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 紅薯種植指南 第九個直播視頻:食神廚……(2 / 2)

萬萬想不到兄長居然會做出這種事情的少年:“??!”

為了讓弟弟去種地和捕獵,居然還給一座山下封鎖禁製,哥哥您是認真的嗎?!

看著弟弟一臉震驚的呆萌可愛模樣,廚神狠狠的抬手揉了一把弟弟的發髻,隨後就隨便指了一塊土地,讓弟弟趕緊去開始乾活。

“時辰寶貴,你莫要再偷懶了。”

親自把弟弟送到非常適合種地的地方之後,廚神又叮囑一番說種地之時還要講課,務必讓聽課的凡人皆有所獲之後,便翩然離去,徒留弟弟食神看著手裡的鋤頭和簸箕發愁。

“我作為食神職責就是到處去吃美食……哥哥作為廚神就是要烹飪美食,何時還牽扯到種地上麵去了?雖然之前我確實被兄長帶過體驗種地,但那也隻是隨便種幾顆種子,哪裡會是現在這麼多……”

少年嘀嘀咕咕念叨了一大堆話,在嘗試過放下鋤頭和簸箕,然後再向眾人致歉,並試圖越過封鎖禁製逃跑後無果,便隻能重新撿起鋤頭乾活了。

“看來哥哥這次是來真的了……不就是種地嘛!小意思!難不倒我的!”

食神自我鼓舞一番,隨後就扛起鋤頭,開始麵朝黃土背朝天的種地。

“還要順便講課,那你們想要知道些什麼呢?”

少年動作飛快的一鋤頭下去一鋤頭舉起,沒多久就把這一整片土地給耕耘完了。

原本擅長種地的老百姓看到神仙還要種地,就已經足夠驚訝了,結果這小神仙雖然動作不正確,但力氣大還不會累,手腳更是麻利得很,就一個眨眼功夫就把差不多一畝地給鋤好了。

人生一輩子都在種地的老農民隻覺得自己都心癢手癢起來,要不是清楚知道這是一位神仙,他們都想要讓神仙來給他們犁地。

因為這實在是太快太高效率了!

彆說是老百姓了,連秦漢時期的農家,和各朝各代管理農桑的官吏,在看到神仙的種地效率後,都趕緊眨眨眼,把想要強迫神仙種地的心思給努力抹去。

隻是眾人這邊在心思動搖,那邊少年神仙得不到凡人的回答,就隻得按照自己的想法來授課了——受製於哥哥,隻能乖乖聽話了。

土地已經鋤好,少年神仙就拿起簸箕,把裡麵的種子和根莖翻了翻,開始一個一個的介紹這是什麼種子。

“這些根莖就是紅薯,而紅薯的種植適合在每年的春季四五月份進行,隻要把發芽的根莖浸濕埋入土壤之中,再覆蓋上枯草和薄土,最後就是等待生長。”

“紅薯是在明朝中晚期傳入神州大地,原產於南美地區,最先傳入的是廣東和福建地區。而且這個紅薯還十分適合種植,產量也很高,‘一畝數十石,勝種穀一十倍。’而且可以生吃,也可以煮熟吃,若是直接丟進火堆烤熟吃,就更好吃了!”

“對了對了,這個紅薯還是甜的,不管生吃還是煮熟吃,都帶有甜味,營養豐富,很適合你們凡人食用哦。”

“潤澤可食,或煮或磨成粉,生食如葛,熟食如蜜,味似荸薺。這是你們凡人對紅薯的食用記載,不過口說無憑,我來給你們演示一番吧。”

少年神仙這樣說著,就把紅薯根莖給種了下去,隨後手一招便有水流到來,給埋下紅薯根莖的土地澆灌。

“天神賜福,百無禁忌,萬物生長,五穀豐登!”

隻見少年神仙快速做了一套繁複而神秘的手勢,再一念這個似乎是法術之令,那璀璨耀眼的浮光便落入土壤之中。

眾人緊張激動的看著神仙施法,又緊盯著那片土壤看著,時刻準備親眼目睹神跡的發生。

而被萬眾矚目的紅薯根莖也沒有讓大家失望,隻是眨眼間便俏皮的生長了出來。

那充滿生機的紅薯葉還在不斷的生長,就在眾人期待之際,少年神仙卻是直接把那條紅薯藤給掐斷。

所有人:“???”

少年卻是不慌不忙,語氣不緩不急的解釋道:“現在我再教你們第一種種植紅薯的方法,就是直接用紅薯藤來種植。”

“其實紅薯能來到神州大地,你們應當感謝一個人,那就是明朝時期的陳振龍。”

“當時陳振龍到呂宋島(今菲律賓)經商,見當地種有朱薯(即紅薯),耐旱易活,生熟都可食,於是辛苦學習紅薯種植之法後,就冒著生命危險,不顧當地政府不許朱薯出口的禁令,將薯藤絞入吸水繩中,又在繩麵塗抹汙泥,以此躲過當地政府關卡的檢查,得以乘坐船隻渡海帶回福州培植。”

“說起陳振龍,他其實也是一個很有才能的人物。陳振龍是福建省福州府長樂縣青橋村人,一十歲時中秀才,後鄉試不第,就棄儒從商。”

“明朝萬曆一十一年五月,陳振龍密攜薯藤,避過出境檢查,經過七個晝夜航行回到福州,然後就在住宅附近紗帽池邊隙地試種。”

“是年,閩中大旱,五穀少收,陳振龍促其子陳經綸上書福建巡撫金學曾,申報呂宋朱薯可以救荒。”

“金學曾答允試種,俟收成後呈驗。當年,試種成功,金學曾聞訊大喜,於次年傳令遍植,解決閩人缺糧問題。

“閩人感激金學曾推廣之德,將朱薯改稱金薯,因其由外國引進,又稱番薯,後又為紅薯。此後陳振龍的後代又把紅薯傳種到浙江、山東、台灣等地,成為神州大地糧食作物的一個重要品種。”

“因為陳振龍把甘薯引入我國,而紅薯既容易種植又容易儲存,於是紅薯便度荒解饑的重要食物之一。荒年時,鄉民更是能憑借紅薯活下來七八成。”

“所以說,紅薯完全可以稱為救命之糧。”

聽完這些話的眾人:“!!!”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