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薑寧還是更喜歡林家人少。
——上頭婆婆下頭大小姑子小叔子未來還有妯娌,李家的女人得多忙啊!
祝氏扶薑寧上前。李家大門中開,門邊是一位五十上下,氣度端莊大方的夫人——薑寧猜是鄧夫人——領從大到小三個女孩兒——薑寧猜是李世愈和祝氏的三個女兒——等著。
李大人、李世愈、李世凜和李令德四個男人男孩都不在。
看清薑寧的臉,鄧夫人也怔了一怔,才忙笑問:“一路可還平安?快進來,老太太在裡麵等著呢。”又令孫女們:“快叫姑祖母!”
這麼多年沒見,妹妹容貌沒大改,還是那般絕世,可人長高了,氣色好了太多,氣質也變了不少,看上去和從前簡直是兩個人了!
她這麼走出去,誰能想到她父母雙亡,被權貴和親大伯迫害逃命,不得不給人做了十年的妾?
鄧夫人身邊,三個女孩大的十三四了,小的才三四歲,都矮身行禮:“姑祖母!”
薑寧:……麻了。
雖然準備好了,但真聽見還是有點麻。
她忙端出笑,先對鄧夫人一禮:“勞嫂子久等了。”才忙叫三個女孩兒免禮,就閉嘴不說話了。
陶石媳婦是說鄧老夫人和鄧夫人都脾氣爽利,在家裡不大拘泥規矩,家裡的媳婦女孩兒都養得活潑。但她畢竟隻是外來的義妹,又不是親的,初次見麵,還是表現得矜持點比較好。
薑寧的手從祝氏手裡轉移到了鄧夫人手裡。
鄧夫人挽著她跨進大門,先說:“妹妹的屋子已經收拾好了,就在老太太院的東廂房。咱們老太太一向喜歡女孩子,如今隻和兩個重孫女住著,彆的沒人。”
她笑道:“家裡人多,房舍不寬敞,難免委屈了妹妹。若有什麼不便之處,妹妹隻管說,能辦到的,家裡一定給你辦到。但辦不到的,我也會照實告訴你,不會糊弄你。”
薑寧真的有點感動:“多謝嫂子。”
不是假客套說什麼“隻管當成自己家”。從現在開始,李家已經接納了她作為這個“家”的一份子。
相比於濟南林第,李第確實小了些。
這是路上大家心照不宣,陶石媳婦“被”林平媳婦打聽出來,林平媳婦和她說的:
李第隻有前後三進,加西麵一所三進跨院。
李大人、鄧夫人和小兒子李世凜,大孫子李令德一同住正院。西跨院的最前麵一進不全是倒座了,是個正經小院,隻是沒廂房,住著李世愈和祝氏夫妻。後麵又是一所廂耳俱全的大正院,便是鄧老夫人的院子。
李世達兩年前出閣後,鄧老夫人隻帶兩個重孫女住。最小的重孫女李令信因才三歲,還和父母住著,沒搬過來。
李家給薑寧收拾出來的東廂房,正是李世達出閣前的屋子。
但李第隻是相比於林第小了些。李大人的住處在同品級京官中能算中等了。
京城房貴,朝廷會給京官分福利房,三品京官能分到前後三進的宅子,一品能分到四進。李家以前便住在李尚書的福利分房裡。後來李尚書仙逝,李大人丁憂回來後,便舍財破費買了這處宅院,不至於讓母親人到晚年了,反而住得還不如從前好。
三間廂房門一關便是單獨的空間,她和四個丫鬟起居待客都轉得開,薑寧已經非常滿意了。
才逃到景文侯府時,她住的便是林老太太正院的東廂房,在那裡等著嫁給林如海為妾。
兜兜轉轉十一年過去,她又要住到鄧老夫人的東廂房,這回是等著嫁給林如海為妻了。
命運還是真是奇妙。
薑寧對鄧老夫人行了三拜九叩的大禮,又拜過了李尚書的牌位,將父女、母女名分落定。
一切禮儀完成後,有了兄妹名分,李大人才攜子孫進來——祝氏避開了——和薑寧見禮。
薑寧把準備好的禮物送了出去,又收了一堆禮物,李大人和兩個兒子一個孫子便出去了。
祝氏方從內間出來,服侍兩層婆婆,一個姑姑說話。
雖然名義上是一家人了,畢竟今天才認識,雙方都不熟悉,話題就隻先圍繞著方才雙方的禮物。
鄧老夫人直言喜歡薑寧的好模樣兒,定要她坐在身邊。薑寧也不扭捏,就靠著鄧老夫人坐下。
鄧夫人便拿著薑寧送的抹額誇針腳好。
薑寧:確實是好,白棠繡了快十天呢,能不精致嗎。她都想搶過來戴了。
她站起來賠罪,直接說實話:“不敢欺瞞母親和嫂子,這些東西並不是我做的,原是我的丫頭們做的。”
她解釋:“過來得急,那裡事又多,每日雖有一刻半刻空閒,可我多年不拿針線了,怕做得不好,貽笑大方,或隻來得及做一兩個人的,有所區彆,反而不美,便讓丫頭們替我做了。”
鄧夫人麵上看不出什麼,仍是笑著,忙道:“這有什麼,妹妹的心意我們收到就是了。”
鄧老夫人笑嗬嗬地,拍拍身邊:“沒事,沒事,彆怕,快坐。我一輩子沒拿針動線,不也活到快七十了?誰還敢說我?連你父親的衣裳鞋襪我都沒做過,不然養那些丫頭是乾什麼的?就是世英、令文她們,還有你嫂子,侄媳婦,也是愛做就做幾樣,不愛做就算了。”
管鄧老夫人說的是真是假,反正薑寧放心坐回去了。
好耶!今天一說開,在李家她也不用做針線咯。
自從林如海調去雲南,賈敏跟著也去了,兩人的生日禮物都用畫代替了,她也確實沒再做過任何東西了。
鄧老夫人便問:“那你平常除了管家,養孩子,還做什麼?”
薑寧:“得閒時便看些閒書,寫幾筆字,或畫幾張。隻有兩個女孩兒,怕她們身上太弱,將來被人欺負,前年請了兩位女師父教導習武騎射,我也跟著學了兩年。”
鄧老夫人忙問:“習武騎射可有趣嗎?”
鄧夫人、祝氏和大小三個女孩兒都支起耳朵聽著。
薑寧笑道:“動不動半個時辰乃至一兩個時辰站樁、練拳,百十下拉弓、揮劍,若不喜歡,自然是枯燥無味的。若喜歡,再難也覺有趣。”
鄧老夫人:“你可帶兵器了?這院子可夠你晨練晚練的?”
薑寧:“來前不知家裡怎樣,怕麻煩了母親和哥哥嫂子,兵器便沒帶。”
“哎呀!”鄧老夫人忙指揮丫頭,“快去你們老爺那,說給大姑娘要——”
她問:“你慣使什麼兵器呀?拉幾力的弓?”
薑寧真是沒料到這個發展:“慣使刀。弓隻能拉四力的。其實我學得不深,隻當玩罷了。”
難道她堂堂姑祖母要給侄孫女們表演武術?
救命啊。
從小沒人讓她才藝展示,怎麼到這都當娘了沒逃過?
“要一把好刀和一柄四力弓來!”鄧老太太吩咐完人,開始笑話自己兒子,“四力弓挺好,你大哥如今還拉不動四力弓呢。”
鄧夫人笑,祝氏和女兒們背過身偷笑,笑完了還看薑寧。
薑寧好奇:“母親不介意女兒習武嗎?”
“哎!”鄧老太太大聲歎氣,“我從小想習武,想當女俠,爹娘不給我學。後來嫁了人,哪還有功夫了?再後來,倒想讓……你姐姐學,偏你姐姐怕吃苦。我也沒舍得。”
她口中的“薑寧姐姐”,便是一十年前她難產去世的那個女兒。
鄧老太太抹了眼淚,停一會,又笑道:“我就說學些功夫好啊,像你這樣多好?若你姐姐有你這好身子骨,也不會——”
“姑姑。”鄧夫人走到婆婆另一側,扶住她的肩背。
“不提了,不提了。”
鄧老太太握住了堂侄女兼兒媳婦的手:“我想叫你老爺和世愈過來,你們都看看。你和世愈媳婦都平安生了許多兒女,世達上回難產,也平安過來了,可令文她們以後呢?都能和你我一樣活到這個歲數嗎?他學他父親,要謹言慎行,可哪個言官會管他家裡女孩兒習武?官兒沒他父親做得好,行事倒比他父親還要迂腐了!”
鄧夫人和祝氏婆媳垂首聽訓,李令文三姐妹也早站起來了。
好吧。
薑寧決定表現出真本事,讓她的便宜哥哥李大人大吃一驚才好。
至於劉師父的姐姐一身本事還難產去世了的事……
她就瞞住不說罷。
*
榮國公府。
林平遞了信到門上,隻說還有大事要辦,硬是推拒了榮國府門上熱情留他吃茶吃酒,脫身跑了。
老爺信上寫的什麼,他大概知道幾分。榮國公夫人看了信,必然要回信,這回信還是讓賈家的人去送罷,他可帶不了。
榮慶堂。
賈母看完信已經半個時辰了。
王熙鳳和大丫頭們換眼色換得眼睛都酸疼了。
她不認字,不知道林姑父信裡寫的什麼,不好說話,隻能端杯茶過去:“老太太且潤一潤。”
賈母回神,接了茶,放下。
“現任大理寺卿李家,可和咱們哪家親戚有往來麼?”她忍氣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