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如海伸手,緊緊握住她的,點頭說:“好,好,林薑好。就叫林薑。”
……
黛玉也給自己選了名字。
將“林元真”的“元”字不用,隻叫“林真”。[注]
……
妙玉決定不還俗了。
“葷食酒肉,我從小便不用,並不覺得怎麼。”妙玉笑說,“佛法高深,自有精妙之處,我同師父誦經多年,一旦還俗成婚,滿眼都是公婆、丈夫、兒女,師父又有何人銘記?不如不還俗的好,就長長久久和嬸娘妹妹作伴。嬸娘也不必操心我的婚事了。”
“你真想好了?”薑寧問。
妙玉確定:“想好了。”
薑寧摸著她的頭發:“過年見了世凜,還傷心嗎?”
李世凜和吳家四姑娘吳瀅成婚已有兩年。吳瀅在去年六月生了一個女孩,還沒取名,且“四姐兒”這麼混叫著。
妙玉抿唇看向薑寧:“不傷心,也不遺憾……”
她靠在薑寧肩頭,低聲說:“天下男子,便好如李二哥的,也會讓妻子不斷生兒育女。四姐兒才八個月,二嫂子便小月了。二嫂子和我同年,病中竟似比我大了許多……”
她害怕。
新年裡人人高興,隻有二嫂子蒼白著臉在屋裡養病。
其實又哪裡是病?小月後虧虛到起不來身分明是傷,比傷了手足四肢還重。
薑寧也一歎。
吳瀅年輕,身體強健,生育半年後又有身孕,原本不大妨礙。偏年前大雪,路滑,她早起請安,跌了一跤,孩子就這麼沒了。
“不怕。”薑寧哄著妙玉,“不想生就不生,不怕。咱們不成婚。”
妙玉的眼淚洇濕了薑寧的衣裳。
薑寧哄她彆哭,哄她洗臉,哄她高興,笑道:“想做什麼就做什麼。有我一日,就替你們撐腰一日。”
*
綠意兼濃。
春天來了又走,夏天到了。
預備迎接妃嬪歸家省親的三家,彆院也逐漸蓋了起來。
最先蓋好的是吳貴妃家裡。
吳家在郊外動工,比在京中方便許多。省親彆院經工部、禮部諸衙門查驗,宮中恩準吳貴妃於六月初五日歸家省親。
貴妃省親的場麵,薑寧無緣一觀。
不過幾日後,便聽人傳,吳貴妃家中彆院依山傍水,景色秀美,闊朗大氣。
薑寧翻譯了一下:
依山傍水,等於景色現成,省錢。
闊朗大氣,等於並不奢華富麗,省錢。
她拿眉筆在紙上劃了幾下,估計吳貴妃家省親的總花費在二十萬兩以內。
吳貴妃之父吳天山身無功名,無職,但其親伯父吳天廣曾任浙閩總督,吳家又是大族,二十萬兩不算難。
第二個省親的是周貴人。
周貴人之父是皇商,家中極富,雖礙於周貴人位分尚低,省親規格不能比肩吳貴妃,卻也將省親彆院蓋得極為華美精致,於八月二十這日請了周貴人歸家一日省親。
但再華美精致,周家省親彆院整體不大,花費有限。薑寧算出來也是二十萬兩能辦完。
這一年過去了九個月,緋玉有八個月在莊子上和穆長音研究火器或練鳧水,常不在家。賈母接黛玉過去住了兩次,加起來一共五天。
五天功夫,足夠黛玉帶去的人把賈家的事打聽個底掉。
同是二十萬兩預算,還又有薛家贈銀三萬,賈家還現有許多東西可用,竟處處捉襟見肘。
賈母原說再鬨起來她就不管了,可省親彆院動工一半,又不能棄了不蓋。她又發火好幾次,又拿出私房兩萬,逼王夫人又拿了兩萬,賈珍和邢夫人兩房各拿了一萬,又向薛家借了五萬,“四王八公”各家還共幫了七八萬,才趕在十月把工程結束。
薑寧心算就知道,賈家花的這四十萬兩銀子,至少有十五萬又進了各級辦事人的口袋。
純掏錢出來的估計隻有賈母一個。
還有“櫳翠庵”裡的女尼,這回沒了妙玉,住進去的竟是賈蓉之妻秦氏。
秦氏去年冬日落胎,大夫診斷再不能生育。
她自愧不堪為媳,在賈母麵前自請出家,為貴妃祈福。
賈母勸了半日,見她不肯改口,隻得準了。
賢德妃省親的日子定在新年後正月十五上元節。
林家隻管把允諾的花燭彩燈按時送到了,沒去湊這個熱鬨。
賈母派人來接黛玉緋玉,薑寧也隻說不打攪貴妃與家人團聚,沒讓去。
平白無故,她才不讓孩子們多磕那些頭呢。
聽得賈妃親題“大觀園”中,一整夜花燈爛灼,香煙繚繞,雖然春日未至,滿園花團錦簇,竟比春日尤甚。
過了正月,謝寒來信,說今年四月回京,可接緋玉和護國公出海。
正巧金家也來信,說秦姝會在三月出發,帶金開勝回京。
薑寧準備好了送走緋玉。物質和心理都準備好了。
孩子出生,不是為了滿足她的願望而來,是為了自己的人生而來。
既有機會,為什麼不讓孩子出去看一看,闖一闖?
一直陪著她就好嗎?
若因危險便不讓緋玉出海,那她以前支持緋玉習武從軍,又算什麼?
天氣暖和了,緋玉卻不再出城,隻在家裡住著,成日纏著薑寧。
她已比薑寧還高一寸,卻還學小孩子樣非要縮在娘懷裡,叫薑寧哭笑不得,又舍不得攆她下去。
幸好她習武多年,體力不錯,還抱得動孩子!
正是二月十二,黛玉生辰。
家裡正擺宴慶賀,榮國府派了人來送禮,給薑寧請安,笑說:“我們娘娘命開了大觀園給家中姑娘們住,方不使園中寂寞,花柳無顏。老太太想接貴府幾位姑娘過去也住幾日,說園子蓋成了,姑娘們還沒儘興逛過呢。若姑娘們想去,家裡把好的地方且留著。”
薑寧一想,先問:“園子裡隻有女孩兒住?你家的寶玉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