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9 章 亂世裡的書童炮灰攻29(1 / 2)

八月。濮陽邵分三路攔截宣王。

宣王在沛水上遊放火船,火船順流而下,意圖燒毀下遊橋梁,阻止濮陽邵進兵岷州。

濮陽邵派人乘小艦,用鐵索攔截了火船,大軍順利通過沛水,進兵岷州。

雙方主力自此在岷州開戰。

濮陽邵著人挖地道至岷城牆下,放火燒之,上方梁木燒毀,城牆轟然垮塌。

宣王派兵出擊,精騎兵在濮陽邵陣營內橫衝直撞,更有大將直衝中軍而來,擒賊先擒王。

濮陽邵一刀殺之,整頓兵馬反擊。

雙方互有損傷,暫時休兵。

宣王使者擂鼓大喝,道是濮陽邵不過一賊寇爾,流亡南周,陛下收留了他,賊子卻恩將仇報殺了陛下,此等不忠不義毫無廉恥之人,縱兵劫掠,殘酷嗜殺,紹京多少百姓命喪其手。諸將生長南周,不思報效國家,反而投降叛敵。

今宣王立誌複仇,諸將若此時歸順,助王殺敵,猶未晚矣。屆時不但官位保留,還另有重賞!

濮陽邵召人回罵,道是南周世家豪族宗室,欺壓寒門庶族黎民百姓,致使百姓無地流亡,庶族屈居人下,上層酒肉美酒肆意揮灑,底層人人相食隻為求存,如此慘況,豈有長存之理!大燕陛下如昔日武王伐紂,大周非他奪之,乃天意也!

況周烈帝自知罪孽深重,臨終前禪位於陛下,後於摘星閣自焚祭天,爾等卻倒行逆施,扯了大旗再起戰事,居心何在?不過是妄圖恢複舊製,踩著累累屍骨重獲榮華!

大燕諸將一路征討,將爾等親族一並殺之,投降之言妖言惑眾,屆時諸將性命難保,悔之晚矣。

又喊話岷州城內,道是殺了宣王者,封王,開府儀同三司,賞萬戶食邑!

宣王使者又罵,說是濮陽邵一介蠻子,必會薄待漢人。

濮陽邵使者回罵,說是高門聯姻盤根錯節,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宣王身邊全為昔日大周高官親族,若讓其得勢,南地又將重蹈覆轍。況昔日滄國帝王漢化,如今胡漢融合大勢所趨,大燕陛下自是平等待之,有功者封王侯,賞重金,娶漢人皇後,拜漢人為相,何來薄待一說?

宣王使者再罵,濮陽邵使者繼續回罵,兩個使者一城牆上,一城牆外,罵得口乾舌燥,誰也占不了上風。雙方鳴金收兵,擇日再戰。

夜晚,濮陽邵派精兵偷襲,宣王謀士早有預料,城牆雖垮塌,但城牆內修建了營壘,士兵不間斷巡邏,偷襲失敗。

雙方對峙一月,損失慘重。

九月,天降大雨,河水暴漲。濮陽邵退軍高地,派人修渠引水灌城,宣王大罵賊子,棄城先逃,留一大將繼續守城。

說是好好乾,馬上派遣援軍裡應外合,左右夾擊,必叫濮陽邵有來無回。

濮陽邵帶精兵追擊,反中埋伏,損兵折將,怒而強力攻城。

岷城內大水淹沒,吃飯燒火都要將鍋爐吊起,死者眾,屍體飄浮無人收斂,城中又起疫病。守將抵抗半月,左等右

等等不來援軍,開城投降。

濮陽邵大軍乘戰船,靠近城門之際,殘軍射箭抵抗,竟是詐降。

濮陽邵手下兩員大將未有防備,中箭而亡。

濮陽邵大怒,下令屠城。

荀延並未阻攔。他就是要雙方消耗殆儘,打得越狠越是能達到目的。

他總是讓忠於濮陽邵的人當先鋒衝鋒陷陣,忠於晏巉的人則保留實力。

此消彼長,濮陽邵在劫難逃。

但晏巉得知後,覺城中百姓無辜,命其建言阻止。

荀延這才勸阻道:“大燕內亂,不止於明麵攻伐,更有民心之爭。百姓不會體諒陛下屠城的緣由,隻會畏懼抗拒滿懷恨意,屆時那宣王大肆宣揚出去,敵軍所占城池必負隅頑抗,殊死一搏。收複失地,將事倍功半。

“且各地早有獻城投降者,此勢若起,則大勢去矣。”

濮陽邵隻好作罷,殺了守將了之。

十月。濮陽邵病倒軍中,竟是染上了疫病。

軍中疫病蔓延,隻能將屍體焚毀。軍醫研究多日,獻上藥方,疫病得以阻止。

但宣王在周地大肆宣揚濮陽邵已死的謠言,各地不少聽信了謠言的守將竟直接獻城投降。

濮陽邵剛痊愈,未有休養時間,便不得不領大軍到蛟沃,與宣王正麵迎戰。告知天下他活得好好的,投降投得未免太早了些!

駐紮蛟沃,修建營壘,濮陽邵歎道:“早知疫病損兵折將至此,當初應直接泄洪,火燒了那岷城。軍師誤朕矣。”

濮陽邵急調各地大軍支援,宣王亦是調兵蛟沃,雙方決戰。

清晨雙方列陣對峙,宣王罵道:“你倒是命大,竟沒死成!”

濮陽邵回罵:“棄城而逃,跑得倒快!”

宣王道:“鼠輩囂張!水淹岷城,害了諸多百姓性命,患疫是你的報應!叫你逃過一劫,是天意要我親手殺之,為先帝報仇雪恨!”

濮陽邵道:“囫圇話說一堆,麵子上磨得光,報仇是假,想當皇帝才是真,廢什麼話,開戰!”

雙方大戰,濮陽邵帶軍直衝宣王而去,拉弓射箭,射中了宣王寶馬,宣王跌落馬下。濮陽邵拉弓再射,一大將斬斷箭矢,救了宣王回營。

濮陽邵令人大喝宣王已逃,眾將還不束手就擒,宣王陣營軍心大亂,陣列被騎兵衝潰,紛紛逃竄。

宣王驚魂未定,又聽說士兵逃亡,大怒,要把逃兵都斬了。

但謀士勸道:不可!此舉隻會加重恐慌,整兵再戰才是上策!

但宣王差點身死,心中竟生了懼意。留一大將斷後,自己帶兵逃了。

自此宣王不肯再上前線衝鋒陷陣,坐鎮後方調兵遣將。

雙方混戰至十二月。雪飄萬裡。

軍馬疲憊,損兵折將,誰也沒能討得好。

但各地一直有城池投降宣王,濮陽邵疲於奔命,頗感大勢已去。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