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羊毛今後公對公交易,統一價格,貨量可以商議。
第二、這次的疫病對他們影響很大,希望能夠引入一些醫書。她聽說有一本簡單的醫學啟蒙書,叫《驅病經》,裡麵的內容很好,希望可以翻譯成蒙語。
第三、程丹若這次救了她的命,她知道漢人崇尚恩情,所以,她會將程丹若認作姊妹,按照黃金部落的習俗,贈予她兩百頭牛和三百頭羊做嫁妝。
朝廷嘩然。
雲金桑布說的事,前兩件都是和韃靼密切相關的要務,屬於得讓內閣討論的那一種。
可微妙的是,這三件事,都和同一個人有關。
皇帝立即做出決定,急召程丹若入京。
*
天子相召,彆說程丹若隻是生病,快死了都得爬去京城。
她不得不迅速收拾行李,在謝玄英的擔憂中,帶上丫鬟護衛,迅速進京。
一路顛簸下來,休養一月的成果全部報廢。
程丹若從馬車上下來,去正院見柳氏時,差點把柳氏驚得麵容失色。
“給母親請安。”她才要跪下,柳氏便連忙示意丫頭將她扶起來:“你病著,不必如此多禮。”
打量她一會兒,難掩詫異,“怎麼就成了這樣?”
近三年不見,程丹若和進門時沒有太多變化,依舊消瘦秀麗,隻是麵色蒼白,聲音乏力,明顯大病未愈。
“讓母親掛心,是兒媳的不是。”程丹若輕聲道,“路上有些趕,並無大礙。”
這話誰都不會信。
柳氏無意磋磨兒媳,既然見了禮,便要放她去休息:“可彆仗著年輕,就不知道保養,今後有你後悔的——回去好生歇息吧。”
程丹若剛要應,門口的丫鬟打起簾子:“侯爺來了。”
她隻好給靖海侯行禮:“父親。”
“不必多禮。”靖海侯和顏悅色地叫起,“坐下說話。”
程丹若隻好坐下了。
靖海侯揮揮手,丫鬟們看了柳氏一眼。柳氏知道,他是無事不登三寶殿,專程到正院,必是有話要說,遂頷首。
丫鬟們井然有序地告退,隻剩下三位主子。
柳氏半真半假地嗔怪:“是什麼事,讓孩子歇一晚都不成?”
“明兒一早,宮裡就要宣人。”靖海侯不便單獨召見兒媳,這才專程過來,就為叮囑兩句,“關於羊毛,你有何打算?”
程丹若問:“父親有何指教?”
靖海侯沉吟道:“內閣認為,此事既然與胡人相關,還是要慎重為好,與鹽鐵一般官營,亦便充盈國庫。”
程丹若:“原來如此。”
其實在回京前,她就和謝玄英討論過這件事。
紡織業在大夏也有一段發展曆程,早年,中央控製力強,各地多設織造局,靠工匠們服役,生產出大量布匹。
後來,隨著民間門紡織業的興起,官營織造局漸漸消亡,隻留下南京、杭州、蘇州等地的織造局,管理權也從工部轉到了太監手中。
這些織造局主要為皇家乾活,生產貢品,也用來賞賜官員。程丹若曾經得到過的貢緞,就是從此而來。
內閣希望的,無非是官方出麵,以較低的價格收購羊毛,然後轉賣給商戶,收一筆轉讓費,就好像鹽引一樣,商戶花錢買經營資格。
這樣,國庫不就有錢了嘛。
但皇帝不這麼想。
“陛下的意思,是想織造局接手。”靖海侯端起茶,暗示道,“你明白嗎?”
程丹若道:“兒媳明白。”
靖海侯問:“你怎麼想?明年,三郎也該調任了,商人多奸猾,長寶暖的事,你怕是再難掌控。紡織畢竟關乎民生大計。”
她道:“父親提點的是。”
靖海侯道:“放心,家裡虧待不了你。”他和柳氏道,“我打算把蘇州的一處宅子,過到程氏名下。”
但凡能從老二一家手裡奪走的,柳氏都讚成,忙笑道:“還不快謝謝你爹?”
程丹若起身:“多謝父親。”
靖海侯慈和道:“你們還年輕,有什麼困難,就和家裡說。”
程丹若垂眼:“是。”
“去歇吧。”
“兒媳告退。”
程丹若退出屋舍,剛出院門,就和榮二奶奶撞見了——此時正是傍晚,她是來請安侍膳的。
“二嫂。”程丹若微微一笑,主動朝她問好。
“欸喲,弟妹回來了。”榮二奶奶的笑容有點僵硬,慢吞吞道,“怎麼都不和家裡說一聲?我都沒來得及命人打掃院子。”
程丹若道:“陛下急召,來得匆忙。”
“原來如此。”榮二奶奶拿起帕子,按了按額角不存在的汗,“也是,弟妹如今是陛下跟前的紅人。”
她佯裝懊惱,“瞧我這記性,論理,我該向弟妹行禮才是。”
一麵說,一麵要福身。
程丹若避開了她的禮節。這樣的坑,她是腦子壞了才會跳,尊卑長幼,雖然她的誥命比榮二奶奶高,但榮二奶奶是嫂子,居長。
無緣無故的,嫂子給弟妹行禮,不合倫理,回頭傳出去,她免不了要落得個“驕橫不悌”的壞名聲。
然則,同理,榮二奶奶除非繼承侯夫人的誥命,否則,也當不起她的禮了。
以卑受尊,一樣不合規矩。
“二嫂太客氣了,都是一家人。”丫鬟仆婦都在張望,圍觀她們二人交鋒,但程丹若沒什麼興趣和她鬥嘴,“明日我還有事,就不陪二嫂絮叨了,告辭。”
說罷,轉頭就走。
嗯,地位平等之後,就是不必等嫂子先走才能走,見麵要先問好,凡有問話就得敷衍一下了。
不用睬她可真好。
程丹若想著,給榮二奶奶留下一個毫不留戀的背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