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第二十五章(1 / 2)

一家人圍坐在書桌旁, 煤油燈的光照在每一個人臉上。

明明是緊張謀劃的氛圍,卻莫名多了幾絲溫馨。

孟林的計劃是:讓評上獎的稿子體現出他的特色。

他的目的是:讓宋書記發現獲獎的稿子出自一人之手。

如此一來,從他提建議到幫助彆人寫稿子, 再到組織結對幫扶活動,他的貢獻、他的功勞,領導這下全知道了。

孟林臉上寫滿勢在必得, 野心這兩個字從來都不是貶義詞。

這點正是孟林和劉翠最大的區彆。

劉翠不會主動去爭什麼, 孟林恰恰相反, 他拚命地爭取甚至是搶奪, 這也是段師傅一而再再而三讓孟林安分一點的原因。

日複一日的車間門工作對孟林來說沒什麼吸引力, 往上爬才是他的終極目的。

屏蔽掉了段師傅、秦銳、聞剛這些喜歡站在道德製高點、喜歡打壓和貶低彆人的人, 孟林更能聚焦目標,更能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

雖說劉翠主動性不強,但不代表怕事。

當她聽完孟林的計劃後,表情幾乎沒有變化, 一開始是什麼樣子的現在還是什麼樣子,心理素質十分好。

她抬頭看了眼孟林,說道:“如何保證評上獎的稿子都是你幫忙寫的呢?”

這分明是個不確定的結果。

你想啊,全廠的人參與投票, 他們投誰我們又說了不算, 不過一般來說,自家人投自家人,但這樣也不能保證什麼啊。

顯然,劉翠抓住了計劃中最關鍵的地方。

這也是孟林接下來要詳細說的部分。

既然結果不確定,那我們想儘辦法讓它確定好了,具體做法是推選自己組裡的組員,讓趙三柱等人選上。

至於為什麼選這些人?

第一, 和自己關係好,把這些人推上去對他來說隻有好處。

第二,建立自己的團體,他前麵已經說了,要提高團(拉)結(幫)彆(結)人(派)的能力。

說起小團體,可能有些人第一反應是抵觸。

但放在現實生活中,你想前進,還必須得有一波人幫你,不然靠自己單打獨鬥嗎?那得到猴年馬月才能辦成你想辦的事情啊。

要知道,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

趙三柱、同事……團結能團結的人,力量才會越來越壯大。

當大家的目標達成一致時,那接下來拉票的環節就會順利很多,每個人都有幾個親戚,幾個朋友,人數一多,那票數不就多了?

這樣一來,結果自然從不確定變成了確定。

劉翠聽完孟林的話,嘴上讚同道:“確實是個好辦法。”而且她男人還能獲得趙三柱等人的支持,一舉兩得。

她現在腦子特彆靈光,不僅能分析問題,還能提出建議。

“可以讓徐楊去拉票。”

全廠有多少人呀,雖說不是每個人都會參與,但僅靠他們幾個人的親戚啥的,明顯不夠,所以還得拉人。

找徐楊去最合適不過了。

徐楊那張嘴特能忽悠,一個不注意就能把人忽悠到找不到東西南北,有徐楊幫忙的話,不說結果萬無一失,但更穩妥。

孟夏也肯定了她媽的提議。

其實在她媽說之前,她也想到了徐楊這個人。

對方雖然看著吊兒郎當的,但能在這個特殊時期掙到錢,肯定有自己的能力和本事,讓他拉票是可行的。

孟林想了想,點了下頭。

這時孟夏指出了一個邏輯上的漏洞:“爸,你放棄自己評獎,極力推選彆人評獎,這得有個合理的理由。”

不緊著自己,緊著彆人,又不是聖母,彆人肯定會有所戒備和防備。

所以得有個說的過去的理由——為什麼不爭取讓自己的稿子評選上,而是竭儘全力地幫彆人。

孟林沒有想到這一點。

他現場思考了一會兒,找到了一個理由:“我的各項工作沒有他們出色,評上的幾率很小。”

孟林這話不是謙虛,而是他的各項工作確確實實沒有趙三柱他們的出色。

他雖然在寫稿子方麵比車間門其他人厲害,但這可不代表他的工作也比車間門其他人厲害。

寫稿子和工作是兩碼事。

像趙三柱,是操作、維修中的高手,不,是高手中的高手。

而孟林技術雖然行,但遠比不上趙三柱。

而評出最好的稿子,大家看的不隻是語言,更多的是內容,是稿子的主人怎麼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

歸根結底還是看每個人都做了什麼工作。

可見,孟林這個理由完全可以。

而且這麼一操作,大家都會覺得孟林謙虛、大度、有氣量,對孟林更有好感、更感激不儘。

這是一家人第一次比較正式地謀劃一件事情。

以後還有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

*

晚上睡覺的時候。

孟林戳了戳劉翠腰間門的軟肉,意思是做一次。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