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巧應對彙報工作是一門學問(1 / 1)

我妻薄情 青青綠蘿裙 19145 字 9個月前

謝玄英在家裡休息一夜, 次日上午,叫太醫來把脈,確認無恙, 方才進宮等待召見。</br></br> 皇帝道他專門回家沐浴診脈, 以免過染病氣,心中自然熨帖, 立即召見。</br></br> 謝玄英進殿, 叩首請安。</br></br> “起來吧。”皇帝心情頗佳,“給他端碗涼茶,外頭這般曬。”</br></br> 太監送上冰鎮的凉飲。</br></br> 謝玄英道謝,喝一口, 才說:“惠元寺一事,臣已經查清楚。”</br></br> 皇帝已經聽說。</br></br> 昨日下午,何掌班回宮, 直接見李太監, 李太監問明原委,立即向他彙報,不止說楊柳池的事,還回稟東廠對於安王爺邊人的調查。</br></br> 最後查出來, 引安王爺取水的宦官,是宮裡的人,嚴刑拷打, 沒問出什麼大問題,應該隻是討巧,想在子跟前露臉,沒想卻害人。</br></br> 皇帝當沒說什麼,李太監就數, 回讓何掌班把人勒死,往亂葬崗一丟完事兒。</br></br> 但隻聽東廠的,不夠。</br></br> “說說吧。”</br></br> 謝玄英將整件事如實道來,未隱瞞楊柳池水被汙染一事。想來,無論是潘宮正還是何掌班,都不傻到隱瞞真相。</br></br> 東廠是皇帝的走狗,忠心最要緊,潘宮正需要皇帝道己方的犧牲,絕不真的背鍋,而謝玄英亦是如此。</br></br> 他需要更客觀、更公正。</br></br> 東廠的九九,他沒隱瞞,告訴皇帝,莊嬪和順嬪的大太監與何掌班見過。</br></br> 潘宮正的謀算,他沒維護,講清楚女官的失察與責任。</br></br> 至於他自己,亦不諱言私心。</br></br> “惠元寺在百姓心中素善名,若傳出,人心惶惶,若人趁機作祟,得不償失,我便將此事透露給方丈,儘快描補。”</br></br> 明理的人,道佛寺本是無妄之災,可百姓愚昧,假如奸邪人散布流言,說是用佛寺的水才生病,難保不被扭曲成“君無德,佛祖怪罪”。</br></br> 謝玄英正是考慮到這點,方才幫惠元寺遮掩。</br></br> “再者,太後娘娘禮佛,是娘娘的仁心,是陛下的孝心。”他說,“故,臣鬥膽將此事化,當做一場意外結。惠元寺上下銘陛下恩德,願意承擔山下百姓的醫藥——皇恩浩蕩。”</br></br> 皇帝“唔”,微微一笑。</br></br> 很多事,真相未必是最好的答案,一個合適的結果,才是上位者最想要的。</br></br> 這次,潘宮正做得很好,何掌班做得不差,謝玄英做得周。</br></br> “你長大,能替朕分憂。”皇帝慨道,“唉,你要是我生的,我還什麼好愁?”</br></br> 這話太重,謝玄英擔不起,當即起跪下:“臣惶恐。”</br></br> “起來起來。”皇帝擺擺手,“發兩句牢騷,看你嚇的。”搖頭,“候還能叫兩句‘姑丈’,現在口口‘陛下’——再叫兩句姑父來聽聽。”</br></br> 謝玄英:“……姑父。”</br></br> 皇帝終於滿意:“走,陪朕遛彎。”</br></br> 西苑和紫禁城不同,因水作為天然的屏障,宮殿周圍栽不少樹木,茂密的樹冠交織,遮出大片陰涼,兼之靠水,風一吹,極其涼快。</br></br> 至於普通人擔心的蚊蟲,那是決計不可能的。</br></br> 整座宮殿都被一個巨大的天棚遮住,細密的網紗像是巨型蚊帳,將建築籠罩,無論刮風下雨,宮殿內絕不沾水。晴天,還能打窗戶,任由風穿堂而過。</br></br> 這樣,屋裡沒蚊蟲,能儘享夏日水邊的涼爽。</br></br> 皇帝就在院中漫步,閒話家常:“下個月,就要給榮安擇駙馬。”</br></br> 謝玄英怔怔,輕道:“女大當嫁,人倫大義。陛下若是舍不得,不妨將公府擇得近些。”</br></br> “朕已經為圈好地方,出東華門不遠就是。”皇帝說著,話鋒一轉,意味不明道,“齊王今日遞折子來,你猜說什麼?”</br></br> 謝玄英搖頭。</br></br> 皇帝說:“他說啊,榮安出嫁他來不,備禮,專門叫人送來添妝。說,嘉寧歲數不,封地尋不到青年才俊,叫我一塊兒給挑。”</br></br> 謝玄英眼皮子一跳。</br></br> “朕想想,是這個理兒。”皇帝說,“挑一個是挑,挑兩個是挑,安王不把侄女送過來?朕就給們都挑一個。”</br></br> 謝玄英心想,隻要你不挑我,一切好說,遂道:“陛下——”</br></br> 在皇帝“彆和我廢話的眼神裡”,話音陡轉,說出實話,“您是打算效仿雀屏之事?”</br></br> 皇帝說:“光比勇武,沒什麼意思,總得文武兼備才好。”想想,道,“人品厚重更要緊。”</br></br> 然而,哪怕文武雙,人品端方,不一定是最好的女婿人選。</br></br> 關鍵是:“要道疼人啊。”</br></br> 謝玄英馬上道:“隻要品性仁厚,自然敬重妻子。”</br></br> “嘖。”皇帝瞅瞅他,少年姿挺拔,瑤林玉樹,誰見都心曠神怡,但招做女婿,不見得如意。</br></br> 太驕傲。</br></br> 做兒子是好,當女婿,豈不是要女兒捧著他?還是要挑一個伏低做的,夫妻方能和順恩愛。</br></br> 皇帝心底決意,便不再多言:“回吧,讓他們上蓮子湯來。”和謝玄英說,“吃過再走。”</br></br> “是。”謝玄英應下,心底暗暗鬆口氣。</br></br> 過關。</br></br> *</br></br> 清寧宮。</br></br> 太後召見潘宮正,詢問寺中的事宜。聽聞是因為司膳的人,沒及調整生冷飲食,導致寒上加寒,生出病灶,微微皺眉。</br></br> 三伏天,誰不吃冷食?後妃都吃過司膳的東西,未覺不妥,再者,沒為宮人們特意調整膳食的說法。</br></br> 潘宮正這麼說,必隱情。</br></br> 慢慢撥弄佛珠:“宮正司既已處罰,那便這樣吧。”</br></br> 潘宮正:“是。”</br></br> 退下。</br></br> 宮婢端來溫茶,太後抿一口,吩咐道:“打聽打聽,惠元寺是怎麼回事。”</br></br> “是。”宮婢應,退下後就隨意找個帕子,找宮正司的姐妹說話。</br></br> 但姐妹一問三不,不清楚發生什麼。</br></br> 宮婢無功而返,回請罪。</br></br> “奴婢辦事不利,請娘娘責罰。”</br></br> 太後卻隱約覺到什麼,不多責怪:“起來吧,宮正司謹言慎,是好事。”</br></br> 口風這般嚴,事情可大可。</br></br> 過兩日,邊的嬤嬤貼服侍,半含半露地說實話。</br></br> “宮正司不敢瞞娘娘,隻是不如何口。”老嬤嬤察言觀色,“潘宮正隻告訴老奴一人,景陽宮怕不情。”</br></br> 景陽宮是貴妃居住之地。</br></br> 太後保養得宜的臉上,浮現出淡淡的微笑。</br></br> 無子為後,先帝在位,便過得戰戰兢兢,生怕被廢。如今做太後,與皇帝關係一般,自然享受不到什麼天倫之樂。因此,唯一在乎的,能抓在手裡的,就隻份的尊榮。</br></br> 潘宮正口風嚴謹,既維護清寧宮的臉麵,不曾瞞真相,顯然將視為六宮之,置於景陽宮之上,令十分滿意。</br></br> “原司膳哪兒?”太後問。</br></br> 老嬤嬤說:“宮正司判降級一等,罰俸提鈴,但陛下發話,女官黜為宮女,宮人部發往浣衣局。”</br></br> 算是變相交代佛堂兩人的處。</br></br> “那就和尚食局說一,讓來我這兒吧。”太後說。</br></br> 老嬤嬤笑著奉承:“娘娘菩薩心腸,同觀音大士沒什麼兩樣。”</br></br> --</br></br> 今天是七月初三,按照宮規,大妃嬪都要在坤月宮上課。</br></br> 講人:洪尚宮</br></br> 講學內容:《女四書》</br></br> 雖然是儀式性多過實用性,但無論如何,女官為妃嬪講學,師之名,地位確實與宮婢不同。</br></br> 貴妃為六宮之,每個月卻雷打不,坐在第一排聽課。</br></br> 講完,請洪尚宮景陽宮,處理後宮事宜。</br></br> 今天的工作內容,與中元節關。</br></br> 往年的七月十五,西苑都要做法事、放河燈,在京都寺院做道場。洪尚宮就要問貴妃,今年還做不做,怎麼做。</br></br> 貴妃卻不忙商議,而是道:“給尚宮賜座。”</br></br> “謝娘娘抬愛。”貴妃以老師的禮儀對待洪尚宮,洪尚宮投桃報李,待貴妃如皇後,畢恭畢敬道,“隻是奏請公事,無坐對之理,請娘娘準許微臣站著。”</br></br> 貴妃心中熨帖,笑道:“受教,尚宮請。”</br></br> 兩人商議一番,最後決定照慣例辦。</br></br> 但要做法事,就不得不提惠元寺。</br></br> 洪尚宮答得巧妙:“是司膳之過,未曾想到山下的水那般涼,竟能引發痢疾之症。”</br></br> 貴妃似所悟。</br></br> --</br></br> 惠元寺。</br></br> 大部隊浩蕩回宮,程丹若和病人們卻被留下來。們要到病愈,才能被允許回宮伺候。</br></br> 這是難得的平靜光。</br></br> 病人們症狀一日日轉好,藥漸漸停。除卻每日的膳食是從寺院的廚房出,是素齋,難免寡淡外,比宮裡的生活舒暢得多。</br></br> 程丹若的工作量少很多,聽說僧人在賑濟山下的百姓,便建議他們熬好藥再發,以省卻百姓家中的柴火。</br></br> 彆看這點柴,窮人家買柴沒錢,撿柴麻煩,所以大多數人才喝生水。藥材領回家,熬藥的候就沒法做飯,十分不便。</br></br> 倒不如寺廟一塊兒做,反正佛寺家大業大,不愁這點花銷。</br></br> 惠元寺見是宮裡的女官,治好人,倒願意采納。</br></br> 程丹若便獨占原本司膳的廚房,調來病愈的宮人,一起幫忙熬藥。</br></br> 自己則重操舊業,下山義診。</br></br> 理由冠冕堂皇:“太後慈悲,既然建慈悲池,何妨再多一點恩德?”</br></br> 僧人自然不好攔,而留下的護軍頭領,就是謝玄英刻意安排的鄭百戶,更不攔。</br></br> 而百姓聽說是宮裡的女醫,莫名敬畏迷信,不再介意的年齡和性彆,蜂擁而至。</br></br> 程丹若起早貪黑,忙得眼暈頭脹,每天吃飯都不記得吃什麼菜。</br></br> 天中午,吃到一半才發現,塞進嘴裡的不是白蘿卜,是大蔥。</br></br> 饒是如此,仍然認出美娘。</br></br> 白日裡,看得更為清楚。</br></br> 美娘約莫二十來歲,姿窈窕,臉孔不見得多美,但細眉嘴,很點我見猶憐的意思。但麵頰腫大,眼圈烏青,嘴角還破,結著一片血痂。</br></br> “哪裡不舒服?”問。</br></br> 美娘垂著頭,看起來就是一個蓬頭垢麵的普通民婦,黯淡憔悴,然不見那日偷歡的鮮活。</br></br> 囁嚅道:“我家那位前段間斷腿,夜裡痛得睡不著覺,想求一副藥。”</br></br> 這次下山義診,程丹若已經和惠元寺說好,一應藥材由他們出,因此,除得痢疾來治的,還不少百姓專程來討藥。</br></br> 程丹若點點頭,和跑腿的宦官說兩句。</br></br> 片刻後,宦官很快取來藥材,三個大紙包。</br></br> “這是安神藥。”程丹若慢慢道,“一個紙包是兩夜的量,你記好,可彆一口氣都煮,那讓病人睡上一整天的。”</br></br> 美娘愣愣,慢慢接過,手心濕漉漉的。</br></br> 程丹若朝笑笑,複若無其事:“下一個。”</br></br> 美娘一瘸一拐地離。</br></br> 一個孔武力的僧人挑著熬好的藥,與擦肩而過。</p>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