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章 官場事(1 / 2)

我妻薄情 青青綠蘿裙 7638 字 9個月前

謝玄英在打仗, 貴州卻不能因為戰爭而停擺,程丹若思忖過後,把開辟驛道的後續工作, 交給了齊通判。

她還有彆的事要做:督促各府預備春耕, 聯係生民藥行進行第一次試種,準備第二次義診……

工作量太大,她都沒留意魯郎中,哦不,魯禦史寫了奏折“彈劾”她。

消息還是靖海侯傳來的。

這位神通廣大的公爹抄了一份給她送來,點評“但用無妨”。

且從頭說起。

魯禦史原是兵部職方司郎中,軍中佐官。此前,程丹若派他勸降赤江各寨, 他立功不少,被楊首輔看重, 加禦史職,有糾察軍旅之責。

他是廣西人,座師是國子監的焦祭酒, 沒法為他提供太多助力, 主要靠自己混。

升職後,焦之林專門寫信過來勉勵, 並道明原委——是楊首輔提拔了你。

這是什麼意思?就是讓他緊跟首輔大人,從此過上有後台的幸福生活。

當然了,士人的投效不是認誰為主, 而是以誰馬首是瞻。

楊首輔既然讓魯郎中做了禦史,目的一清二楚——他希望魯禦史能製衡一下謝玄英。

那麼,魯禦史是怎麼想的呢?

魯敬天,字觀世, 廣西人,雖然仕途很苦逼,但他家在廣西是大族。

他是家中老二,幼年便頗具文采,熱愛旅遊,走過南邊諸多地方,會畫畫也會寫遊記,妥妥的富貴閒人。

原本該做一個逍遙的富家子弟,看山看水,誰想到了三十歲,兄長意外去世,他成了頂立門戶之人,便在父母的勸說下預備科舉。

之前他就有秀才的功名,考了十年,四十歲中進士。因為熟知南方事,被丟去職方司畫輿圖。

他今年四十五,還算年富力強。去年終於憑借勸降的功勞,擺脫了炮灰命運,可謂是苦儘甘來了。

照理說,楊首輔垂青,他怎麼都不該拒絕,也不好拒絕,但事情偏偏就為難了起來。

他找不到可以彈劾的地方。

韋自行當主將時,將官占下頭大半功勞,士官收取好處,安排打點過的人去後勤……雖說這是心照不宣的潛規則,擱這會兒,魯敬天都不會彈劾,免得得罪其他武官,更不要說謝玄英的軍中這事很少。

是的,不至於沒有,但記錄軍功的士官是謝家護衛,哪支隊伍割了首級,記錄得明明白白。

論功行賞時,所有獎賞多分一份,比如一旗十人,賞賜就分成十一份,小旗獨占兩份,其餘諸人平分。同時,該隊累積的軍功到達數額,若無意外,小旗率先升職,隊伍由他推薦的副手接任。

責罰同樣,無論出了什麼事,先罰領頭的,要是延誤軍機的大罪,十個人全都砍腦袋,不管有沒有責任。

打仗也沒有厚此薄彼的,但凡下達任務,除了雜兵、傷兵、民夫組成的五團,一團到四團抽簽,誰中了誰上。

魯敬天最佩服的一點是,士卒一旦受傷便歸入五團,擔任後勤、修繕等差事,各團士卒相處融洽,並無敵對之意。待病愈,可自行選擇去留,或聽從五團的分配到缺處,或回歸原隊伍。

如此,各級士官就不得不公正對待下屬,省得有本事的人跑路了。

幾次下來,大浪淘沙,軍中上下氣勢大改,越發不凡。

所以,魯禦史能彈劾什麼呢??

謝玄英與士卒同吃同住,從不叫苦叫累,對皇帝更是沒有半分怨望。攻破苗寨不濫殺婦孺,暴虐兩個字和他沾不上邊,倒是仁義得很。

他還幫士卒送家書。

說真的,魯敬天誇他還簡單一點兒。

思來想去,楊首輔的任務不好乾,昧著良心乾了,既心中有愧,又會得罪靖海侯府,在楊首輔這樣的大佬麵前,他這個半路“被投靠”的無名小卒,恐怕也隻能輪到殘羹冷炙。

眾所周知,錦上添花的好處,沒有雪中送炭大。且他之前的功勞,是程丹若給他的,反咬一口算什麼?

論提攜,這也是提攜之恩。

仕途無情,官場卻是要講規矩的。

唯一的顧慮就是恩師。

當年,焦之林取中他的文章,又看他在京中無門路,多有照拂,時常提點,方才讓他留在六部,怎麼都算個京官。

這些年,師生二人都不大得意,常來常往,魯敬天與他頗有感情。

焦之林親自寫信提點,他不想違逆師命,遂決定“彈劾”一回。

但怎麼寫,卻自有他的春秋筆法。

他彈劾謝玄英“任人唯親,縱容婦人主事”。

——這當然是確鑿無疑的事實,但滿朝上下誰不任人唯親?

出來當官的,兄弟侄甥當幕僚再正常不過了,更有甚者,父子同朝為官,這叫“舉賢不避親”。

至於讓婦人主事麼,在開明的士人看來並不是什麼問題。

君子愛窈窕,那是既喜清心玉映的閨房之秀,也慕神情散朗的林下風氣。

明大義、知道理、忠君上的女子,為夫分擔重責,有什麼問題?夫妻一體,她又沒有過界。

隻有少數禮教森嚴之家,讚同女子無才便是德,方才覺得謝玄英有失考量。

他還彈劾程丹若“屢次出入軍營,雖治傷有功,傷兵僅死二成,但有礙大防,不堪為地方表率”。

——這就更微妙了,陛下啊,她讓士卒傷亡變少,減少了人丁消耗,對戰爭做出了貢獻,可她沒有注重男女大防,沒法為黔地的女子做表率。

到這還沒完。

魯敬天義正辭嚴地陳述了程丹若的“罪過”。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