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這裡,季馳光也納悶。
“李隆基總是能刷新我對他的認識。”
“在我認為他無可救藥的時候,他總能做出點正確的事情。但是當我認為他還有救的時候,李隆基很快又昏招頻出。”
“就像這次,他強行啟用哥舒翰,就是一次正確的做法。”
“哥舒翰是龜茲人,他屬於大器晚成的類型,而且也是大唐所有將領當中,最不可能和安祿山沆瀣一氣的人之一。”
“哥舒翰老將軍從軍的時候已經有四十多歲了,如果說高仙芝是封常清的伯樂,那哥舒翰的伯樂就是王忠嗣。”
“王忠嗣在我們聽來可能不太有名,但是這位當年也是節度使中的一號人物,同樣也是反對安祿山的大臣之一,隻可惜功勳卓著,遭到了權臣李林甫的誣陷,要不是哥舒翰這個他一手提拔起來的人知恩圖報,即使頂著李隆基的怒火都要拚命苦求李隆基放他一命,估計王忠嗣就要直接死在他曾經報效的君王的刀下了。”
【李隆基怎麼活這麼久啊:……真的很想吐槽啊,大唐的第一敵人不是安祿山,是李隆基本人吧?他怎麼那麼喜歡殺將領?而且殺的基本都還是非常厲害的武將。】
季馳光:“安祿山是專門對付突厥的,而哥舒翰則是專門對付吐蕃的。”
“他們兩個同樣是身經百戰的人,可以說,把他調過來,是李隆基的一大正確舉措。”
“我是越來越看不懂我這個孫子了,”李治不禁感慨,“你說他愚蠢吧,這看人的眼光還挺準。可你要說他聰明,那我不相信他不知道陣前殺將的下場很有可能是軍隊嘩變……你說他的腦子是怎麼長的?”
武媚娘:“……”
她用一種奇異的目光打量著李治。
雉奴,你想不開嗎?為什麼要用你正常人的腦子去揣測李隆基的腦子?
季馳光:“哥舒翰……其實一開始李隆基沒有啟用他就是有原因的,因為哥舒翰身體情況非常不好——他當時已經中風了一回了。”
李世民苦笑。
連中風的將領都要被拉起來乾活,可見當時大唐已經缺人到什麼地步了。
他們大唐什麼時候落魄到這個地步?
天幕上的畫麵再次轉變。
李隆基,對,還是我們認識的那個李隆基,他再一次握著一個人的手,隻不過這一次不再是封常清,而換成了一位滿頭白發的老將軍。
他的臉上滿是皺紋,看起來飽經風霜,但依舊可以看出明顯的胡人痕跡。
這就是哥舒翰。
哥舒翰滿臉苦澀,不情願的心情就差寫在臉上了,偏偏李隆基和在場的諸位大臣都裝作自己眼瞎看不見。
哥舒翰心裡苦啊。
要是他還年輕,那對於討伐逆賊這種事情自然是義不容辭的。
可問題是,他已經老了。
他現在已經是個上了年紀的老人了,不負年輕時的勇猛剛毅,而且還中過風,隨時都有再複發的危險。
行軍打戰這種事情本來就不該喊上他,他不知道跟皇帝推辭了多少次,但皇帝就是裝作自己聽不見,見他拿病來推辭,還特意給他安排了個“優秀”的副手。
軍中事務交給了田良丘,騎兵歸王思禮,步兵由李承光負責。
當時,李隆基還一臉深情的拉著他的手表示:將軍你就放心去,到了軍隊,你啥事兒也不用操心,朕都給你安排妥當了。
哥舒翰:“……”
我真是謝謝你八輩兒祖宗啊!
你可真是個平平無奇的小天才!
你就沒有考慮過這個人彼此都是不肯久居人下的性子,個人各自為政,誰都不服誰,壓根兒不好調度的問題嗎?
還調兵遣將……人心都散了,軍隊都分成股了,還調個屁的兵?
隻是……
雖然心裡是滿滿的吐槽想說,但最後哥舒翰還是不得不壓下了內心的不滿,強行擠出一個笑容:“多謝陛下的好意。”
他是不想去,可是他還有什麼辦法呢?
大唐可用的武將人才根本就沒剩多少,細細數來,一隻手都能數的完。
郭子儀倒是個能人,但他那邊要防著安祿山,根本抽不出身,原本負責西域那邊的是高仙芝和封常清這兩個將才,在這個時候也已經被殺了,大唐現在最適合的將領居然是他這個已經賦閒在家的老頭子。
哥舒翰苦笑一聲。
原本的煌煌大唐是怎麼落到這個地步的?
他不想去,因為他知道自己如果去,怕是逃不過一個死字——不管是死於中風複發,還是死於皇帝身邊的小人的讒言。
可是現在的情形根本由不得他不去。
——恐怕現在,潼關的行刑台上,高仙芝和封常清的血都還沒有乾呢。
他要是敢擺明車馬的告訴皇帝,自己不想去,那估計下一個死的就是他哥舒翰。
哥舒翰長長的歎了口氣,麵上卻依舊擠出了笑容:“謝陛下恩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