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華青控股集團、萬向汽車、吉力汽車、中玉汽車、筆亞滴汽車五家合作,開發的新能源第一輛車子下線卻沒有任何的動靜。
薑小白沒有邀請任何的媒體,隻是邀請了甬市這邊引進項目的王主任等幾個領導過來,剩下的就是他們這些合作者了。
李叔副、王福、王中天,萬向集團雖然說參與不深,平時魯廠長也不管新能源汽車這邊的事情,但是這個時候魯廠長還是親自來參加了。
第一代的新能源汽車的汽車,正式的從生產線上走了下來。
薑小白等人還挨個進去試駕體驗了一下,當然了,薑小白等人肯定不會去測試汽車的極限狀態的,都是隨意的開一開,感受一下車子的性能就算了。
當然了,就是薑小白敢開,其他人也不會讓薑小白開的,之前吉力汽車薑小白去試駕的時候,差點出了事情,薑小白都是自己把車子給推回來的。
那場事故,雖然說沒有媒體記者知道,也沒有人宣傳,但是大家心裡都沒有忘記的,依舊記得清清楚楚的。
尤其是李叔副。
薑小白也怕再出現那種情況的,畢竟這是第一代的新能源汽車,具體的性能怎麼樣,還需要具體的去跑測試,具體的去實踐的。
現在能夠看的數據都是紙麵上的數據。
新能源汽車完全采用的是電能,王福作為技術負責人,在說著眼前電車的一些基本情況。
其實純電車,早就有了,發明電動車的時間是1881年,比卡爾·奔馳發明第一輛汽車早了整整五年。
當然了,那會的汽車,隻能夠作為一個曆史寫在書裡而已,這個時候距離真正的電車,當然還很遠很遠。
而在現代的汽車曆史上,真正的第一個開始做電動車的,是奔馳,在1972年,奔馳推出了具備快速更換電池係統的LE306電動貨車。
通過安裝在車身側麵的擋板,可將安裝在貨倉下方的電池組從一側拉出,從另一側將滿電的電池推入便完成了換電。
LE306有效載荷約為一噸,電池重量為860kg,滿電續航為50公裡,電動機功率為56kW,最高車速為80km/h。奔馳總共生產了59台LE306。
電車算是在曆史上邁出了重要的一步。
等到了九十年代初的時候,奔馳在漢諾威博覽會上展出了基於W201的190E電動車。1991年車展上,奔馳又帶來了190E的升級版車型190EElektro。190EElektro的每個後輪各搭載一台直流永磁電動機,總功率輸出為44馬力,滿電狀態下續航裡程為110km。由於采用了減重設計,它隻比W201重了約200kg。
奔馳的190距離正式的量產就差最後一步了,但是很可惜還是沒有量產。
第一款量產的電車,應該算是通用汽車的EV1,它的續航為97km,後來更換成鬆下的鉛酸電池,續航增加到161km,再後來又替換成了鎳氫電池,車重大幅降低的同時續航也增加到了257km。
但是車子的銷售價因為成本的原因非常的昂貴,銷量並不是很好,最後隻能夠以租代售,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