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以黃土做蜂巢,雪夜爐中光焰灼。
人生最苦冬衫薄,今朝暖衾溫酒酌。
寫來三言寄飛雪,遙謝女士免落魄。
寫罷,將其命名為《十月見新煤有感》。
此時的他,抱著這首詩能傳出去,讓人知道他的彩虹屁的念頭,並不知道事情有時候不是這麼發展的,自覺前途有望,倒頭睡著了。
再說知府衙門,這裡更少不了煤爐和蜂窩煤了。
正屋用炭,丫鬟們卻沒有這麼多的份額,晚上才用炭,白日裡也圍爐取暖,順便在上頭溫一壺熱水,冷了就裝入湯婆子中,靠著熱水取暖。
她們還用羊毛給湯婆子包了一層外衣,不燙人又能保溫。
若是饞嘴,就去廚房要點牛乳,放入碎茶沫子煮了,加點飴糖,甜又暖人,適意得很。
反倒是程丹若挺忙的。
她在給晏鴻之寫信。
上月,洪夫人寄信過來,說晏鴻之的痛風又雙叒犯了。
程丹若對這位父沒了脾氣,決定寫信嚴厲地警告他不許再喝酒吃螃蟹,並製定了接下來三月的食譜,請洪夫人監督他吃喝。
當然了,為了安撫可憐的患者,特意做了一把暖椅送去。
這個暖椅,其實是一個移動的膠囊房,發明者是李漁。做法也簡單,先打造一把舒適的躺椅,然後在兩邊裝護板,前後設推拉的活門,並在頂部加蓋。
椅子的底部就是一個活動木箱,內鑲銅皮,當做炭盆使用,椅麵是柵欄式樣,方便熱氣透出。
晏鴻之是海寧人,其實坐不慣炕,冬天也喜歡用椅子,可炭盆放前頭就伸不開雙腿,對痛風患者十分不友好。
這樣的一件移動暖房,既能保暖,而且省炭,躺著看書也沒問題。
寫完信,又叫瑪瑙找出之前編織好的羊毛毯子,不大,大概夠蓋腿的尺寸,預備一塊兒送去。
謝玄英就是這時候回來的。
他瞧見瑪瑙疊毯子,預備塞進包袱,不由頓住腳步:“那是給老師的?”
“是啊。”她道,“毛衣粗糲,收集不到足夠多的羊絨,還是棉衣穿著舒適,不過,做個蓋毯就正好,比蠻氈輕便。”
蠻氈就是毛氈,是西南之地流傳過來的,分量厚且重,還不透氣,當地毯用還不錯,蓋腿上就有些不足了。
謝玄英又瞧了兩眼,眼看瑪瑙已經收拾妥當,才收回視線。
程丹若側頭,彎彎唇角。
“我的信寫好了。”她把信遞給他,“這兩日就送過去吧,好讓父儘快用到暖椅。”
“知道了。”
--
十月底,晏鴻之看著妻子喝的羊湯,再看看自己跟前的筍湯,重重歎了口氣。
“再歎也無用。”洪夫人品著純白肥美的羊湯,慢條斯理地說,“丹娘這麼客氣的孩子,都被你逼得用了‘不許’‘不準’‘萬不可’,你要是再喝,豈非辜負了孩子一片苦心?”
頓一頓,故意道,“丹娘可是說了,你若不聽,暖椅就歸我用,左右疼的人不是我。”
“這是她孝敬我的。”晏鴻之想想暖椅,多少撫平了沒有羊湯的痛苦。他喝了口筍湯,又道:“出去才半年,丹娘變了許多。”
洪夫人道:“有家了,終究是不一樣。”
“三郎做得不錯。”晏鴻之拈須而笑,“頗似老夫。”
洪夫人倒是沒有否認。嫁進晏家這麼多年,也不是沒有嘗過苦頭,但都是生活的苦,不是心上的苦。
隻要心裡頭是甜的,日子早晚能甜起來。
“對了,昨日王厚文過來,同我說了一件事。”晏鴻之道,“丹娘若知道,必是高興的。”
洪夫人道:“何事?”
他說:“她的誥命下來了,還有官職。”
--
程丹若是在十一月接到的誥敕。
敕書的內容也很簡單:皇帝嘉獎她才德出眾,特封她為三品淑人,另加尚功局司彩一職,掌大同織造事。
但內容簡單,涵卻相當豐富。
要知道,程丹若之前是沒有接受過封贈的。
這純粹是巧合。
因為知府是四品官,他的妻子當然被封為恭人,但封贈有慣例,“七品至六品一次,五品一次,初製有四品一次,後省。三品、二品、一品各一次”。
也就是說,原本四品恭人會封一次,但一般都給省了——意思是身份有的,沒有儀式。畢竟一般封贈,都是從七品官開始,謝玄英這樣的才算是特例。
兼之她原本就是四品的尚寶,專程開例也沒有必要,就這麼錯失了第一次封贈儀式。
因為毛衣的功勞,皇帝大筆一揮,就給她升了一級,這回當然有封贈,禮部專門送來了命婦的冠服和敕書,儀式感十足。
但這都沒有“司彩”這個官職來得意味深長。
女官的“家臣”屬性,在這裡展現得淋漓儘致——皇帝根本不考慮尚功局的司彩位置已經滿了,想多加一個就多一個,也和誥命不同,無須走內閣的流程,不需要遵照規定,隨手就能封。
而“織造”二字,指的應該是織造局。
這就更有意思了,織造局是官營的絲染業務,大同是沒有織造局的,隻有杭州、金陵和蘇州有,通常由太監管理。
皇帝這麼做,即是給了她主持此事的名,也提前預定了自己的所屬權。
“算一算,這個‘司彩’值多少銀子?”程丹若問謝玄英。
他道:“要看你能獲利幾何。”
她搖搖頭,道:“陛下的反應也太快了,好在過了明路,倒是方便了我。”
*
(泰平)二十年,丹若以羊毛為衣,惠澤北地,世宗優詔嘉獎,封淑人,另加司彩職,掌大同織造。
——《夏史·列傳九十一》
--
高二曆史模擬
選擇題7:
古詩言:“古有好物名石墨,上做好炭下為末。合以黃土做蜂巢,雪夜爐中光焰灼”,體現了夏朝的什麼情況?
A、大夏氣候寒冷,屬於小冰河時期
B、煤炭在當時已經深入百姓生活
C、詩人很窮,用不起炭
D、以上都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