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聲第二次響起,薑小白雖然說的含糊,不像是世界經濟形勢總結的那麼到位,但是卻透露出一股信心和堅毅來,那就是對於國內經濟未來的信心。
薑小白最後說到了民營企業:“其實從開放開始到現在,已經過去了二十二個年頭了。
二十二年啊,咱們民營企業從一開始的鄉鎮企業起家,發展到了今天,也算是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是在國內的經濟體係裡邊,我想大家都明白的。
占據主要地位的還是外資合資的這些企業和國營企業的巨頭,咱們民營企業雖然說競爭力強,但是很多的行業還是進不去,還是處於邊緣的……”
薑小白說著,會議室裡邊頓時就安靜了下來,沒錯,要說國內有錢的人,他們在座的這些人真的是國內最有錢的一小撮人了。
什麼國營企業的廠長之類的,那都是職位而已,賺的是工資,即使能夠分到一點點的股份,但是對於他們這些控股企業來說都不算什麼的。
但是要說在經濟活動中的位置,不得不承認的是,哪怕是已經走到了第二十二個年頭,哪怕是國退民進的政策已經開始了好幾年。
但是不得不承認的是,在國內,跨國資本不斷的滲透,國有資本強勢重組,兩大力量在雄心勃勃的準備廝殺的時候。
第三力量的民營企業就像是一個棋局之外的旁觀者一樣,不管是力量上還是其他方麵,都差了太多太多。
外資來投資有各種各樣的優惠,港商來有各種各樣的優惠政策,國營企業不用說,各種政策上的傾斜,那更是家常便飯。
唯獨民營企業,從一開始就是姥姥不疼舅舅不愛的,這麼多年了一直是這樣。
之前的時候還好說,不管怎麼說民營資本也是國內的力量,最起碼和國營企業是一致對外的,包括之間在家電行業發起的民族品牌保衛戰之類的。
但是隨著國內入世以後,國營企業和跨國公司在一定程度上達成了共識。
這是因為國營企業要走出去了,需要借助跨國資本的力量,而跨國資本則需要進入國內。
就比如說之前的兩大油集團和李先生、摩根等那邊的合作就是一次很明確的。
那這個時候本來處於弱勢的民營資本就越來的越處於邊緣化了,民營企業想要突破的機會越來越少,也越來越難了。
當然了,除了華青控股集團這樣早早的就已經突破了,已經成為了世界五百強的企業,其他的企業不是舉步維艱,而是在一些重要的行業內,和一些高端的行業內,根本就進不去的。
你也沒有這個實力進去,這才是最重要的,也是最讓民營企業感覺到難受的地方。
雖然說不想要承認,但是這卻是是一個無可爭辯的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