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看見排名榜上,第一不是熟悉的“謝寄真”這三個字的時候,祝翾還擦了擦眼睛,然後才發現第一變成了“祝翾”,謝寄真這回是第二名了。
祝翾第一次考了歲考的第一,內心十分激動,想拉著身邊的人分享喜悅,結果站她身邊的就是被她奪了第一的謝寄真。
謝寄真麵無表情地看著自己的名次,然後抬頭對祝翾笑著說:“恭喜你這次考了第一。”
看起來挺豁達的。
然而祝翾去早讀的時候,發現謝寄真來得比以往早了很多,謝寄真也是有勝負欲的人,又考慣了第一,從小到大雖然一直說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可是她學了這麼多年,還沒見過比得過她的。
祝翾一看身邊人都更加認真向學,更加不敢鬆懈了,她也想多考第一,能考第一誰甘心做第二第三?
到了元新十一年的春天,時年十四周歲十五虛歲的祝翾申請了去京師大學“交換學習”體驗一年整。
她覺得應天學派的知識她都基本已經入門了,雖然沒有完全精通。
從元新六年秋天正式入學起,已經快滿五年了,這五年裡,祝翾四書五經和諸子百家功底紮實,又兼學算數曆法天文地理,又通過外課有了兩門外語的入門閱讀拚寫的功底。
祝翾什麼都有興趣學,什麼都願意下苦工夫學,學不明白的她就背著書筐去問,放假的時候,博士們不在學裡,她就能跑到人家門口去等去問。
有時候教她的也不是學裡的博士們,還有應天學派的那些大賢和師兄弟們,誰能教她,她都願意去請去問去討論學問。
女學裡和她一樣刻苦的女學生其實不少,但是敢像她這樣求知求問的不多,所以她學癡的名氣也漸漸在應天也聞名了。
外麵也喜歡評什麼“應天四才女”、“女學八賢”的東西,每個類似的榜上都有祝翾的名字。
這些東西祝翾知道了也沒太當回事,就是新月旦評嘛,本質上也不過是一種草率的私評,不夠正規。
能不能被選上都是徒增虛名罷了,祝翾心裡覺得不重要,她也漸漸過了為這種虛名就洋洋得意的年紀了。
等祝翾正式將自己申請去京師的手續交上去的時候,現在的女學祭酒尚昭看了她一眼,問她:“想好了,真要去京師?”
祝翾點了點頭,說:“我想看看北方學派在學什麼,學習就是要兼學多家,自己分辨區彆的。”
尚昭點了點頭,說:“我會把你的申請交去京師的,你做好準備。”
“好。”祝翾說,然後給尚昭行禮,再自覺退下。
尚昭做了女學的祭酒,而原來的祭酒上官敏訓已經高升做了南直隸的按察使,正三品的官,就是原來她弟弟上官渡的官職。
這還是朝中第一個正三品的文官位置的女人,當上官敏訓走到這個位置的時候,滿朝文武才發現自己已經被溫水煮青蛙了。
前朝中後期也有女官,但是都是內女官的位置,不像前朝剛開國的時候能夠直接處理朝政,女官們的權力被縮在了宮苑裡,厲害的女官當然也能間接地通過帝王皇子的關係影響到前朝。
但是前朝規定後宮女官最高不得超過正五品,正五品再往上獎勵女官也就是封婦人誥命,比如封個淑人夫人的,但是再權傾朝野的女官也沒有再光明正大得到前朝的一個五品開外的實權位置。
虞麗娘倒是因為軍功突破了這個界限,直接做了將軍,但是她是武勳。
到了大越開國之後,長公主任用女官,但是沒有去劃分明顯的內外界限來,也沒有任用高官實權的女官,之前做的最高的女官也就是女學祭酒。
等上官敏訓突破祭酒直接做了按察使這麼大的官時,士大夫們才反應過來,原來這些女官和他們也是一個官位係統裡的,他們和她們竟然一直都是一個晉升體係的。
像前朝因為封無可封而嘉獎女官婦人誥命,就算封到一品夫人的地位,士大夫也不會多嘴什麼。
因為婦人誥命的位置和他們前朝的官職並不是一個晉升係統裡的,而且婦人誥命的榮耀會隨著誥命的主人的死亡而寂滅,而他們倘若風風光光死了卻能獲得諡號、配享太廟、遺澤家族。
士大夫們反應過來了,想反對點什麼,卻發現已經無從開口去反對了,更荒唐的女爵製度都有了,再想想兩京女學,往後隻會有越來越多的女人走到前朝上去。
上官敏訓升官也是運氣與實力兼具的結果。
她那個表妹周夫人這幾年又在家裡打殺了幾個妾,越來越不把人命當回事。
其中有一個良妾被周夫人打殺而亡,良妾的家人拿了曹家的好處,又知道以卵擊石無用,就也默認了。
然而良妾身邊有一個丫鬟,與良妾情同姐妹,良妾死後,這個丫鬟就裝病,周夫人就打發她出去養病,丫鬟出去之後,知道上官渡與周夫人的關係,心裡也明白周夫人這樣肆無忌憚背後總有按察司的睜隻眼閉隻眼。
於是丫鬟偷偷北上去京師,直接告了禦狀,越級上告阻攔重重,但是京師也有看不慣上官渡的官員願意幫她。
於是這案子到了京師,京師天使直接將周夫人一對夫妻緝拿歸案了,一審理才發現周夫人害的女子不止良妾一人,原來那些消失的妾的家人也有忍氣吞聲的,聽到天使能主持公道,都一一狀告了曹家殺人。
這個案子最後釀成了應天一起大案,周夫人被判了斬監候,曹顯宗因為縱妻殺妾多名,被判了流放,永不得用。
而原來的按察使上官渡因為是周夫人的表哥,雖然沒有明顯的包容之舉,但是他屍位素餐,對親戚犯罪有明顯的失察之責,最後看在其父親的麵子上被貶官做了縣令。
這個位置最後輪到了上官敏訓來做,這個案子最後審理也是上官敏訓結的案。
上官敏訓雖然得升高官,但是朝內士大夫不認同她,家族內外覺得她“大義滅親”撿漏上官渡。
她的母親周老夫人寫了好幾封信斥責她“不孝不悌”,覺得她排擠了弟弟,又殺了她娘家的侄女。
上官敏訓的父親護國公上官肅知道形勢,倒是知道斥責周老夫人這樣是“慣子如殺子”,說上官渡貶官是活該,親戚家裡鬨這麼大動靜還睜隻眼閉隻眼,還勸慰上官敏訓要好好做官,公正司法彆和上官渡一樣屍位素餐。
但是即便如此,上官敏訓也沒來由地感受到了一種向前進之後才發現身旁無人的孤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