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1. 第171章 【荷葉包雞】(2 / 2)

寒門貴女 戴山青 5900 字 10個月前

現在離正式過年也沒多長時間了,鄉試是八月的事情,對於早就開始認真準備的祝翾來說,倒確實耽誤不了功夫,等回來了繼續學也還有幾個月時間,對於她來說是夠用了。

她聽祝蓮口氣就知道祝蓮是想回去的,譚錦年不陪著她,祝翾也有點不放心,而且祝蓮回去也要應付她那個婆母宋太太,祝翾怕到時候祝蓮又給她那個婆母刁難了,沒人撐腰。

祝翾也已經看清了,祝家所謂的對出嫁女的撐腰作用也實在有限,等宋太太到了十惡不赦的地步,他們才能庇護一下祝蓮,那些暗委屈在鄉下不算委屈,誰都是那樣過來的。

祝蓮的日子在鄉下甚至算好得不行的日子,三天兩頭鬨開彆人也隻會罵祝蓮矯情不知好歹。

就像祝翾小時候記憶裡的那個新嫁娘鄭觀音,都投水而死了,彆人看不見她夫家明顯的錯處,所以都是說鄭觀音矯情的,哪怕是死了,也免不了一頓說,死都不代表占理。

祝翾能看見的那些委屈在大多數人眼裡通通不算委屈,彆人能過,那麼所有新出嫁的都應該可以這樣過。

她在心底想了想,然後朝祝蓮說:“既然姐夫不打算同你回去,那你如果還是要打算回去就喊我吧,我陪你,姐夫不像我,還受學裡管束,鄉試又任務重。”

祝蓮笑了笑,說了句好,然後又調侃道:“他也不一定一次能夠考上,中舉可沒有那麼容易,考不上以後我和他一起回去的功夫多的是。

你卻是極大希望考到京裡去的,你從小到大,考試的事難不倒你。來年鄉試,再來年春闈,你要是接連考中了,去哪在哪就不得自由了,我是怕你留下遺憾。”

兩個人又坐著聊了一陣子天,祝蓮見祝翾才落腳,家裡鍋灶未興,就邀請她去自己家裡吃飯,祝翾推脫了一下,還是跟著她去了,兩家因為住得不遠,走一陣子路就到了。

本來譚錦年不在家的,兩個人結伴做了幾道菜,結果沒一會譚錦年就從學裡回來了,一進門就聞到了家裡的飯菜氣息,高興地說:“一回來就有熱飯吃,娶了媳婦還真是不錯。”

祝翾從灶間兜著圍裙走了出來,聽見這句話忍不住哼了一聲,然後站著看了一眼譚錦年,

譚錦年沒成想她也在,被嚇了一下,忙拎著手裡的荷葉雞朝她說:“翾妹也在啊,我抽空回來,正好天禧寺門口有道士做這個雞,我同窗都說味道香得不得了,我就排了隊買了,待會一起嘗嘗吧。”

天禧寺附近做荷葉雞的道士?祝翾覺得這句話怎麼聽怎麼不搭。

她忍不住心想,應天還真是好,大城市就是包容萬物,道士居然能在寺廟門口賣荷葉雞為生。

她因為在放空思緒所以一直站在那,譚錦年就以為祝翾又在點自己做事情,就很自覺地進門拿了圍裙給自己圍上,說:“還有哪些事情要做?我來吧。”

譚錦年也不是大富貴出身,小時候和宋太太相依為命,他當然也會做飯做菜,隻是等讀書有了出息,宋太太就不許他再沾這些瑣碎事了,娶了祝蓮之後,祝蓮又太體貼。

可是現在祝翾在這,他再怎麼也不能那麼理所當然了。

祝翾實在是了不得的一個女郎,她錄試之後寫了一篇文章出儘了風頭,後來女學大成畢業答辯很多人去觀禮,本來答辯隻有師生問答的,結果被生生鬨成了傳道現場,不少人看完了還覺得不過癮。

於是等祝翾大成之後的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依舊有連綿不絕的上門找她求知的人。

祝翾的大論因為涉及的知識麵太多,寫這篇文章得通讀百家典籍並且深深理解,同時能夠從宏觀角度去分析具體的時代影響,還要去考證具體哪段時間到哪段時間某種理論最是主流,當世的名人某某更接近哪個思想,因此才會產生了某些政治事件,所以哪怕她寫得已經很簡略了,也寫了十萬字開外。

這也是學裡女學生說她調起高了不顧她們後麵死活的原因。

祝翾素來就有積累,因為她大論寫得精深,所以半天答辯不可能把所有問題問全麵了,那些被她大論驚豔的人自然是一肚子問題要請教她。

於是祝翾隻好把自己的大論正式公開發表了,然後在某小報學術問答板塊登記了,這樣彆人就不用追著她本人問了,可以把問題刊在報上,然後祝翾根據問題再投刊給小報回答。

結果投刊給小報詢問的人每期都有數以百計的人投稿,小報也隻能挑其中幾問上報,不重樣的問題據說能刊到明年去,祝翾這場“報紙傳道”的場麵實在是大為壯觀。

譚錦年知道形勢比人強,也徹底看清了祝翾的厲害與天賦,不敢再等閒視之。

他見祝翾在,就能夠很自覺地開始乾活了,祝蓮卻說:“行了,菜都已經炒完了,你坐著吧。”

譚錦年看了一眼祝翾,不是很好意思直接在那坐著等吃了,祝蓮就安排他擺筷子盛飯,等大家都坐下,譚錦年獻寶一樣解開荷葉雞,推薦祝蓮祝翾兩個嘗嘗。

祝翾也好奇這神奇的荷葉雞是什麼滋味,於是吃了一筷子,等品了這個來曆詭異的荷葉雞,她也忍不住在心底感慨道:雖然是天禧寺門口的道士做的菜,聽起來很不著調,但是還真彆說,挺好吃的。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