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是科研艦反饋的太空畫麵,畫麵上有一艘星艦在太空中緩慢前行。
一個是科研艦的星圖,顯示了科研艦探測範圍內具有科研價值的星球和巨型建築,這些星球和建築可以被選中,作為科研艦此行的目的地。
另一個屏幕則是彈窗形式。
【未命名號科研艦:尚未指定目的地,航行路線缺失,請確定目的地。】
遊彥下意識的伸手,發現這些屏幕跟箭頭一樣,無法觸碰,隻能進行意識上的互動。
遊彥對比了下科研艦跟輔助AI提供的星圖,前者範圍小而且沒有特彆標注,需要配合完整星圖進行判斷。
他選中了初級權限可以登陸的綠色星球,也就是輔助AI之前說的普通星球。
【一號科研艦:已指定目的地,航行線路規劃中……】
【一號科研艦:檢測到初級權限,星艦駕駛初級輔助AI為您服務。航行路線規劃成功……】
【一號科研艦:檢測到防禦矩陣,初級權限驗證通過,全速行駛。】
接下來它跳出了一個又一個“檢測到防禦矩陣”的通知,所幸有初級權限在,全都驗證通過了。
不難想象,如果沒有初級權限,一號科研艦估計剛起航就沒了。
想到這,遊彥瞄了眼完整星圖的最外圍——他在‘夢’裡看到的場景應該就是發生在這張星圖之外的對峙。
遊彥能理解入侵者的艦隊為什麼來一支被擊落一支了,無他,這裡的防禦矩陣實在太多了,科研艦沒飛出多遠,光是檢測到防禦矩陣的通知就已經跳了一遝。
遊彥在沙發上換了個姿勢,看著大屏幕上的星艦穿過一個個星係——跟遊彥以為的不同,太空並非是一望無垠的平坦空間,而是由一個個不同形狀的星係組成。
這些星係在星圖上是平麵的,但在現實中,不同體型、不同形態的星球彼此拉扯牽製,在一定範圍內形成了類似‘口袋’般的存在。
宇宙的空間位置不能用人類常規認知中的距離去代入,星圖上那片不起眼的空白區域放在現實中,遼闊的驚人。
從星圖上來看,遊彥選擇的目的地就在科研艦附近,但這段‘短短的距離’讓科研艦穿過了七個星係,才成功抵達。
不過就像宇宙的遼闊不能用人類常規認知中的距離去代入一樣,科研艦的飛行速度也不能用常規認知代入。
遊彥等了半個小時,等到了一號科研艦的最新消息。
【一號科研艦:已進入目標星係,已鎖定目標星球,正在掃描該星球。】
遊彥朝視野裡最大的屏幕投去視線,隻見科研艦正在以目標星球為中心緩慢轉圈,彈窗上的掃描進度以驚人的速度上升。
【一號科研艦:掃描進度:10%……15%……20%……】
幾分鐘後,掃描進度抵達了100%。
【一號科研艦:已完成對該星球的整體掃描,詳細的掃描報告已回傳。
彙報掃描結果:{未命名星球}屬於礦產類星球,礦產資源已開發。在該星球發現了停止運轉的開采和運輸基地,需要更高權限接入才能啟動。】
兵工廠輔助AI及時上線:“是否要接收一號科研艦傳遞的掃描信息?”
遊彥:“接收。”
兵工廠的大屏幕上浮現出一份數據清單,詳細介紹該星球剩餘可開發資源以及各項數據。
遊彥往下拉了半天也沒看到底,倒是看到了‘生存環境惡劣,不推薦殖民’、‘靈性資源已開發殆儘’、‘開發價值極低’等評價。
仔細一想,遊彥覺得還挺合理的,畢竟是二手貨,阿諾斯文明早就完成了對該星球的開發,隻給遊彥留了點沒吃完的渣滓。
但哪怕是沒吃完的渣滓,遊彥也挺想要的——兵工廠的資源用一點少一點,急需補充各種資源,才能放心大膽的搞建設。
不過眼下的問題是,怎麼才能把那個星球上剩下那點礦產資源拿到手?
遊彥:“科研船能降落到該星球上嗎?”
兵工廠輔助AI沒有回答,一號科研船給了回複。
【一號科研船:為了保證科研船的安全,不推薦科研船在星球地表進行活動,如果有其他需求,可以通過向星球投放特定設備來完成。】
遊彥換了個問題:“輔助AI,什麼設備可以登陸星球采礦?采到的礦還能帶回來的那種。”
遊彥沒指望過靠停止運轉的開采運輸基地來為兵工廠提供礦產資源——他壓根沒那個權限。
輔助AI:“推薦生產便攜式戶外工作機器人,當前可生產數量:十。”
遊彥要是真敢一口氣生產十個機器人,兵工廠絕對會一口氣用完所有剩餘資源。
而且一艘科研船也放不下那麼多機器人,遊彥大手一揮,把數量減到了最少:“先生產一個機器人,我看看它能不能達到我想要的效果。”
輔助AI:“正在執行生產任務,當前生產任務數:1,預計生產時長:十分鐘。”
遊彥給科研艦下達了返回兵工廠的命令。
科研艦開始加速返回,與此同時,遊彥眼前跳出了一個任務提示。
【遊戲主線:探索太空(限定範圍:阿諾斯文明)
當前進度:1%(你們剛滿足觸發該任務的最低標準)
任務獎勵:
探索進度滿30%,獲得阿諾斯文明賦予的中級權限。
探索進度滿50%,星球意誌解鎖太空限製。
探索進度滿80%,獲得阿諾斯文明賦予的高級權限。
探索進度滿100%,未知獎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