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41 章 老朱家:裂開。(2 / 2)

他們家的孩子一個個也不是泥捏的呀,怎麼一個個掉進水裡就活不下去了,一個個跟化了似的,致死率百分百呢?

他以前天天往自家門口的水塘子跑,去裡頭遊泳也沒有淹死。

他以前和陳友諒打仗,兩個人在鄱陽湖裡打得腦花都快出來了,他都沒翻船淹死。

怎麼到了自家孩子身上,好好的太平天子都能夠平白無故掉水裡,而且還一淹淹死了倆。

厚照上戰場都沒被人給捅死,怎麼落個水人就沒了?

前車之鑒擺在眼前,那些個臣子皇帝就不能長長心嗎?彆把皇帝往水邊塞啊!

……這裡頭真的沒有問題嗎?

季馳光:“大概老朱家的特征就是易溶於水吧,總之,在掉進水裡幾個月之後,病榻纏綿的朱由校就不明不白的沒了,去世之前,他指定了自己的五弟朱由檢來繼承他的皇位。”

“而這就是大明的最後一位皇帝。”

原本,朱厚照還捅了捅他老爹,笑著指了指自己。雖然沒有說話,但是朱佑樘明白,這小子就是盼著自己多誇他兩句,畢竟他跟後頭的這幾個比起來,那真的還能算是聽話懂事了。

朱佑樘無聲的歎了歎氣,也露出了笑容,摸了摸兒子的頭。

他對後頭的皇帝們倒不是很關心。

雖說也是大明的皇帝,可又不是他親生的,都是他弟弟的子嗣,隔了房的關係,哪能叫他多用真心呢。

朱祁鈺坐在他旁

邊,看著這副父子和樂的模樣,眼中不□□露出些許羨慕的神色。

他身子不好,又日漸上了年紀,身子是越發弱了,日後也不知道還能不能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孩子。

……要不他回去跟見深那孩子培養一波感情?

朱瞻基望著這個被自己虧欠許多的兒子,見他看著朱厚照父子,目光羨慕,隻當他是想到了自己和他的父子關係,不免心中有些愧疚,打定主意,回去之後要用僅剩的時間,好好陪陪自己這個苦了一輩子的兒子。

這四個人本來還光明正大的在開小差呢,結果就被主播的一句話給震醒了。

“而這就是大明的最後一位皇帝。”

大明的最後一位皇帝。

最後一位皇帝。

最後。

老朱家:裂開。

雖然知道每個王朝都會迎來終結,但他們家這個是不是有點過快了?

他們還沒有做好準備啊!!!

朱元璋聽著主播扒拉了一圈他們家的皇帝,總覺得自己不是在聽自家的明朝曆史,而是在聽一本名為《文官集團奮鬥向上史》和《我家各式各樣的神奇物種》的故事。

結果,他這邊才覺得頂多到一半呢,你那邊就告訴我完結了?!

這幫子孫後代能不能把自己的天賦點在治國理政上?怎麼奇奇怪怪的天賦這麼多,就是沒有幾個正經皇帝?

季馳光摸了摸下巴:“如果真的要計較的話,其實崇禎做皇帝,比起前麵這批人還是可以的,至少他在個人愛好上花的錢都不算多。”

“其實從天啟皇帝開始,明朝最後的兩個皇帝都不怎麼愛花錢,哪怕是追求個人愛好的天啟皇帝花費也不多,畢竟他需要的隻有一些好木頭。”

“當然更有可能是因為他們倆兄弟已經徹底窮光蛋了,所以也就隻能窮著過日子了。”

朱元璋:“窮光蛋,這不至於吧?這可是皇帝!”

不管是朱元璋還是其他觀眾都沒把主播說的窮光蛋放在心上,畢竟這可是皇帝。

就算是南宋小朝廷最落魄的時候,也沒人敢苦了兩個小皇子。

可偏偏明朝做到了。

季馳光也猜到他們大概不會放在心上,於是認真強調:“是真的,明朝曆代的頑疾發展到了崇禎皇帝這一代,已經變成了災難。”

“朝廷的大半官員過得奢華至極,堆金積玉、珠圍翠繞,每個人都享受著一擲千金的生活。”

“官員和鄉紳巧取豪奪,利用手中的權利去兼並普通百姓的土地,一方麵,這使得社會財富大量流失,流進了這些官員的口袋,另一方麵,日子過不下去的百姓也隻能揭竿而起。”

“為了鎮壓這些起義,也為了對付北方的後金,明朝的軍費支出大幅度提升,但是收入卻越發減少,國庫裡的錢一天比一天要少。”

“被國家政策養起來的宗室,旱的旱,澇的澇,有偏遠的宗親,因為領不到米糧,但又無法從事其他工作而餓死,但也

有坐擁幾萬頃田地,享受著宗親不必繳納賦稅的優惠政策的人,笑看百姓的苦苦掙紮,自己則在他們的屍骨之上吸髓吃肉。”

皇帝們聽得眉頭緊鎖。

毫不誇張,這在他們的眼中,已然是一副末世景象了。

任誰聽了這番描述,都會覺得這個王朝已經離滅亡不遠了。

而此時此刻,聽著這麼嚴重的後果,朱元璋也終於下定了決心——他不能再這麼養著宗室了。

為了避免宗室仗著手中的特權去欺壓百姓,以至於其他商人和手工業者無路可走,朱元璋下了死命令,不允許宗室們從商或從事其他工作,但是他卻忽略了宗室的數量,忘記了他們終有一天能吃空中央財政。

朝廷不可能養他們養一輩子。

他的這項政策,不僅約束了其他的一些偏遠宗親的活路,甚至還養大了其他人的膽量和野心。

他必須要改了。

季馳光:“於是,一路發展到崇禎皇帝這兒的時候,情況就變得不可收拾了。”

“崇禎皇帝為了籌集軍費,將宮中的金銀器皿賣了大半,連自己穿的龍袍都縫縫補補又三年,皇後還要兼職繡娘,幫著縫補衣衫,有時候,一個堂堂的皇帝,甚至連打賞人的錢都發不出來,不得不拉下臉跟大臣借錢。”

但是那些人又怎麼會真心把錢借給他呢?

每個人幾乎都隻是摳摳搜搜的給了一點,然後繼續回家吃好喝好,隻把這個爛攤子留給了崇禎。

誠然,崇禎自己也有著大量的問題。

他沒有接受過係統的皇帝教育,沒有辦法分辨忠奸善惡,錯過很多成功的良機,也沒有去關注關外之事;他性子急躁,急於看到成果,在這份性情和其他人的推動下,他錯殺袁崇煥,大意失長城;他優柔寡斷,想過要遷都,但是又怕背負罵名,最終一直拖到闖軍進門,這才下定決心要同這江山共赴死。

但是說到底,崇禎真的就是個背負起所有爛攤子的人。

大明發展到他這一代,國庫裡早就沒錢了,文官集團的權勢已經走到了巔峰,宗親數量龐大到讓人害怕,百姓們的麻木已經逐漸轉為怒火,崇禎能在相信文官的情況下還能走到那一步,已經很讓人震驚了。

畢竟這人居然天真到去相信文官!

崇禎朝的文人裡不是沒有好人,崇禎死後,願意跟著他一塊兒去死的人不在少數,但是,不可否認,那真的隻是老鼠屎裡麵的幾粒白米啊!

崇禎這個脾氣又急又躁的傻白甜,能夠在裡頭混了那麼久還活得好好的,簡直就是個奇跡。

季馳光深深歎氣:“最終,麵對來勢洶洶的敵人,一直都猶豫不決的崇禎皇帝最終硬氣了一把。他還是選擇留在了京城,留在了這個大明的都城之中。”

“當年,於謙和朱祁鈺沒有走,如今,朱由檢也不願意再走了。”

“他在煤山之上,用一條麻繩結束了自己倉促奔忙的生命,隻留下了‘任賊分裂朕屍,勿傷百姓一人’的遺命。”

原本還怒氣衝衝的罵著自己的無能子孫的朱元璋愣住了。

其他的觀眾們也都愣住了。

季馳光:“後來反清複明的活動這麼多,除了清朝剛入關那會兒,政策過分激烈,激起了百姓心底的血氣和不滿之外,大概也是因為,崇禎這份遺詔真的給人留下了無儘的遺憾吧。”

他或許曾經有錯,但他也確實用生命堅守了自己的尊嚴。

比起那些聲稱水太涼的人,崇禎確實是個明朝的皇帝,他的骨子裡還是有著永樂大帝的熱血的。

崇禎也想過要做一個好皇帝,但他做不到。

而百姓們在更凶殘的八旗麵前,開始無限的懷念過往,以至於將其美化,向往起曾經的大明盛世。!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