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 平定安史之亂 第十五個直播視頻:孟婆……(2 / 2)

而作為顏杲卿的長子,顏季明的兄長,顏泉明那就是一整個在家中當場痛哭流涕。

在安史之亂中,他父親被害,弟弟被殺,宗屬離散。

即便是後來他於河北求訪之,萬分艱難才又求得父屍,護還長安。

雖然後得拜一郫縣令,為國為民,但叔父顏真卿後來死於朝中黨政,終究還是再給顏泉明一個更為致命打打擊。

而顏氏一族也從此人丁凋零,一貧如洗。

再加上母親又因為父親和弟弟的慘死一直鬱鬱寡歡,最終還是又離他而且……

此時的顏泉明已經被親人離散的悲哀壓倒,哀毀骨立,但卻又如此有幸得以見到大唐盛世如常,顏氏一家人其樂融融的場景,那就是也能給顏泉明些許安慰。

至於後麵的路要如何去走,顏泉明卻是還需要再三思考一番。

但此時的顏泉明,已經是從這短暫的喜悅之中,獲得了一種能堅強活下去和振興門楣的動力。

·

有這樣感受的何止是顏泉明一人!

在那八年安史之亂中失去親人失去一切的不僅僅是顏泉明,那些曾經落入水深火熱之中的人們,在看到另一個‘自己’再展笑顏,而且還能在逐漸恢複過來的大唐再次與親人團聚,那簡直就是悲傷哀泣得不能自已。

又或者是更準確來說,這也是喜極而泣的表現。

而這樣的情緒和跡象並不僅僅存在於普通的大唐之人這裡,還存在於無數人的身邊。

仆固懷恩也愣愣的看著天幕之中有幸和太宗皇帝暢談兵法的‘自己’,眼中淚水滑落時,甚至還需要部下提醒一一,才能幡然醒悟的擦去。

他早年加入朔方軍,為人做事也是被很多人稱讚的驍勇善戰。

而在安史之亂爆發後,他就跟隨郭子儀將軍入關作戰,任朔方左武鋒使。

因為他驍勇果敢,屢立戰功,得以冊封豐國公。

後來為了交好回紇,他更是出嫁一女和親回紇,推動回紇借兵以平安史之亂。

他的家族有四十六人死於國難,便是與那被神仙誇讚的顏氏一族,那也可謂是滿門忠烈。

平定叛亂之後,他就駐守邠寧,拜檢校左仆射、中書令、河北副元帥、朔方節度使、太子少師,冊封大寧郡王。

隻是後來新帝登基(唐代宗永泰元年),他就遭到宦官駱奉先陷害,無奈之下為了自保護就隻能舉兵反抗。

若是沒有天幕的出現,仆固懷恩很快就會為太尉郭子儀所敗,並鬱鬱病死於鳴沙城。

但此時看到了天幕,更甚至還看到‘自己’人生的另一種可能,仆固懷恩那就是覺得現在的一切事情都十分的沒意思。

——遇不到明君賞識,沒意思!朝廷信重宦官而防備武將,沒意思!沒能夠名留青史,反倒是成了跟安祿山差不多的大唐叛將,更是沒意思……

仆固懷恩大手一抬就擦去自己眼角處的淚水,隨即粗聲將親衛喊上前來,擲地有聲的言道。

“你們去跟郭子儀將軍稟報,就說我仆固懷恩願意投降,但有一個條件,那就是可以將我仆固懷恩誅殺,請不要追究我親人家屬和所有被我蒙騙的將士們的過錯。”

“若是郭將軍同意,那我仆固懷恩願意自刎謝罪!”

仆固懷恩此話一出,眾多帳前親衛當即淚流滿麵的喊了一聲‘將軍’,同時還有人勸將軍不要如此消極,萬一郭子儀將軍願意幫一下忙呢!

但仆固懷恩早就是看透大唐盛世已然逝去,便是大唐民心可用,大唐將士忠心依舊,可皇帝不行,那就是跟宋朝的情況差不多。

——而且大唐此時的情況說不定比宋朝還要糟糕,畢竟宋朝信任的是文臣而不是武將,而大唐信任的卻是宦官而不是武將和文臣。

——若要跟那些不擇手段心腸歹毒無惡不作的宦官相比,宋朝的文臣都要顯得好上許多。

仆固懷恩露出一抹苦笑,還是搖頭,堅決的讓親衛去辦這件事。

“我一人死不足惜,隻希望能給你們換回一條活路……”

親衛無奈之下,隻得領命而去。

沒過多久,親衛就帶著郭子儀將軍的親筆密信回來,而信中隻有一行字:

——大唐失了太宗,但仍有小太宗,懷恩,你要相信大唐。

仆固懷恩看著這一行字,說實話他眼裡隻看到了‘太宗’一字,但最後沉默許久的仆固懷恩,還是選擇了投降。

——他還是想要再賭一把,即便是會再輸一次。

——可這是大唐啊!

——這可是無數人心心念念寤寐思服的盛世大唐啊!

·

在叛亂完全平息之後,李世民就把每一位功臣都論功行賞,還將這因為一場安史之亂而硝煙四起的各地方官職和鎮守之人都給逐一安排好。

當然還有中央要用什麼人,那也得李世民親自來選人重用。

而在李世民每一個人都拉著述說衷腸之後,那就是大家都對這來之不易的太平甚是珍惜,皆是一副‘我要為陛下鞠躬儘瘁死而後已’的忠心模樣。

不過其中就算是有不夠忠心的臣子,李世民也是不怕的。

畢竟就算是貞觀年間最硬的骨頭——突厥王都能被他打敗擒到長安來跳舞,這點收服手下的信心和能力他還是有的。

當然最重要的還是李世民自身有本事,就算底下臣子闖下多大的禍,他都能完全解決。

於是才會是這一副有恃無恐的矜貴模樣。

——這哪裡能抵擋得住?!

反正青龍就是抵擋不住,直呼這種遇到明君,然後什麼都不用乾就能躺著把香噴噴的軟飯吃下去的感覺真好!

至於那聽到叛亂已經平息,而新帝李亨還要返回長安的李隆基,那簡直就跟是要親自扛著馬車趕回來。

不過是想要趕回來做皇帝還是太上皇,那就不好說了。

但在新帝根本不鳥他的迎駕暗示之後,李隆基當場就急了,也顧不上再用孝道去拿捏新帝,就急急忙忙的帶著殘兵殘將趕回了長安。

可李隆基根本就猜不到新帝的為人處事,因為就在他要回到長安時,新帝就帶著文武大臣浩浩蕩蕩的去哭昭陵!

哭、昭、陵!

剛剛趕回到長安的李隆基:“???”

“!!!”

——李亨你這個王八蛋到底是在做什麼?這根本就是去找太宗皇帝告狀的吧?

——還有這是威脅嗎?這完全就算威脅啊!

李隆基惱羞成怒到原地跳腳,隻不過因為年老體衰跳不起來,反倒是突然就有了一點點因為行途奔波和心情起伏過大而導致的輕微中風現象。

當李隆基知道新帝居然膽大包天的去昭陵哭訴,同時還帶著一長篇在叛亂製作戰死的將士名單和以新帝名義所下的罪己詔。

——從大唐子民看來,這就是皇帝陛下愛國愛民的體現,但從李隆基角度來看,那簡直就是在揭他的舊傷疤!

——說是什麼罪己詔,那天寶年號就是從頭到尾的出現,現在的新帝當時的太子在做什麼?完全就是什麼都沒能做。

——而沒能做的原因也很明顯,那就是被太上皇,即李隆基本人猜忌排斥。

大唐的父慈子孝和兄友弟恭都是出了名的,連平民百姓都是清楚得不行。

畢竟吃李唐皇室的瓜,那可就是人之本能了。

更彆說這瓜還一個比一個大,一個比一個成熟,還直接送到他們嘴邊,這不吃上幾口就真的不禮貌了!

反正上到文武百官,下到平民百姓,有點腦子都都知道皇帝陛下這是在針對誰,又是在對誰陰陽怪氣。

但說實話因為自己本身都是這場叛亂的受害者,那肯定就是幫著皇帝陛下一起譴責太上皇。

百姓的想法很是樸實無華,太上皇不能給他們好日子過,還讓戰亂四起,而皇帝陛下則是平定叛亂之人,還一副明君之象,那他們肯定就是要舍太上皇選皇帝陛下了。

畢竟一國不可一主,尤其是曾經犯下大錯的人更不能做皇帝!

所以,太上皇你還是有多遠滾多遠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