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著神跡點名批評自己,朱高熾陷入深深的反思當中。
他仔細回想了一下,自己在政策上的確行的是仁政,安撫百姓方麵也可以。
開源節流這他是能省就省,但對於創收這方麵他的確沒什麼措施。
【其實明朝明明是有機會賺大錢的,偏偏明太宗朱棣還有太子朱高熾都沒有意識到。
明太宗朱棣隻想著下西洋可以弘揚明朝國威,萬朝進貢,確立明朝宗.主國地位,從而保障明朝的軍事地位。
而太子朱高熾呢,就看見鄭和下西洋勞民傷財,加重了朝堂財政的負擔。】
朱棣……
朱高熾……
神跡絲毫不留情麵的把二人心中所想全部說了出來,且說的分毫不差。
朱棣下西洋之舉的確為了拖延大明朝的版圖而已,他還沒考慮過經濟層麵的問題。
而朱高熾則是連版圖都沒考慮,他覺得他爹打下的江山已經夠大了,大到維持起來又是一筆大的費用。
劉徹一聽,後朝王朝似乎也和自己想的一樣,弘揚國威!
不過,神跡所說的下西洋是什麼意思?
劉徹對此特彆感興趣。
【明太宗朱棣】:如何賺錢。
【明仁宗朱高熾】:如何賺錢。
朱棣和朱高父子二人默契發問,於賺錢方麵,真是他們父子二人的短板。
【自然還是要展開貿易,而且大明王朝也有實力也有硬件條件來展開貿易。】
【朱高煦】:商人卑微,就憑著他們能給大明帶來多少銀子?
朱高煦還以為神跡要說什麼好主意呢,結果是貿易。
看的出來,朱高煦的確是打仗的好手,但是對於經濟這方麵,要是他爹和他哥是零,那麼朱高煦就是個負數。
【要是從數據看,商貿的確看起來沒那麼重要,咱們用數據說話,給大家舉個例子。
明朝財政收入包括田賦,也是明朝最主要的收入大概為2600萬石。
在其他朝代占大頭的鹽稅200萬兩左右,茶稅10萬兩,其他貿易稅加起來不過十幾萬兩銀子。】
趙匡胤看到明朝的數據沉默了。
【從上麵的數據可以看出,明朝的財政真的完全依賴於農業。
在田賦之外的收入占比少到可以不計。
茶稅竟然才占比不到一成。
要知道當時中國的茶葉是多麼的緊俏,怎麼肯定就這麼點稅?
為什麼呢?因為大明壓根就沒有關稅,為啥沒有關稅呢?
貿易都沒有要什麼關稅!】
“關稅???”朱高煦又懵了,啥是關稅??
【而且一直持續到隆慶年間1567年明政府才開始意識到不對。
明朝調整政策,允許民間赴海外通商,史稱隆慶開關。
大家算算,到這已經過去了百年。
然而隆慶年間雖然開放了海禁,開始了貿易,但是明朝依然沒什麼關稅收入。】
朱棣???
朱高熾???
【不是政策不對,而是這時候已經是明朝的晚期了,說白了皇帝說的已經不算了。
特彆是利益既得者的沿海縉紳,這些縉紳士族在海貿與商貿中賺錢賺盆滿缽滿,當然不肯讓政府來抽。
沿海縉紳咱們放在後麵說,也是讓明朝經濟崩潰的原因之一。】
【說白了,賺錢真的要趁早,特彆是在大好局勢下。】
【朱高熾】:大好局勢??
【鄭和下西洋後的萬國朝貢正是大好局勢。】
這下朱棣和朱高熾整不明白了,之前神跡不是說了,下西洋後的朝貢是賠本賺吆喝麼,如今怎麼又說是大好局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