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章朔自己爭取來的,已經出發前往青山縣。
往後有熟人好辦事,陸明珠放心了。
她告訴章振興:“今年多地乾旱,明年必定欠收,請關注各地災情,一旦斷炊,我們可以出糧支援。我們家年初就注意到這方麵的情況了,已囤積大量糧食。”
“好!”章振興明白她一片赤誠。
頓了頓,他剛想說話,又聽陸明珠說:“關愛農民人人有責,我們援助的對象是他們,也隻是他們,城鎮居民有商品糧,人人按照糧本領口糧,缺誰的不可能缺他們的,不過是緊張一點,料想不必我們操心。”
章振興忍不住笑出聲,“我明白了。”
沒有後顧之憂,他心情一鬆。
略過預估未來的沉重話題,他們聊起彆的,心照不宣。
但是,此次此刻的章振興萬萬沒想到這場旱災持續時間之長會超乎任何人的想象,而大旱之後又有一部分地區出現大澇。
“聽說你們生了位千金?是不是有一歲了?”章振興對此比較感興趣。
陸明珠抿嘴一笑,“一歲三個多月,叫陸宸。”
現在是12月份,一年又要過去了。
章振興一愣,“姓陸?”
不該姓謝嗎?
謝君嶢笑道:“孩子是明珠生的,那麼辛苦,隨她的姓氏不是很正常嗎?內地頒布的婚姻法我可是看過的,既然你們說男女平等,那麼就不要認為隨父姓才是理所當然。”
“我隻是沒想到。”畢竟謝家大富。
這麼富貴的人家居然不在意姓氏傳承,奇哉怪也。
章振興不再多想,拿出自己帶來的幾樣東西遞給陸明珠,“給你女兒補上周歲的禮物。”
“謝謝您。”陸明珠一點都沒客氣。
是一隻漢代陶響魚和一套黃銅九連環、一個魯班鎖,都算得上是古董了。
第二天去拜訪章老師才知道,這些東西是章振興委托他給找的。
陸明珠問他現在要不要跟自己去香江。
“不是說五年嗎?”章老師放不下手裡的工作,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鏡,“說話不能不算話,五年後,不用你來,我和老張一定去香江找你。”
清點並修複她捐贈的東西後,大家才知道那是多麼大的一筆財富!
很大一部分都是無法用金錢衡量的文化瑰寶。
陸明珠無奈極了:“老師,就不能提前嗎?”
留下來過著缺衣少糧的生活嗎?
“不能。”章老師心性比較堅定,迅速轉開話題說:“你有僑彙券嗎?”
“有。”陸明珠剛到首都就讓人兌換了一些,多數是兩年、三年為期限,她準備送給章老師,聽他問起就直接掏出來一遝現金和一遝僑彙券,還有之前沒用的購物券等副券,“首都的僑彙券夠您一家子吃一年,外地的您想辦法用吧,我們沒時間處理。”
免得靠那點口糧餓肚子。
瞧了瞧外地的僑彙券,章老師大喜,沒要錢,隻要了票,“我換點吃的穿的用的給老朋友寄去。且有些老朋友就在這個地方,也給他們寄過去一點,用來送人可以保證自己的處境,也可以自用。”
“什麼老朋友?”陸明珠隨口問。
章老師歎口氣,“下放的老朋友,原本都是大學教授,我給寄,也不能用自己的名義,免得惹火上身。”
陸明珠知道是什麼人了。
第一批。
因著這件事,她沒興趣在京城久留,很快離開。
前腳一走,丁大姐母子就帶小丁和小丁娘一塊來到首都,給他們辦理戶口。
小丁是找回來的親兒子,隨母辦戶口,沒受到任何阻攔,小丁娘的戶口就很不容易落實。
沒辦法,隻能先辦理一個投靠。
小丁娘原本不願意跟來,耐不住小丁不肯離開她,丁大姐和張雷母子也求她,最終她就為了小丁的前程離開家鄉,進入這座巍峨高大看著就讓人生畏的首都城。
繁華得讓她目不轉睛。
丁大姐住的還是二層紅磚小洋樓,家裡有保姆,下火車後坐的是小轎車。
小丁的生父姓張,叫張大雲,工資待遇很高。
不是團長,他手底下有很多團長,估計王保國拋棄小丁時也沒想到老戰友會爬得這麼高。
張大雲多數時候都在軍營,丁大姐安排小丁娘住一樓,讓小丁和他大哥張雷住二樓最大的房間,放下行李後說道:“在你前頭和後頭,家裡有幾個孩子都是收養的,有男有女,品行還不錯,不在家就是工作或者上學去了。你是我親兒子,他們不是,要是他們對你不禮貌,你也不要客氣。”
小丁默默點頭。
他現在叫丁瑜,丁大姐的丁,周瑜的瑜,因為無論是生父還是養父,都不值得他隨其姓氏。
“你和你娘好好休息,我和你大哥出門買菜,咱們到家的第一件事就是好好吃一頓。”丁大姐腳步帶風,根本閒不住,走時還不忘給小丁娘倒麥乳精、拿水果罐頭和餅乾。
好巧不巧,張大雲偏偏就今兒回家了,進來就發現家裡多了人,坐在沙發上喝麥乳精。
不認識,沒見過。
“是誰呀?是老家的親戚嗎?”雖然丁大姐已經給小丁娘倆購置新衣新鞋,但農村人的痕跡根本遮掩不住,所以張大雲這麼問保姆也沒有任何問題。
他許久沒回家,丁家親友沒跟他多嘴,所以他不知丁大姐去找親兒子了。
小丁娘和小丁抬頭看他,沒說話。
張大雲時常資助烈士家屬和老家的人,見狀不以為意,隻當他們不好意思,“大姐呢?”
丁大姐比他大一歲,他一直喊大姐。
保姆小心翼翼地回答道:“大姐和小雷出門買菜了,要給小魚接風洗塵。”
張大雲聞言一愣。
他知道自己送走的兒子叫小魚,丁大姐一直在找。