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商鋪林立,品種眾多,雖然不如京城繁華,卻有邊境的特色。
她們逛了雜貨鋪子,方嫣買了幾副眼鏡,程丹若定了玻璃器皿,又吃了燜麵、頭腦和沾片子。
而後,假作無意地路過長寶暖的鋪子。
方嫣圍觀了太原的婦人賒毛線、交毛衣和賣羊毛的過程。與大同差不離,隻是如今多了賣羊毛的人,都是單個人家,趁著進城的功夫,賣上一、兩筐。
小二挑挑揀揀,太臟的要減重,濕的乾脆不收,讓他們明日再來。
此間自然少不了討價還價,唾沫橫飛。
她牢牢記在心裡,以便回去述職。
看完,兩人才回到客棧。
此時已日暮,程丹若派人通知長寶暖的管事,說明天要去作坊看看。
然後,第二天一大早就出發,來到了長寶暖的紡織作坊。
這是一個兩進的四合院,作坊進門就是影壁,三間的倒座房朝東開,是招待客人的地方。
長寶暖的大掌櫃接待了她們,神情頗有些拘束:“夫人來得突然,東翁去了沂州未歸,恐招待不周。”
程丹若道:“我來太原訪友,順路看看,不必緊張。”
她問:“現在作坊裡有多少織娘?”
“二十來個。”大掌櫃解釋,“我們收來的羊毛,會先送到城外清洗,城內沒有那麼多水,在河邊洗好曬乾後,才送到這裡紡線編織。”
程丹若言簡意賅:“進去看看。”
跨進二門,就由作坊的管事過來負責介紹。她是一個三十多歲的婦人,自稱是寶源號出來的,從前就幫忙管教繡娘。
平時,大掌櫃並不來作坊,作坊二十多個織娘,都由她負責。
程丹若問:“都是些什麼人?”
“夫人放心,咱們這的織娘都簽了契書,少則一年,多則三年。”婦人自信滿滿地說,“全是熟人推薦來的,沒有不乾不淨的人。”
“都成親了的?”
“這倒不是,有三五個是大姑娘。”婦人說,“潞州產綢,有的家裡生了女兒也養活,等到十來歲,就送出去,乾個三年五年的,既不吃家裡,又補貼家用,倒比賣了更好些。不過還是以婦人居多,也是簽了契書的。”
程丹若問:“一年多少銀子?”
“做得好的有二三十兩,尋常的也有十來兩銀子,咱們這兒包吃穿,是頂頂好的差事呢。”婦人笑了,言語間滿是驕傲。
程丹若問:“工錢給她們自己,還是……”
婦人頓了頓,道:“看人,家裡送來的就給家裡,自己來的就是自己收著。”
她看向程丹若,賠笑道:“雖說銀錢拿不著,可在這兒不缺吃穿,風吹不到,雨淋不著,不算壞了。”
程丹若一時沒有答話。
少頃,問,“門禁管得嚴吧?”
“您放心,這裡都是婦道人家,我們也怕人說嘴。”婦人暗鬆口氣,道,“每月初一,能同家人在外頭見上一麵,但外頭的人是不準進來的。晚上二門上鎖,衙門裡咱們也打點過了。”
程丹若終於展露笑意:“做得好。”
她道:“看看裡頭。”
婦人應下,引她們進去參觀。
院子裡,擺著密密麻麻的紡織機,婦人們熟稔地拿起羊毛,腳踩踏板,紡出一根根均勻結實的羊毛線,將其團成一團。
方嫣看了許久,才道:“怎麼沒人編織?”
“毛衣編織不易,一個人幾天才能織一件,我們大多都到外頭去收,現在太原不少人家都會,比咱們養人便宜多了。”婦人說,“我們也織,後院就有。”
她們沒有打擾織娘們的工作,徑直穿到後院。
這裡有三個婦人,正手持毛衣針,小聲討論著什麼。
旁邊的桌案上,平鋪著幾件不一樣的毛衣,有的花紋複雜,有的是斜襟,還有通身的長袍。
程丹若看向方嫣。她會意,上前同她們交流了幾句。
她們主要討論了款式,一致認為對襟圓領的短衫和比甲最好織,交領處理不好很容易臃腫,而且費毛線,保暖效果也沒有明顯的優勢。
而後,一個婦人拿出了羊毛裙,樣式極其誇張。
方嫣說:“六幅裙就很難織了,不要說十幅,笨重且累贅,還是挑線裙好些。”
程丹若問:“你們都試過了?”
方嫣微微頷首。宮裡要做什麼事,向來不惜物力,尚功局做出毛線後,一直在嘗試不同的衣物是否能做。
一個冬天,她們就織出了道袍、大衫、比甲、襴裙、暖帽和膝褲。
但羊毛做的衣衫十分笨重,穿上不便行走,不如棉衣輕便。
“羊毛織物適合做夾衣。”程丹若委婉勸說,“這樣能儘量減少換洗,畢竟這不似棉襖,可以拆換外層的布料,一旦磨損沾濕很麻煩。”
方嫣同意:“目前看來,還是做對襟圓領的短衫最好,比甲和膝褲次之。”又惋惜,“豎領的不好做。”
京城流行的還是豎領衫,裝飾數枚金玉紐扣,富貴又低調。
管事婦人加入討論:“普通人家多以窄袖短衫和褲為主,長裙多有不便。富貴人家倒是喜歡,可細線費工費力,一時做不多。”
程丹若聽著,暗暗歎口氣。
沒有化學纖維的年代,羊毛衣要麼精細珍貴,要麼笨重粗糙,想做到舒服又便宜是做夢。
“細毛可以做長衫和裙,粗毛還是以短衫、比甲和褲為主。”她一錘定音。
方嫣時刻牢記自己的差事,道:“我知道一種編法,做的裙子挺括又垂順。”
程丹若笑道:“再看看,等我們看完,你再來教。”
方嫣自無意見。
於是隨後,她們又仔細參觀了作坊的各個環節,問明織娘的工作效率:目前,較為熟練的織娘五到七天,就能完成一件衣服的編織。
而紡線就更快了,與紡棉線並無太多區彆。
程丹若和方嫣一直逗留到傍晚才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