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她心裡永遠有自己的標準,在她心裡,她自己就是第一等的,不管大父大母他們怎麼評判。
所以她就對陳秋生說:“才不是呢,你就是最值錢的,你沒出生的弟弟憑什麼比你值錢呢?你比他大,你也有很多優點的。”
陳秋生就說:“可是我阿娘他們都是這樣認為的,要是我是最值錢的,那她為什麼不能生了我就挺直腰板呢?為什麼還是要生弟弟呢?”
祝翾就很認真地告訴她:“他們的覺得是他們的覺得,你管他們呢,你隻要覺得你是最值錢的,你就是最值錢的。他們有他們的標準,可我們憑什麼聽他們的,我們還小,但是沒有人能夠左右我們的心。
“就是皇帝來了,也不能下旨讓你發自內心覺得太陽是從西邊出來的。我們內心裡的事沒人能夠管得了。”
祝翾這種自信與堅定是她生來的天賦,所以黃采薇才會誇她“生性自然”“心目清明”。
然而陳秋生不能理解祝翾這種天賦和這種自帶的境界,她還是有些不太明白:“太陽沒人覺得是從西邊出來的,可大多數人都覺得兒子比女兒值錢。”
“大多數人覺得就是對的嗎?你為什麼要跟著他們認為呢,你的心是自己的,難道認為自己最值錢都不行嗎?如果大多數人都說太陽是從西邊出來的,那太陽就能變成從西邊出來了嗎?不是這樣的!
“不管多少人說,太陽都有它的方向,不被影響,我的心就要和太陽的方向一樣,不被影響。彆人可以看不起我,但我不會看不起自己。”祝翾改變不了陳秋生未來會遇到的困境,就把自己一直這樣自信的秘訣告訴陳秋生。
陳秋生想了一陣,有點想不明白,她覺得這是一種自欺欺人,但是她又覺得祝翾說的很對。
還小的祝翾以為所有孩子都和她一樣,自帶她這樣的天賦,實際上她這種女孩才是少數。
不然黃采薇當初也不會說大多數人是“心附心障”的存在,祝翾這種“心無心障”天生自喜的女孩才是異類。
這種天賦和特質放在孫老太之類的嘴裡就是“天生的犟種”。
兩個女孩聊了一會,就上課了,也不說這類的話題,祝翾把心思重新投入到書本裡學得心無旁騖。
既然她發自內心覺得自己是第一等的,那就得真的做到最好,那樣才匹配自己對自己的認知。
雖然她的自學進度早就超過了黃采薇的講課進度,哪怕生了一場病,也沒落下任何進度,但是祝翾還是覺得生病耽誤了她的學習。
今天黃采薇開始教學生們算學了,本朝科舉製度沿襲前朝,參考唐宋,因為才開國三年,開了三年恩科,製度並不算完善。
但是大家都能從開國以來的三次考試裡得到了本朝科舉內容的一個衍生規律。
唐宋時期的科舉多科並舉,比如宋朝除了最熱門的進士科,還有九經、五經、明經、明法等科,因為進士科出路最好,所以其他科人數日益減少,漸漸形同虛設。
前朝也是以進士科最重,當然也存在著一些式微的雜科,比如明算科,但是對於大多數人來說考科舉明算之類的科目並不是必讀科目,必讀的還是四書五經。
到了本朝,長公主發了一篇關於科舉改革的文章,引起了軒然大波。
文章的大概意思是前朝科舉分了很多科,她覺得很好,但是大家都一窩蜂跑去學進士科了,其他科式微讓她覺得很不忍,她覺得這是學術界的末日,她很向往思想推陳出新的時代,比如先秦時的百家爭鳴。
但是如果大家隻學一科怎麼百家爭鳴呢,於是她覺得科舉可以把唐宋弄的那些科目選出來一些一起設為科舉必考科目,四書五經要讀,算學不能落下,還有曆史法律各種常識也要加上……總而言之,多多益善,應考儘考。
這下士林自然要反對一下了。
但是長公主的詭辯能力很強,他們說祖宗之法雲雲。
長公主就說:我們是新朝為什麼要遵從前朝的祖宗之法,我說的這些科目都是唐宋的皇帝弄的,不是我瞎搞的,也是“自古以來”。
大臣又說她激進,科舉的目的是公平地選拔人才,長公主的提議加大了科舉學子的應試壓力,對底層沒條件接觸這麼多偏科知識的學子不公平,到時候滿朝全是世家門第。
長公主這才笑眯眯地說:我知道啊,我又沒有說馬上就這樣做,為了促進公平,我搞蒙學就是讓農家子弟也有條件接觸這些,科舉改革我肯定會搞的,但不是現在,要慢慢發展。現在我會大力發展基礎教育,等大家都能接受這種應試壓力了,我再慢慢完善我的科舉製度。
然後她又問群臣:我這個政策初衷是沒有毛病的,對吧,如果我能讓大多數學子都有這樣的應試水平不是好事嗎?
群臣自然不能說不是好事,作為一個有信息差的穿越人士,長公主深諳“先開屋頂再開窗”的做法,目前新朝三年的恩科還是和前朝一樣,四書五經為重。
但是所有人通過蒙學的推進和長公主的文章知道了未來科舉多科並考是新趨勢。
有條件的人家也漸漸重視那些式微的科目,明算科這種科目雖然還沒列入必考科的學科也重新熱門了起來,這種風氣反而促進了長公主的科舉改革方向。
蒙學自然也是要學算科的,蒙學裡的大多數人都學會了簡單的加減,然後就是背九九乘除法,從九九八十一倒背,背完了每節課黃采薇就會從《九章算術》裡抽取例題讓學生們思考。
對於這群孩子們來說,《九章算術》裡的題目太複雜了,就連祝翾也有點為難,黃先生就讓他們思考。
然後講解例題裡的計算方法,從第一章方田開始講題,然後歸類知識點,讓學生們根據知識點融會貫通去解決剩下的題目。
祝翾一開始有點討厭這個科目,但是自己根據黃采薇的講解聽明白了,自己能夠舉一反三了,又有些喜歡了。
把不懂的東西學明白,對於祝翾來說,就是莫大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