傑魯諾先生換上衣服來到會議廳的時候,已經有一些家族成員聚集在這裡。
這就是大家族居住在一起的好處之一,當發生某些突發事情時,要召集人員會非常的簡單。
至少這些人不需要接到電話後梳洗一番,離開家門,到車庫裡取了車,然後開上一段距離再一層層的進入莊園,然後來到會議廳裡。
這些都不需要,人們隻需要接到通知,然後洗漱,換衣服,下樓,就行了。
聯邦在家庭文化中似乎始終在規避“家庭”的本身,從孩子離開父母組建自己的新家庭開始,他們就和過去的家庭,也就是他們的父母,其他親戚有了割裂感。
明明是一家人,就因為離開家庭獨自生活,結果從一家人變成了親戚。
聯邦的文化中也很強調這一點,但聯邦人強調的方式並不是那麼的簡單直接。。
他們強調的不是擺脫“老家庭”,而是強調人應該學著“獨立”。
聽上去好像不是一回事,但實際上這種思想的核心就是當人思想成熟之後,應該從家庭裡獨立出去,獨自生活,獨自去麵對這個世界!
這就是聯邦在自由和公平兩大精神之後的第三大精神獨立的精神!
也有人說這種精神實際上源自於開拓者時代,但這種說法並不占據主流位置,人們還是覺得,獨立生活才是正確的方式。
還有一些社會學家會舉例一些動物,比如說自然界的掠食者,它們的孩子在“青少年”時期就會被父母趕出領地,而這麼做的目的就是幫助下一代成長。
民眾們信了,也這麼做了,但割裂的家庭和親情,卻始終無法彌補。
那些老人們情願孤零零的坐在壁爐邊的搖椅上,手裡拿著十幾二十年前,或者更久以前的相片用袖子擦了又擦,去緬懷過去一家人的時光。
也不會輕易的給自己的孩子們打電話,告訴他們是時候聚一聚了。
孩子們也是如此,當然他們需要麵對的東西更多,競爭殘酷的社會或者緊張的學業,加上感情生活和豐富的社交,他們不太會想起那些老人。
但是這都是正確的嗎?
這種“獨立精神”它就一定是正確的嗎?
其實並不是,至少不完全是。
縱觀聯邦的上層社會甚至再往外擴大一圈蓋弗拉和彭捷奧這些“傳統”國家。
每個上層社會的個體背後都是一個龐大的家族而這個大家族中的大多數人,都是居住在一起的。
他們會興建大型的莊園甚至是古堡來提供家人居住,彆說父母和成年的孩子居住在一起就算是四代乃至五代人居住在一起,都是很尋常的。
如果說有什麼東西你不知道是對的還是錯的那麼就看看這個社會的上層那些人是如何做的你就會明白了。
他們是不會錯的,至少大方向上不會錯。
其實真正製約人們居住在一起的並不是什麼“獨立精神”或者“成長的代價”,而是他媽的貧窮!
不是每個家庭都能有一個莊園甚至一個古堡,把一大家子上百口人塞在一起。
彆說莊園古堡了就算是大房子也不是人人都能擁有的!
社會中下層沒辦法把家人們放在一起生活所以他們就得為家庭的割裂找一些理論依據和支持。
“獨立精神”以及“成長的代價”顯然就是當下最符合聯邦價值觀的說法。
電影裡書籍裡,人們都在這麼說於是大多數人就相信了。
其實他們不信也沒辦法,因為無法支持所有人一起生活的代價!
如果社會是始終向前發展的,到最後人們應該還會重新居住在一起,而不是分割開!
走進會議廳的時候會議廳噪雜的聲音就停歇了下來空氣中飄蕩著濃濃的煙味,傑魯諾先生微微有些頭暈心臟也不是很舒服。
他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後,沒有立刻坐下而是雙手扶著桌沿站了一小會,然後才坐下。
房間裡就在他站著的這一會徹底的安靜了下來,這些人都以為傑魯諾先生是對噪雜不滿。
其實站在門外的管家很清楚,傑魯諾先生的身體可能不太舒服。
他起的太早了,而昨天晚上,以及這段時間他都沒有得到充分的休息,身體會不舒服很正常。
不過為傑魯諾先生的身體考慮管家還是聯係了醫生,讓他們隨時準備著。
房間裡,傑魯諾先生並沒有表現出氣餒之類的情緒,他依舊像是以前那樣的肅然“我們的賬上還有多少能活動的資金?”
第一個問題就是直接指向最關鍵的東西,東西,錢!
在今天之前,傑魯諾先生從來都不會為錢這個東西擔憂,他甚至對錢都沒有什麼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