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翊淩瀾:來了來了,我就知道主播肯定會說這本書——明朝嚇哭小孩兒的必備工具,和雍正的《大義覺迷錄》一樣堪稱魔幻的奇書之一的《大誥》!】
【二鳳:嗯?這啥?還能夠罪減一等?】
朱元璋也來了興趣:怎麼,咱未來也混成文化人了?居然還寫了一本書?
雍正:“……?”
不知為何,他有一種很不好的預感。
季馳光:“《大誥》,人稱明朝版本
恐怖故事,上麵記載了種種恐怖的刑罰,我們剛剛提到的剝皮楦草也在其中,這些刑罰因為太過酷烈,為了避免引來詬病,律法上並沒有提到它們,朱元璋就把這些刑罰全部寫在了這本書上。”
明朝大臣們:“……”
他們用一種難以言說的複雜目光凝視著他們的皇帝。
明朝大臣們:現在突然發現,有沒有可能,未來幾個王爺的腦子裡的大病,可能是因為遺傳的因素導致的呢?
他們原先沒有往這方麵想,現在看看,真的很有可能啊!
什麼人能夠把刑法寫滿一本書,然後要求每家每戶必須有一本?!
你有這精力,你還不如把《千字文》和《幼學瓊林》這些啟蒙書籍每家每戶給發一本呢,說不定還能多多教化民眾,提高讀書人的數量,為朝廷培育更多優秀人才。
朱元璋:“……”
季馳光聳了聳肩:“朱元璋對於貪官是保持著零容忍的姿態,這本質上來說是一件好事,但是他把一切都想得太美好了——就他給的那點錢,夠乾什麼的?再加上逆反心理作祟,也難怪明朝的貪官數量位居榜首。”
朱元璋:“……行,行吧,朕知道了。”
他舉白旗投降妥協:“那咱就不計較這個了,到時候跟丞相商量商量,咱把俸祿標準提一提。”
養廉就養廉吧,總比他閉眼以後這幫官員去禍禍百姓的錢要強。
正好宗室那邊的待遇削了,多少還能補貼點銅錢。
想到這裡,朱元璋又歎了口氣。
唉,每年銅的出產就這麼點兒,他不管怎麼省,都有點跟不上,要是能多產點銅就好了。
想到這裡,朱元璋又不禁唾棄自己。
唉,老朱,你想什麼好事呢?
這些年銅礦開采,產出的銅礦石是越發稀少了,你還想著多產點,不減產就不錯了。
……或者,不用銅,他換一種貨幣試試?
朱元璋腦子裡一閃而過的設想還沒有完善好,就被主播的話吸引了過去。
季馳光:“然後,就要說到錢幣問題了——在洪武八年,明太祖朱元璋發行了此後赫赫有名的大明寶鈔。”
“當時銅礦石的開采一天跟不上一天,再加上,朱元璋想要把國家財政緊抓在手中,於是,紙幣大明寶鈔誕生了。”
“隻不過,滿誌躊躇發行大明寶鈔的朱元璋肯定猜不到,他的寶鈔會帶來那麼多災難。”
災難?
朱元璋困惑又有點不服氣。
什麼災難?
北宋發行了交子,南宋發行了會子,就連元朝和金國也都發行過相關的紙幣寶鈔,怎麼到他這就成災難了?
李世民那邊則是沾了沾墨,準備好了紙,興致勃勃的等著主播講,自己好抄點作為失敗經驗案例參考。
李世民:嗯,到時候順便再問一下主播,紙幣對於經濟的發展有好處嗎?
季馳光:“我個人並不是學經濟
的,所以對其背後的深層次原因看得並不透徹,在這裡隻簡單給出兩個失敗原因,如果有想知道更深層次原因的,我今晚會把資料準備好,私信敲我拿就可以了。()”
:
;——?()”
【瓏夏:就算我不太了解這方麵,我也知道每年流入市場的鈔票數額肯定要有限度,要不然這貶值速度簡直跟坐火箭似的。】
【小葡籽:然而大明寶鈔呢?從它開始印發,就一直是火力全開,也就是古代的印刷速度跟不上,要不然大明寶鈔早跟津幣一樣了。】
朱元璋:“???”
不是,這就是錢啊!有錢在眼前他不印,那他老朱怕不是個傻子吧!
朱元璋不明白為什麼不能大力印鈔。
季馳光道:“我曾經看一個博主做過計算,說按照明朝的這個印鈔速度,隻需要七八年的時間就足夠應付整個洪武末期的流通了。”
“而明朝洪武十七年,曾經短暫停止過一段時間的印鈔,隻不過不知道為什麼,很快要重新開始印刷了。”
“錢如果多了,那錢就不是錢了,大明寶鈔的情況也差不多。”
“寶鈔的大範圍流入,再加上永樂年間遷都和靖難之役對經濟的沉重打擊,寶鈔後繼無力,隻能貶值。”
朱元璋的心猛的一沉。
貶值?
那百姓手裡的錢就不是錢了?
那可怎麼辦才好?
季馳光:“而且,明朝中後期,因為對外貿易的增加,白銀大量流入,原本不是主要產銀國的中原之地也開始擁有大量白銀,白銀開始衝擊寶鈔的地位,寶鈔的價值更是一落千丈。”
“無限量的印刷和發行,白銀的流入,以及市場上□□的出現等諸多原因的疊加,最終毀滅了大明寶鈔。”
“而最後,大明寶鈔貶值到了什麼地步?”
“寶鈔發行之初,一貫寶鈔折合一兩白銀。而到朱見深的成化年間,居然每鈔千貫隻值銀四五錢,貶值了千百倍不止。”
【連翹:這些經濟波折,苦的還是百姓(歎氣)。雖然大明中央政府也承擔了一部分經濟損失,但是,主要的承受者還是百姓。】
朱元璋低頭不語。
朱標拍著他爹的肩膀:“爹,您彆難過,這世上總不可能有一蹴而就的事情,咱知道這大明寶鈔行不通,咱們就少一條錯路,等直播結束了,咱多問問主播,一定能給找出一條好路子的。”
朱元璋歎了口氣,欣慰的撫著兒子的手:“標兒,還好有你。”
是啊,標兒提醒他了。
他一開始高興的迎接主播的到來是為什麼?
不就是因為這個人能夠告訴他,他未來究竟犯了什麼錯,他的子孫後代未來究竟犯了什麼錯嗎?
有主播在,他至少能夠知道自己未來會出什麼岔子,至少還有彌補的機會。
現在或許失意難堪些,但好歹比以後這些苦楚全讓老百姓吃了好。
朱元璋振作起來:“也不知道主播接下來要說我什麼。”
季馳光聲音清脆:“再後麵,就是一些明朝時期令我們詬病許久的陋習。”
“其實人殉也算是一個,隻不過這個中途被取消了沒有一直流傳到後麵,所以並沒有歸入現在所說的這一大類。”
“但是,接下來要說的這些,卻是觸目驚心極了,並沒有直接的血腥暴力,但是實際上,卻不比人殉好到哪裡去。”
“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那所謂的三寸金蓮。”
“大家有去看過三寸金蓮的真實的樣子嗎?”
“這個東西,沒有達官貴人的追捧,是興盛不起來的,但是我很好奇,那些吹捧它的人,真的見過那雙腳真實的樣子嗎?”
本來以為自己要迎來什麼政治風暴的朱元璋:“……?”
主播的話題轉得太快,險些叫他閃了腰。
不過……三寸金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