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的每一個人都在盼望著她死去,仿佛她的死亡就可以抵消這場戰亂一般。
她的哥哥,她的姐姐,她的所有親人都在剛剛被殺死,她也會很快死去的。
淒然一笑,楊貴妃沒有再看向皇帝一眼,而是接過帛帶,眾目睽睽之下就在一顆梨樹上自縊。
沒有人歡呼,沒有人說話。
現場一片靜默,又累又餓的眾人都在注視著楊貴妃這個絕代佳人的死亡。
隨著《霓衫羽衣舞》的奏樂聲響起,天幕的畫麵被分割成三等份:一份是楊貴妃的自縊場麵,無數逃亡的人都在注視著;一份是昔日歡歌笑語奢侈糜爛的取樂場景,那裡有著華衣美服珍饈佳肴;一份卻是在安史之亂中為國戰死的戰士。
無數的人倒下,最後變成白骨累累,他們身後守護著的便是泱泱大唐。
天幕裡的畫麵已然消失,巨大的棋盤再度出現。
當神女的身姿再度顯現時,專心致誌觀看天幕的眾人方才回神。
【在這場安史之亂中,吾認為非常值得一談的就是香積寺之戰。】
【這是安史之亂的決戰。當時對戰的唐軍十五萬,叛軍十萬。那是大唐最為精銳的軍隊,卻是在做自相殘殺的對戰。】
【雙方都是唐軍,戰術、戰備和人員都差不多,所以想要分出勝負,就隻能用人命去拚。】
【原先大唐這邊的士氣低沉,不願再戰。畢竟皇帝都選擇帶著他的貴妃和宰相逃走,他們作為曾經被拋下的將士,如何能有捍衛一個已呈現亡國之兆的國家的信心和軍心?】
神女說到此處,神情是非常莊嚴的,直接就把眾人的心,尤其是貞觀君臣的心都給提起來了。
【在此吾不得不提一下《秦王破陣樂》(2),因為這一首破陣樂在這場戰爭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聽到這一句話,生活在安史之亂之前的眾人都有點不理解了,為何一首破陣樂能起到至關重要的的作用?
連李世民本人都覺得有點不可置信。
【《秦王破陣樂》是唐太宗李世民作為秦王時,率軍大破劉武周,於軍中所作之樂,即位之後也時常是每逢宴會就演奏。】
【這是大唐著名的歌舞曲之一,同時也是唐軍穩固軍心和提升士氣的最佳軍隊破陣樂。】
【當時唐軍根本無心迎戰,一心隻想投降。】
【但唐軍的先鋒李嗣業高聲大唱《秦王破陣樂》,咬牙脫了上衣,手持長.槍衝進敵人隊伍解決了幾個將領。】
【看到這一切的唐軍士兵也跟著高唱《秦王破陣樂》,跟著先鋒一起衝鋒陷陣殺敵。】
【“受律辭元首,相將討叛臣。鹹歌《破陣樂》,共賞太平人。”】
【為何他們眼中常含淚水?隻因他們對大唐這片土地愛得深沉。】
【香積寺之戰(3)持續了四個時辰,在這場戰役裡並沒有任何與孫子兵法上相關的計策,因為它拚的就是人和刀劍。】
【短短四個時辰,整個香積寺屍橫遍野,白骨深深,到處都是被鮮血染紅的路。】
【最後唐朝勝利了,在付出一命換一命的慘痛代價後,十幾萬的將士性命,成功為唐朝多延續了一百五十餘年。】
【而這便是一代天可汗的魅力,亦是盛唐的魅力。】
【即便是在唐太宗死後的一百零六年,他的餘威仍在保護著大唐,保護著他的將士,保護著他的子民。】
【這正是驗證了一個道理:有的人死了,但他永遠活著;有的人活著,但他早就死了。】
【這說的就是唐太宗李世民和唐玄宗李隆基。】
【香積寺之戰雖然勝利了,但大唐也輸了。】
【因為從此之後,盛唐衰落,備受欺負的晚唐拉開序幕。】
【晚唐國力衰退,民生凋靈,曾經讓萬國來朝的盛唐啊,卻是虛弱到讓外敵頻繁侵擾。】
【而這就是因為那些能為大唐保家衛國的將士,幾乎全部都戰死在那八年的安史之亂中。】
【後世無數悲傷盛唐落幕的人都會有這樣一個想法,那就是唐玄宗李隆基為何不死在開元二十五年?他們認為隻要唐玄宗李隆基死在強占兒媳前,死在晚年昏庸前,死在安史之亂前,會不會盛唐就能一直延續下去?】
【但這僅是無數後世之人的妄想。】
【但吾認為妄想也未必是永遠都不可實現,爾等聽了吾這一課,想必心中已然燃起許多抱負,那邊遵循本心去做吧。】
【有的命數早已天定,但能窺見神跡者,你們的命數方才起步。能在這未知命數道路上走多遠,隻待爾等選擇如何。】
神女神情略帶悲憫的說完此言,隨後再留下“三日後吾將為爾等上第二課”,便翩然離去。
獨留下被香積寺之戰震撼到失語的眾人。
而天幕之中的巨大棋局還是沒有下完,就像是眾人的命數一般。
此時已經在局中,卻還不曾走到最後一步。
作者有話要說: (1)《三國誌·蜀書·後主傳》裴鬆之注引《漢晉春秋》記載,蜀亡後,後主劉禪被安置在晉都洛陽。司馬昭問他:“頗思蜀否?” 他說:“此間樂,不思蜀。” 後泛指樂而忘返或樂而忘本。
(2)《秦王破陣樂》是中國唐朝宮廷樂舞。最著名的 歌舞大曲 之一。最初用於宴享,後用於祭祀,屬 武舞 (與 文舞 相對)類。是 大唐 鼎盛時期的象征,氣勢不凡。秦王即唐太宗 李世民 ,“秦”是其登基前封號。公元620年,秦王 李世民 打敗了叛軍 劉武周 ,鞏固了剛建立的唐政權。於是,他的將士們遂以舊曲填入新詞,為李世民唱讚歌:受律辭元首,相將討叛臣。鹹歌《破陣樂》,共賞太平人。”
(3)香積寺之戰:唐至德二載(757年)九月,在唐平安史之亂的戰爭中,唐軍於香積寺(今長安縣南)北、灃水以東地區,大敗叛軍安慶緒部,收複京城長安的作戰。
經過
唐肅宗在安祿山被其子安慶緒謀殺奪位之後,拒絕采納侍謀軍國、元帥府行軍長史李泌先搗叛軍巢穴範陽(今北京城西南),使其退無所歸的建議,決定先攻長安。二載四月,任命郭子儀為天下兵馬副元帥,授以平定叛亂,收複兩京(即西京長安、東京洛陽)的重任。五月,唐軍在長安西麵的清渠受挫,退保武功(今陝西武功西北)。閏八月二十三日,唐肅宗賜宴招待諸將,決計大舉進攻長安。九月十二日,天下兵馬元帥廣平王李俶、副元帥郭子儀率兵15萬,並借回紇騎兵4000,號稱20萬,由鳳翔(今屬陝西)出發,向長安推進。二十七日,進至長安城西香積寺北、灃水以東地區。唐軍接受在清渠被叛軍步騎夾擊失敗的教訓,加大縱深部署,加強翼側掩護,以李嗣業為前軍,郭子儀為中軍,王思禮為後軍。長安叛軍10萬列陣於唐軍之北。叛將李歸仁出陣挑戰,唐前軍迎擊,擊退李歸仁部,逼至安軍陣前。安軍全力反擊,唐前軍稍退,安軍乘勢逼進,唐軍抵擋不住,自相驚亂,安軍爭搶唐軍輜重。李嗣業見部眾潰亂,高喊:今日不以身餌敵,軍無遺矣。他脫去戰袍,坦胸露懷,手持長刀,立於陣前,大呼奮擊,叛軍當其刀者,人馬俱碎,連殺數十人之後,唐軍方穩住了陣腳。他立即整頓隊形,率前軍各執長刀,如牆推進,身先士卒,所向披靡。都知兵馬使王難得為救其裨將,被叛軍射中眉骨;垂下的眼皮遮住了眼睛,他拔出箭,扯下眼皮,血流滿麵,仍忍痛力戰。此時,安軍埋伏於陣東的精騎,企圖襲擊唐軍側後。唐軍偵騎發現後,朔方左廂兵馬使仆固懷恩率回紇騎兵4000,一舉將其大部殲滅;接著仆固懷恩軍又迂回至安軍陣後,與唐軍主力前後夾擊安軍。雙方自中午一直廝殺到傍晚,唐軍大獲全勝,殲叛軍6萬餘人,安軍大敗,潰逃長安城內。仆固懷恩判斷安軍必將棄城逃跑,多次建議率部追擊。李俶以激戰終日,部隊甚疲為由,未予采納,致使叛軍將領安守忠、李歸仁、張通儒、田乾真等乘夜東撤。二十八日,唐軍收複長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