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04 章 胤禛:我能見見我這位兒子嗎?(1 / 2)

季馳光:“不得不說,乾隆皇帝畢竟還是在錦繡堆裡長起來的帝王,大概是因為從小到大都沒有經曆過什麼風波,所以,一旦受了指責,他便格外的憤怒。”

就像溫室裡的花朵,受到風吹雨淋,就很容易凋零。

“為了及時查出這封奏折背後的真凶,乾隆不僅在明麵上命人大肆尋找,同時暗地裡也派出了不少使者尋訪,幾乎將全國上下都翻了個底朝天。”

“隻可惜,他的這番努力,非但沒有成功抓到背後的真凶,反而讓全國百姓被他折騰得雞犬不寧,很多人甚至借此機會開始鏟除異己,將假奏折的真凶的身份安插到自己的政敵身上,製造了一起又一起冤假錯案。”

難得皇帝發瘋,大家看見了這麼一個好機會,怎麼可能不多多利用呢?

這麼多人一起造謠甩鍋,隻要好好操作,渾水摸魚成功的概率很高。

就算事後會被查出來,那起碼政敵也死了,怎麼說都值回本了。

觀眾們無語。

看這人先前的表現,大家還覺得他挺標新立異的,說不上英明神武,但勉強算是個開明的皇帝……現在發現,這可真是天下的烏鴉一般黑,居然還有臉說自己跟親爹不一樣呢……是啊,是挺不一樣的,你親爹一個案子,頂多折騰三個人的九族,你一個案子,那是要把全國上下都折騰個遍啊!

殺傷力直接以一當十了。

季馳光:“其中,單單隻是據我所知的,就至少有兩件滅門案子的凶險程度不輸給雍正時期的文字獄大案了。”

“這個案子的波及範圍之廣,超過了雍正和康熙兩個人聯手的水平——因為在這個過程中,不斷的發生冤案,又不斷的出現翻案,循環往複,像是陷入了一個莫比烏斯環一樣。”

“但是,哪怕最終能犯案,哪怕最後證明了那些人其實是清白無辜的,可人家也已經人頭落地了,如果在這個時候將他們的清白公之於天下,那豈不是直接打了皇帝的嘴巴?”

要知道乾隆可是一直標榜明君的,明君怎麼能亂殺人呢?明君怎麼能製造冤假錯案呢?

這些冤案一出,那乾隆身上的明君濾鏡豈不是要碎一地?

季馳光無奈的攤了攤手:“於是,為了保護皇帝的名聲,朝廷推出了兩個替罪羊——千總盧魯生和守備劉時達,讓這些人承擔了百姓和官吏的怒火,而皇帝則是清清白白的置身事外。”

“隻能說,乾隆真是一個大大的明君。”

也就是說,這件事情在曆史上一直都沒得到答案,所謂的幕後真凶……也隻是兩個被推出來的倒黴蛋罷了。

誰叫皇帝的陣仗鬨得太大,要是一直都找不到真凶,那皇帝這副雞飛蛋打的模樣怕是要成為笑柄。

再加上這一路查下去,出的亂子實在太多了,總得來一個凶手平息民憤。

於是,兩個替罪羊橫空出世。

於是,乾隆順理成章的保住了自己明君的人設。

感覺

仿佛無形之中被人抽了兩個大逼兜子的乾隆:“……()”

L——

——L

L

:;……?()_[(()”

他覺得自己可委屈了。

你看看,他早年難道給文人吃什麼苦頭了嗎?

沒有啊!

他不僅沒有讓他們承受牢獄之災,反而對一些有才之人加官進爵,讓他們受儘了榮華富貴,這難道不是仁德明君嗎?

之所以後來會變成那個樣子,純粹是因為有一部分人不知道領受他這個皇帝的好意,非但不感激,反倒是在背後說三道四,動搖他的統治……這哪個皇帝能忍得了?

反正乾隆覺得自己是不行的。

唉,這些人可真難伺候。

好好對他們的時候,這些人不肯好好過日子,非得折騰出點事情。

他後麵嚴肅起來了,一切行為向他阿瑪看齊了,這幫人又開始說他不仁德。

到底他是皇帝還是他們是皇帝?

怎麼一個個架子比他還大?!

乾隆深沉的歎了口氣。

這年頭,皇帝不好當啊。

……

季馳光:“以此為轉折,乾隆整個人朝著一個極端的方向狂奔而去,清朝的文字獄在他的手中發展到了高峰期。”

多可笑啊。

一個剛剛登基的時候宣揚言論自由、仁德慈愛的皇帝,到最後,反而成了這一項製度的第一反對者。

文字獄可是在乾隆手裡發揚光大的。

季馳光:“乾隆那個時候的情況……嘿,那真是路過的小貓都要被他踹兩腳。”

“不管有沒有問題,先砍了再說。”

“所以,就出現了很多令人啼笑皆非的案子。”

“例如這一件事——乾隆四十五年,一位老秀才憂國憂民,整理了一下自己的所見所聞,向地方官遞上了自己的一些治國建議。”

“結果,當地的地方官看到他送上來的這些東西,第一反應並不是感動於這位老秀才的愛國之心,而是雷霆大怒——天啦嚕,這個老秀才的建言書裡麵,居然沒有避諱皇帝的姓名呢!居然有兩個弘揚的弘字!嚴懲!這必須要嚴懲!”

觀眾:“……”

彈幕:“……”

【花好月圓人壽

() :……我知道清朝的文字獄離譜,有的時候一首詩裡麵帶個清字都要被誅九族,可我愣是沒有想過它能夠離譜到這個地步!就撞了個字啊……有什麼大不了的?又不是把皇帝的全名寫上去了你急什麼?這是一個個的都有毛病吧?】

【雨翊淩瀾:最關鍵的是這一份建言書居然還真的非常言之有物,不像一般的秀才喜歡掉書袋,這位老秀才寫的非常有理有據,而且還是根據當地的情況物價來的,但凡需要論證的地方全部都精確到了數字——結果人家就被綁了,那位地方官看完之後非但沒有感動,第一反應就是把這家夥拿下,這真是……這種事情,腦子沒點大病的人做不出來。】

【行八行四的福氣:他真的,我哭死。據說當時這位地方官還去詢問他是為什麼包藏禍心的交了這麼一份東西的時候,他的說法是——我年紀大了,眼看著就不行了,想著自己的這一身才乾怎麼著也要報效一下祖國,於是就趁著自己還活著,趕緊寫了這麼一份東西交上來……這是什麼一生奉獻為祖國的精神?】

【祖宗庇佑的福澤:最關鍵的難道不是,這個人剛把東西交上去,就因為這種無厘頭的罪名被抓了嗎?真的很打擊人的啊!】

季馳光:“我本來以為隻是這個地方官可能是腦子有問題,結果沒想到,等他高高興興的把這麼一件‘大案’報給他的上司之後,他的上司居然能比他更瘋——人家直接把老秀才家的幾十口老小全抓起來了。”

季馳光說到這裡,都要懷疑人生了。

這種一看就有點病的事情,真的是一個智力健全的地方官員能做出來的嗎?

季馳光:“他甚至把每個人都認認真真的嚴刑拷打了一番,最終確認了一件事情——”

“嗯,老秀才乾的事情不是出於彆人的挑唆,確實是他自己想要報國的。”

觀眾們:“……”

你這不是在說廢話嗎?

要不然人家能把這麼一份言之有物的東西給你遞上來?

你這真的純屬沒事找事行為了。

同樣生活在清朝的阿哥們也多少有點汗顏。

說真的,他們雖然也挺在乎避諱這件事情的,但是……倒也不至於如此敏感吧?

不就一兩個錯彆字嗎?說不定是人家眼睛昏花沒注意就寫上去了……至於這麼上綱上線嗎?

再說了,畢竟是來給意見的,而且還是非常難得的有可行價值的,結果非但不接受,還把人給抓了……這多打擊人啊,這件事情要是傳開了,那以後誰還肯為大清的發展獻言獻策?

十三阿哥更是委婉道:“雖然那件假奏折的事情確實挺傷人心的……但是也不必如此矯枉過正,長此以往,怕是會傷了讀書人的心。”

就彆說什麼收買人心了,弘曆這騷操作,他不把自己的名聲折騰得和明武宗一樣貓嫌狗憎就不錯了。

胤禟咂咂嘴:“說不定隻是地方官員的問題,我們那個大侄子指不定還有點理智,再說了,那地方上的審訊結果不是出來了嗎?都

說了這個老秀才是一心為國的忠臣,一時半會兒L沒注意到,才寫了那兩筆錯字。有這份結果在,應該也不會判的太重。”

就看看他們那個受了刺激的大侄子怎麼判吧。

不過,乾隆四十五年和乾隆十六年隔了快二十年了,就算陰影再怎麼深重,這會兒L也散得差不多了吧?

乾隆怎麼判的?

好問題,他當然是非常“仁慈”

的判了。

季馳光:“原本當地巡撫給出的判決建議是,秀才本人淩遲處死,家裡成年的男丁全部斬立決,剩下的女眷和幼童,全部發配到功臣之家為奴為婢。”

“不過,我們乾隆皇帝是一位多麼善良仁慈的帝王啊,怎麼忍心看到這樣一位憂國憂民的老人家破人亡呢?於是,在他跟大臣們商討了大半個月的時間之後(主播至今都不明白為什麼這麼點小事要商量這麼久),終於給出了批複——”

“老人呢,還是淩遲處死,女人和孩子們照樣為奴,中間那條改改,老秀才家的成年男丁不用斬立決,改秋後處決吧。”

換句話說,就是不用立刻死了,給判了個緩刑,不過死還是要死的。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