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心中無數想法還是關於假若他能得到江山社稷圖,那他應該怎樣使用江山社稷圖的方式。
曾被主公讚為“吾之子房”的荀彧看著主公眼饞江山社稷圖的眼神,心中頓時歎息一聲。
神女喜愛哪個朝代這件事根本都不需要懷疑,那這江山社稷圖的最終歸處也必然是屬於那秦朝。
和身邊的郭嘉對視一眼,兩人都清楚主公是明白這個道理的,隻是這江山社稷圖的誘惑太大,甚至可能比美貌婦人對主公的誘惑還要大。
畢竟這可是神仙親自承認的神器,尤其是是“得江山社稷圖者,得天下。”,此言一出,絕對就是會讓一大堆人為之瘋狂。
但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江山社稷圖的歸屬,還是得讓神女來決定。
·
唐朝,長安。
唐太宗李世民雖然眼饞這江山社稷圖,但對於自己是否有緣得到神女賜予的江山社稷圖一事,卻是不抱多大希望的。
畢竟九天玄女對那秦朝的喜愛之情就差直接昭告出來,對於喜愛之人就要給予最好的一切。
這一點李世民倒是深有同感。
因為他對待心愛的觀音婢,還有觀音婢給他生的幾個孩子,以及他喜愛的各位臣子,也是這般愛重。
隻恨不得把世間一切美好事物都給予他們。
·
明朝。
朱元璋大手一拍太子朱標的肩膀,同樣歎息這個江山社稷圖他們大明是沒戲了。
“俺和俺標兒創建的大明這麼好,怎麼神女就不喜歡大明呢?”
如果神女喜歡他們大明,說不定江山社稷圖就是他們的了!
眼睜睜瞧著這麼大的好東西流到秦朝,真是看著都要心痛如刀割。
太子朱標趕忙安慰傷心的老父親:“爹你就放心吧,大明有千般好萬般好,定然會有喜愛我們大明的神仙。”
聽到兒子這樣的話,朱元璋兩手激動一搓,覺得標兒說的很對。
“就是不知道後麵會喜歡俺們大明的神仙什麼時候到,隻希望神仙能早點有空早點來,這樣子俺們大明的老百姓才能更快的過上好日子!”
馬皇後認為遇到神仙這種事情講究的是緣分,有緣的話神仙自然會來,無緣的話任憑他們怎麼求,估計都是無濟於事。
但對於躊躇滿誌的父子倆,馬皇後沒有潑冷水,隻是目光和緩的看著天幕,那江山社稷圖的各種宏偉磅礴地形還在不停的展露,隻是每當他們想要記下來,卻是發現根本記不住。
若這世上真的有垂憐大明的神仙,那就請來快一點,再快一點吧。
因為這個時代的百姓,真的苦得太久了!
·
神女並沒有耽誤時間,而是很快就給出抽簽的方式,那就是各朝各代安排三位尚且活著的人,親自對著天幕說出自己的名諱,便算是參與此次江山社稷圖的抽獎。
至於誰會抽中,在開獎之前都將是未知數。
雖然這個未知數,基本上大家都心裡有數。
就算是有預感這個江山社稷圖非嬴政莫屬,但涉及神仙的事情,即便是沒有任何好處拿,眾人還是非常樂於參與的。
隻是這名額有限且極為珍貴,最後決定權還是在皇帝手上。
而不管是多麼聖明仁慈的帝王,遇到這樣的事情,必定就是得先把自己的名字給弄上去。
明初的朱元璋毫不猶豫的把自己名字對著天幕說出,隨後便讓愛妻馬皇後和愛子朱標也對著天幕說出名諱。
【朱元璋】的名字很快就在極為宏偉的江山社稷圖上顯現出來,而稍後跟在【朱元璋】後麵的還有馬皇後和太子朱標的名字。
而看著在那江山社稷圖上不斷浮現出來的曆史著名人物的名字,比如【嬴政】【嬴扶蘇】【王翦】,還有【劉邦】【韓信】【蕭何】,【劉徹】【衛青】【霍去病】等等,實在就是有一種和古往今來的大人物會麵的激動之感。
劉邦看著【劉徹】的名字怔了一下,很是懷疑這有可能是他的後世子孫。
就是不知道這劉徹有沒有他的威武風範。
作者有話要說: 彆問為什麼圖上有韓信的名字,問就是劉老六他心虛和內疚(?),至於沒有張良,那是因為張良低調謙遜,同時也不想和一生之敵一起上天幕!【政哥:?】
漢武帝劉徹:如果是說吃軟飯、厚臉皮和喜歡男寵的話,那我確實很有祖宗您的風範。【哈哈哈隻是開個小玩笑】
(1)《王翦將兵》:秦將李信者,年少壯勇,嘗以兵數千逐燕太子丹至於衍水中,卒破得丹,始皇以為賢勇。
於是始皇問李信:“吾欲攻取荊,於將軍度用幾何人而足?”李信曰:“不過用二十萬人。” 始皇問王翦,王翦日:“非六十萬人不可。”始皇日:“王將軍老矣,何怯也!李將軍果勢壯勇,其言是也。”遂使李信及蒙恬將二十萬南伐荊。王翦言不用,因謝病,歸老於頻陽。龜信攻平與,蒙恬攻寢,大破荊軍。信又攻鄢、郢,破之,於是引兵而西,與蒙恬會城父。荊人因隨之,三日三夜不頓舍,大破李信軍,秦軍走。
始皇聞之,大怒,自馳如頻陽,見謝王翦。日:“寡人以不用將軍計。李信果辱秦軍。今聞荊兵日進而西,將軍雖病,獨忍棄寡人乎!”王翦目:“大王必不得已用臣,非六十萬人不可。”始皇日:“為聽將軍計耳。”於是王翦將兵六十萬人,始皇自送至灞上。
(2)《戰國策》上也有記載。後來秦始皇賜夏無且黃金二百溢,曰:“無且愛我,乃以藥囊提荊軻也。”
(3)魯迅曾經說,“曹操設了‘摸金校尉’之類的職員,專門盜墓”。更為確切的記錄是,當時袁紹手下的名士、列為“建安七子”之一的陳琳,在為袁紹攻伐曹操前發布的檄文中說:“特置發丘中郎將、摸金校尉,所過隳突,無骸不露。”
“(曹)操帥將吏士,親臨發掘,破棺裸屍,掠取金寶。至令聖朝流涕,士民傷懷。”
《水經注疏》中說:“操引兵入碭,發梁孝王塚,破棺,收金寶數萬斤。”
據傳陳琳在袁紹失敗後,歸附曹操集團。曹操曾經對陳琳在此文中揭露他祖上的行為表示不滿,對盜掘陵墓的批評卻似乎持默認態度。所謂“發丘中郎將”和“摸金校尉”的設置,或許確有其事。
但也有學者認為這是袁紹在抹黑曹操的名聲,所以就針對曹操是否盜墓這件事是有爭議的。
從上世紀80年代末開始,我國的考古工作者對漢梁孝王墓群進行保護性發掘,在這個三國時代就被盜過的墓群中,仍發掘出了金縷玉衣、大型玉璧等珍貴文物2萬餘件,許多文物價值連城。可以想象,這個巨大的寶藏,對當時缺衣少食的曹操軍隊來說,是一個多麼大的誘惑。
盜墓盜得多了,曹操就悟出了厚葬容易招來盜墓者這個道理。於是,曹操成為中國曆史上第一位提倡“薄葬”的統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