活活餓死的兒子。

身邊擺著的,是空空如也,老鼠放進去都能餓死的米缸。

而另外半塊,則是同一時間的華清宮中的宴飲畫麵。

李隆基喝的醉醺醺的,倚靠在楊貴妃身上,他大笑:“來,喝!”

觥籌交錯間,一杯杯的美酒,讓在場的每個人臉上都染上了微醉的紅暈,人們儘情的享受著這無比的歡樂,在一瞬間,他們忘掉了屋外的嚴寒,隻沉浸在無邊的享樂中。

季馳光的聲音適時傳來:“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看到了嗎?”

“杜甫被餓死的兒子隻是那個時代的縮影,在大唐統治者們縱情歡歌的時候,百姓遭受著什麼?”

“為什麼白居易的詩能夠流傳這麼廣?為什麼杜甫的詩能夠給人感觸這麼深?”

“因為他們描寫的都是最平凡的普通人的苦難。”

“敢問,在這樣的情況下,即使沒有安祿山,李隆基又能撐幾年呢?”

“你看到這樣的畫麵,你不想揍他嗎?你不想把他給弄死嗎?”

“回答我的問題——”

“想,還是不想?”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