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話間,他們到了上河生產大隊的知青點。
知青點在村頭,地方不小,中間是堂屋,兩邊各兩間房,後麵還有廚房和洗澡間,門口是一片用籬笆圍起來的菜地,籬笆裡麵還關著一隻咯咯叫的母雞。
張文書:“到了,這就是知青點了。”
趙友民看著這屋子,心情有些沉重:“是特意修建給知青住的嗎?”
張文書:“一開始是其他村民的房子,空了出來,後來有知青下鄉了,就修了修,成了知青點。”
簡蓁蓁等人看著這房子,黃泥磚、茅草頂,要說有多好,那是肯定沒有,要說有多差,也不至於,和路上看到的其他村民家差不多,這說明什麼,說明大家都窮。
張文書:“我們知青點不差了。”這是因為當初重修的時候村裡沒有偷工減料,說到底這不是下鄉知青的財產,是村裡麵借給他們住的,以後知青搬走了,他們還能用來做倉庫,也能賣給其他有需要的村民。
張文書忍不住露出苦笑,對比起其他村民家的房子是不差,但是他們都是來自城裡的知青,家裡的住宿條件大部分都比這裡好,看到這個樣子的知青點,都有點發蒙——知青下鄉這麼久了,他們來之前心裡都有數,但是真的到了這時候,心裡還是沉甸甸的。
大隊長不管他們滿不滿意:“你們今天剛來,就先安置好,明天你們就跟著張文書同誌下地。”說著,他看向簡蓁蓁:“你明天看情況,要是病沒好可以多休息一天,身體是革/命的本錢。”
看到簡蓁蓁點頭了,大隊長繼續安排:“趙友民同誌,你住左邊這一間,和張文書同誌他們住一起。”
“女同誌住右邊這一間,四個人一間房,位置你們三個自己商量。”
“糧食我等下先給你們預支一些送來,現在是三月,今年第一次分糧是在六月早稻收割後,你們用的時候估算著來。”
說完,他就走了。
身為書記兼大隊長,他很忙。
在路上張文書已經介紹過知青點的詳細情況了,在簡蓁蓁四人來之前,這裡隻有兩個男知青、一個女知青,總共三人,現在他們來了,就變成七個人,三男四女。
當然,這不是說之前下鄉的知青隻有三個,而是那些知青搬走的搬走,成家的成家,就剩他們三個還在知青點住著。
趙友民看了一眼另外兩個空房間,問張文書:“張同誌,是不是還有知青沒到?”
一說起這個,張文書也覺得頭疼:“我不清楚,大隊長沒說。”但估計是的,他看了眼簡蓁蓁三人:“你們先去收拾房間吧,水缸在後麵,你們要是有什麼要幫忙的,喊一聲。”
走進房間,裡麵有四張床,一張少了半截桌腿的小桌子,一眼看得出來,都是舊家具,還有修補的痕跡,祝喜來伸手搖了搖,還會晃動,她看了,忍不住覺得牙疼:“這裡之前有人住,怎麼這桌子這樣都不墊點石頭。”破舊歸破舊,這不平怎麼放東西?
除了家具舊之外,這房間左右兩邊各擺了兩張床地方也比較緊湊,一眼望去,左側裡麵那張床有人了,那肯定就是老知青的床了,另外三張床都空著,祝喜來看了看,進門這張床旁邊就是桌子,她喜歡這個位置,隻要在門上掛個竹簾子,就沒問題了。
“我就住這裡了。”
剩下兩個位置,簡蓁蓁看了眼宋小芸:“我都可以。”
宋小芸看了看,門口這邊有個窗,比較通透,猶豫了下,她選了右邊靠窗戶的位置。
見狀,簡蓁蓁把行李放到了右側裡麵的木板床上。
這裡的家具摸上去都有灰塵,她們三個去後麵水缸打了水,擦了一遍,才鋪上床。
從鋪床的席子和被子也能看出三個人的家境。
宋小芸帶來的席子和被子是最破舊的,其次是祝喜來,最新的是簡蓁蓁的,但依舊有好幾個補丁。
安置好,祝喜來看了一眼老知青床頭上帶鎖的床頭櫃:“回頭問問,打個櫃子要多少錢。”
誰不想有個櫃子放東西呢。
宋小芸聽了心動,又糾結,這打個小櫃子估計花銷還好,但是這鎖可不是那麼好買的。
再想想自己手裡的錢,宋小芸決定:“要是價格合適,我也想要個小櫃子。”鎖可以先不買,了不起重要的東西隨身攜帶。
剛收拾好,天色也暗了,遠遠聽到了哨子聲,簡蓁蓁走出房間,張文書正坐在堂屋裡:“這是下工了,等下你們就能看到另外兩個人了。”
也是這個時候,大隊長來了,送來了四袋糧食,新知青每人一袋,裡麵大部分是紅薯乾,少部分豆子,大米是最少的。
“你們先用著,之後吃完了,再去會計那裡預支。”當然,這個預支肯定是有額度的。
大隊長前腳剛走,知青點的另外兩個老知青方錦光、蘇悅華下工回來了,張文書彼此介紹了一番。
他們三個人中下鄉最遲的是蘇悅華,已經有兩年了,時間最久的是張文書,下鄉四年多了。
簡蓁蓁記下了他們的長相和名字,如果沒有意外,這些都是接下來要長久相處的夥伴了,對比很可能排外的本地人,他們知青更要抱團才能更好的適應下鄉的生活。
在她默默的記下這些人的同時,方錦光和蘇悅華也在看著他們幾個新來的,在心下思量。
方錦光在看到簡蓁蓁的時候,多看了幾眼,這是個長相很符合華國審美的女知青,鵝蛋臉,明眸皓齒,容貌精致,是讓人眼前一亮的美人,相當符合他對另一半的想象。
蘇悅華注意到了,心下本來就因為簡蓁蓁的容貌心中警鈴大作,現在更是露出了警惕的神色。
看到了她用防狼眼神看著自己的簡蓁蓁:“……”
接下來就是做飯了,商量了一番後,跟之前一樣,每個人拿出自己的口糧,放在自己的碗裡,然後再加水放鍋裡一起蒸,大家誰也不占便宜,誰也不吃虧,不過到底是他們四個初來乍到,印象也不差,三個老知青都拿出了一些好東西來給他們接風洗塵。
方錦光:“我和文書昨天運氣好,在河裡捉到了兩條小魚,今晚一起燜了。”
蘇悅華看了眼方錦光,不想讓他覺得自己小氣,忍痛:“我打豬草的時候撿到了幾個野雞蛋,今晚打個蛋花湯。”
趙友民也不願意隻占便宜:“我從家裡帶了點臘肉。”
祝喜來:“我帶了點鹹魚。”
宋小芸抿了抿嘴,有些不好意思:“我從家裡帶了些蘿卜乾。”
簡蓁蓁在記憶裡翻了一下:“我這裡還有兩個煮雞蛋。”
看到他們都有表示,蘇悅華心裡的不舍淡了些,滿意的點了點頭。
大家拿出來的東西分量都不多,野雞蛋個子小小,兩條魚都沒有成年人巴掌大,臘肉隻有小小一截,鹹魚是一小段,蘿卜乾一小把,兩個煮雞蛋也沒多少,但湊一湊,在這個年代已經很豐盛了,看到這些,大家眼裡都在放光。
暖呼呼的湯下肚,帶有油腥味的飯菜入口,今天一天的疲憊仿佛都消失了。
吃飽喝足後,祝喜來問:“蘇悅華同誌,我想要個櫃子,你的櫃子是從家裡帶來的嗎。”
蘇悅華抬了抬下巴:“我的櫃子是在村裡請人打的,花了我一塊五,你們要打櫃子嗎?”
張文書聽了,提醒:“你們要是隻想要個櫃子,不挑的話,可以去公社回收站看看有沒有舊櫃子,之後再請人修補,更實惠些。”
趙友民率先點頭:“那找個時間我們一起去公社?”他也想要一個櫃子。
祝喜來:“我們下地有沒有休息日的?”
工人有單休,鄉下呢?
張文書搖頭:“種地沒有什麼休息日的說法,下大雨、農閒的時候就是休息日,現在不是農閒,有事不下地要請假。”
這話一出,餐桌上一片寂靜。
好一會兒,宋小芸才提出一個新的疑問:“張同誌,這裡本地話好不好學?”
他們和大隊長交流用的是普通話,雖然帶有口音,基本能聽懂,但就宋小芸知道的,鄉下普通話的推廣並不普及。
一說到這個,張文書有些慘淡的笑了:“我到現在還有些聽不懂的。”他都下鄉四年多了。
蘇悅華也歎氣:“南方十裡不同音,我來了兩年了,前段時間彆人指著我鼻子罵,說的太快了,我都不知道她在罵什麼。”
隻有方錦光好一些:“我是本省的,大部分沒問題。”
簡蓁蓁也是本省的,方言語種不同,但多少能聽懂一些。
聽到這,蘇悅華忍不住皺眉,怎麼也是本省的。
然後張文書用本地話說了幾句話,簡蓁蓁大概聽懂了,就是說明天幾點起來幾點去上工的意思,但另外三人一臉聽天書的表情。
張文書安慰:“沒事,學一學就好了,日常用的多,學起來很快的。”
也隻能這麼安慰自己了。
然後幾個人輪流衝了個澡,就睡下了,因為太累了,其他人基本都是秒睡,隻有簡蓁蓁在床上睜著眼睛好半天。
鄉下的條件對原主來說都是艱苦的,更彆提她了,她上輩子勞心,卻沒有在物質上吃過什麼苦頭,但這不習慣還好說,在物質上她不是不能克服,在穿著方麵她更頭疼,是不是該慶幸現在早晚有些涼,穿的還是長衣長袖,給了她適應時間?
想著想著,不知道什麼時候,簡蓁蓁聽著其他三人的呼吸聲,也睡著了,但是睡到半夜,聽到了祝喜來的一聲驚叫,大家都醒了。
“有什麼滴到我臉上了!”
蘇悅華小心翼翼的點了煤油燈,看到了屋裡的雨花,聽著外麵的雨聲,犯愁:“又漏水了,下雨了。”
仔細一聽,還真是,雖然雨聲不大,但是手伸出去窗外一探,雨絲細細密密,這雨勢不小。
祝喜來拉著一張臉,趕緊收拾自己的床鋪:“那現在怎麼辦?”
蘇悅華看了眼自己的床鋪的上空,還好,沒漏水:“能怎麼辦,你今晚和彆人擠一擠,明天讓男同誌們幫忙補一補屋頂,哦,對了,現在趕緊去廚房拿東西裝水,你也不想你的床位上全是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