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洵、蘇軾和蘇轍在京師風光無限,隻是當這父子三人名動京師時,突然便傳來蘇軾蘇轍母親病故的噩耗,兩兄弟便隨父回鄉奔喪。】
聽了一大堆唐朝曆史,隨後猝不及防就知道母親病故之事的蘇軾和蘇轍:“!!!”
思母心切的兄弟二人,在和父親商量一會兒,便立即踏上回鄉之途。
就算京師繁盛多姿富貴迷人眼,但於他們而言,還是母親更為重要。
若是不能回去侍奉母親,或者是不能見到母親最後一麵,他們一生都將遺恨不已!
【嘉祐六年,守喪期滿的蘇軾回京應試,應中製科考試。四年後,蘇軾還朝判登聞鼓院。治平二年,蘇軾之父蘇洵病死,蘇軾和蘇轍兄弟扶柩回鄉,瘦小三年。】
還在努力坐船趕回去見母親的蘇軾、蘇轍二人:“……”
蘇軾思索良久,還和弟弟蘇轍擠眉弄眼好一會兒,終是神情糾結的上前對父親蘇洵說道:“父親,要不您還是先進去避避風?否則我擔心您年老體衰容易感染風寒病死。”
蘇洵聞言,立即就狠狠的瞪了一眼兒子,這是說的什麼話?這是在說他會比月神所說的時間門死得更快更早嗎?
蘇轍一聽哥哥說的話,就想要捂臉了——他哥哥這也太不會說話了,怎得一張口就能得罪人?!
現在對著父親和他說就還好,終歸不會出什麼大差錯,可若是在朝為官,那就很致命了。
事實證明,蘇轍對自己哥哥的擔心並不是多餘。
因為他的後半生確實就是升職——撈被貶的哥哥——升職——繼續撈被貶的哥哥這個過程中循環反複。
用後世人調侃的話語來概況,那就是宰相蘇轍真的就差爬龍床來救他那命途多舛經常被貶的哥哥了!
蘇轍,不愧是宋朝第一暖心弟弟。
【熙寧二年,震動朝野的王安石變法開始,蘇軾的許多師友,包括非常賞識蘇軾的恩師歐陽修在內,都因為反對新法與新任宰相王安石政見不合,最終遭排擠而離京。朝野風雨凋零,蘇軾眼中所見,亦是再也不得見平和。】
【熙寧四年,蘇軾上書談論新政弊病,王安石極為憤怒,讓禦史謝景在皇帝麵前言說蘇軾過失,於是蘇軾貶自請出京任職,蘇軾在外任職時因法便民,頗有政績。】
【元豐二年,四十三歲的蘇軾給皇帝上書一封《湖州謝表》,因為在官樣文章中加上個人感情,說自己‘愚不適時,難以追陪新進’,便被新黨抓住把柄,彈劾他‘愚弄朝廷,妄自尊大’‘包藏禍心’等等對皇帝不忠,一時之間門,朝野上下倒蘇之聲一片。】
【同年七月二十八日,蘇軾被禦史台的吏卒逮捕,解往京師,受此牽連者達數十人,而這便是北宋時期著名的‘烏台詩案’。】
【當時新黨欲置蘇軾於死地,而和蘇軾政見相同的許多官員也紛紛上書,連一些變法派的有識之士亦是勸諫宋神宗勿要殺蘇軾,蘇軾的弟弟蘇轍請以官職來為兄長贖罪,但上不允,並將蘇轍貶謫出京。當時退休金陵的王安石聞言之後也上書說:‘安有聖世而殺才士乎?’】
【最後這場‘烏台詩案’在王安石的一言中得到決斷,蘇軾被從輕發落,貶為黃州團練副使。在蘇軾坐牢的一百零三天裡,幾次麵臨被砍頭的境地,但都因為宋太.祖趙匡胤定下不殺士大夫的國策而躲過一劫。】
【蘇軾到任黃州之後,因心情鬱悶曾多次道黃州城外的赤壁山遊覽,並寫下《赤壁賦》《念奴嬌·赤壁懷古》等千古名作——‘大江東去,浪淘儘,千古風流人物。’】
【元豐七年,蘇軾離開黃州,奉詔趕赴汝州就任,隻是長途跋涉導致幼兒不幸夭折。喪子之痛下蘇軾便上書朝廷,暫不去汝州,先娶常州居住,而就在他準備南返常州時,宋神宗駕崩。】
和在帶著臣子熱火朝天搞變法的宋神宗:“???”
跟著官家一起兢兢業業搞變法的眾臣子:“???”
這、這蘇軾都沒有去世,怎得他們官家就先駕崩了?!
主張變法的官家駕崩了,那變法結果如何?不會是中道失敗了吧!
【蘇軾覺得常州很是美好,既無饑寒之憂,也無京城政治紛爭,於是他便愉快的決定把常州當作自己的終老之地。】
宋神宗等人:月神啊!現在重點不是蘇軾,是變法啊!
【建中靖國元年七月二十八日,蘇軾卒於常州,享年六十五歲。宋高宗即位後,追贈蘇軾為太師,諡號‘文忠’。】
猝不及防就聽到蘇軾死訊的北宋眾人:“……”
可是他們還是更為關心變法是否成功了。
【蘇軾的一生不是在被貶,就是在被貶的路上,他共計被貶三次。第一次是因為‘烏台詩案’被貶黃州;第二次是因為變法派打壓守舊派,蘇軾作為元祐黨人而被貶惠州;第三次是新派打壓舊派,所有舊派人員都被一貶再貶,蘇軾自然也在其中,被貶儋州。】
【蘇軾為人正直,遇到不平不公之事便會一吐為快,即便是在曆經坎坷的晚年,他亦不曾丟掉這份正直。這是一個難能可貴之人,隻是卻常常會招來小人陷害。】
【熙寧六年,蘇軾遇到昔日同僚沈括,相遇甚歡之下蘇軾謄抄一份新作贈與沈括,而沈括在回到京城之後,第一時間門便詳細研究蘇軾詩稿上的內容,為的就算挑出其中新政的內容,抨擊蘇軾諷刺朝廷的‘證據’,並少交給宋神宗。】
【當時宋神宗雖不高興,卻也沒有對蘇軾發難,隻是五六年後,一些人容不下蘇軾的人開始不斷彈劾蘇軾,最後導致‘烏台詩案’的發生。】
正在和蘇軾把酒言歡的沈括:“……”
就要提筆謄寫新作的蘇軾:“……”
蘇軾默默的把毛筆擱下,而沈括則是默默的和蘇軾告彆。
兩人再也沒有共同話題可聊,隻得一東一西各自離去。
當然蘇軾肯定就是心裡給沈括狠狠地記下一筆,並打算立刻!馬上!就給弟弟蘇轍寫信,大罵沈括無恥!
反正本來他就要寫信告訴弟弟這邊的美食佳肴甚多,那就多加幾句告狀的話吧。
至於沈括那就是感到無比頭疼,小主意被揭穿不是問題。
但要怎樣糊弄官家,才能不讓自己也像這倒黴蘇軾一樣被貶了又貶,這才是重中之重!
【這是蘇軾第一次被貶,亦是蘇轍第一次拯救他的兄長。而此後蘇軾每一次被貶,蘇轍都奮鬥在拯救兄長的第一線,並也開始在官場上升升降降的仕途曆程。】
蘇轍:“……”
他就知道兄長那張嘴絕對一開口便得罪人!
【元豐七年,被調到汝州任官的蘇軾路過南京時偶遇王安石,兩人相談甚歡,最後居然達成和解,甚至在兩年後王安石去世時,蘇軾還奉旨寫下《王安石贈太傅》來悼念和讚美王安石——‘瑰瑋之文,足以藻飾萬物;卓絕之行,足以風動四方。用能於期歲之間門,靡然變天下之俗。’(5)】
【甚至後來宋神宗病逝,司馬光等舊黨被起用,蘇軾亦被司馬光推薦而官複原職。但因在外任職期間門認識到王安石變法的好處,曾經不支持變法的蘇軾就上書請求勿要廢止新法,隨後被程頤彈劾,再被貶到地方任官。】
北宋時期。
正在慷慨激昂抨擊王安石變法的蘇軾聽到月神說自己以後居然會支持這新法,甚至還不惜冒著被貶的風險來上書請求維持新法時,當場就愣住了。
麵對啞口無言的蘇軾,王安石原本憤然的神色亦是變得古怪起來。
尤其是想到蘇軾之後居然還把對他的讚美之詞寫得如此出色,王安石這心中就是情緒萬分複雜,連之前覺得蘇軾乃一衝動愚笨之子的想法都不由自主的的消散了。
罷了罷了,看在這蘇軾以後會和他交好,甚至還給他寫文的情麵下,這次便暫且放過他吧。
而麵對王安石的放過,正直衝動的年輕人蘇軾隻覺得臉皮一陣熱意淌過——這實在是太過於讓人難以為情了!
·
【王安石變法是一場發生在宋神宗趙頊執政時期的改革,目的是為了改變北宋建國以來積貧積弱的局麵。】
【其實若是王安石變法真的徹底成功了,也許宋朝確實很有可能會避免發生在宋徽宗和宋欽宗時期的靖康之恥,宋朝也有機會成為與以往朝代一般強大的國家。】
【隻是這場從熙寧惡念開始,至元豐八年宋神宗去世結束的變法,最終還是如同煙花綻放,流星過境而已。】
【可以說王安石變法是華夏曆史上繼商鞅變法之後又一次規模巨大的變革之舉,確實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北宋積貧積弱的局麵,充實了財政,提高了國力。】
【隻是在推行過程中,部分不合時宜和不良運作,造成百姓利益的受損,比如青苗法和保馬法,再加上觸動權貴富商的根本利益,最終遭到他們的強烈反對而停止,主持者王安石亦被二度罷官貶謫。(6)】
【前有範仲淹為首的‘慶曆新政’失敗,後有王安石變法失敗,冗兵、冗員、冗費,這多餘的官員,多餘的官兵,多餘的費用,以及積貧積弱,使得宋朝國力日益下降。】
【而隨之增長的是經濟和周圍群狼環伺的野心,一個富裕而不強大的國家,對於他的敵人來說,不過是待宰的羊羔。】
【不管是王侯將相,還是權貴商賈,他們都將為自己的貪婪和愚蠢付出生命代價。】
【月亮隻是可憐那些被迫背井離鄉,被迫親友離散,最後慘死金人之手的百姓。他們勤勞樸實,他們麵朝黃土背朝天,他們毫無過錯,卻要承擔當權者造下的無數罪孽。】
月神此言一出,直教那些正在經曆靖康之恥辱和經曆過靖康之恥的無數百姓痛哭流涕,他們不明白為何自己的親人會遭受這等苦難!
為何作為農民,作為普通百姓,他們的命會苦成這樣子?
明明他們一生所求的不過是有飯吃有衣蔽體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