薑小白苦笑著說道:“我現在是現在是高處不勝寒啊,哪裡有什麼會當臨絕頂。”
鄭青雲奇怪的看著薑小白:“不應該啊,這不是你薑小白的性格啊。”
薑小白搖搖頭,一邊招呼趙曉錦泡茶,一邊說道:“我薑小白什麼性格,哪裡有什麼性格,我怎麼不知道。”
鄭青雲無奈的說道:“行了,不和你扯淡了,今天過來是有幾件事要和你說。”
“你說。”
“首先是咱們魔都有幾家國營企業要上市了,你要是有空就過去指點一下。”鄭青雲說道。
薑小白搖搖頭:“我不去,有林主任,劉副主任在,我去乾什麼,人家才是專業的。”
薑小白口中的林主任,劉副主任指的是上交所的林主任和劉副主任。
當然了,之前的時候劉副主任在家和公司籌備上市的時候,還是劉組長。
去年的時候升官了,現在是劉副主任。
“他們倆哪裡能夠忙的過來啊。”鄭青雲歎了口氣說道:“現在魔都這邊這麼多企業準備上市。
就他們上交所的那幾個人,就是忙死也忙不過來啊,不是他們不給麵子不去。
說實話,他們倆已經有一段時間沒有回家了,沒白天沒黑夜的忙啊。”
鄭青雲說著,薑小白一愣:“真的假的?”
鄭青雲苦笑著:“什麼真的假的啊。你是不知道魔都這邊今年有多少家企業要上市。”
“多少家?”薑小白問道。
“整整有好幾百家啊。”鄭青雲說著。
薑小白蹭的一下就從沙發上站了起來,滿是不可思議的看著鄭青雲:“好幾百家,老鄭你開什麼玩笑?”
他知道今年上市的公司比較多,但是沒有想到這麼多。
“開什麼玩笑?一點也不開玩笑的。”鄭青雲認真的說道。
薑小白倒吸一口涼氣,然後坐了下來,半天沒有反應過來?
自從1992年夏季的鵬城認購證之後,很多人突然發現,股市可能是拯救國有企業的最佳手段。
經濟學家紛紛獻策,指出“通過股票市場融資,是搞活和增強國有企業實力的戰略選擇”。
於是上交所和深交所從此實行一種全麵扶持國有企業的“指標配額製”的上市機製。
即由上級確定上市額度,然後按地區分配上市指標,這些指標絕大多數被分配給了各地的國有企業。
這種政策,在後世根本不敢想象,但是在當時算是救命稻草,股市給大家指明了一個新的方向。
“上市指標”成為政府救活國有企業的“最後一把米”。
在上市的過程中,財政及銀行對企業的撥款或貸款,先變成了債權,接著又變成了股權,然後通過股票發行都一股腦地賣給了股民。
讓已經陷入絕境的國有企業再次得到了喘息的機會,另一方麵還意外地解決了居民儲蓄增長過快的問題。
而這個事情在今年,1996年的時候,達到了一個高潮。
一個魔都有幾百家公司上市,薑小白已經不知道該說什麼了,上的好!
薑小白的反應在鄭青雲的意料之中,畢竟他在最初知道數據的時候也嚇了一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